夏雨雨:口述历史人物访谈工作实践——以湖南图书馆抗战老兵口述历史工作为例
摘要:基于口述历史人物访谈工作实践,以湖南图书馆“寻访湖南抗战老兵”为案 例,从前期准备、提纲、计划、流程、技巧等方面对开展口述历史工作人物访谈的实践方法及 具体操作流程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口述历史 人物访谈 实践流程 个案分析
湖南图书馆自 2008 年开始,分主题进行了以“湖 南抗战老兵”为代表的口述历史专题性挖掘,形成了 “寻找城市记忆”“湖南地下党人”“湖南民间达人”“南下干部 ”等多个专题,综合了图、文、音频和视频资料, 通过图片、文字、声音、影像等形式来记录和保存,目前 该项工作正在深入推进中。
笔者于 2011 年加入湖南图书馆口述历史寻访团队 , 曾参与“ 湖南抗战老兵”“ 湖南地下党 ”等多个专题的寻访 。 在“湖南抗战老兵”专题寻访活动中,参与寻访了140 余名老兵,在寻访中负责访谈部分的工作。基于口述历史工作实践,以“湖南抗战老兵 ”专题为例, 将湖南图书馆开展口述历史人物访谈工作的实践方法 及流程进行总结。
1、背景
抗日战争时期,湖南是重要的战略要地,自1938年武汉失守到1945年日本投降,全国共发生了22次大规模会战,其中在湖南长沙、常德、衡阳、湘西,中国 军队与日军先后展开了六次较大规模的正面战斗。湖 南抗战老兵是战争的亲历者、历史的当事人。他们奋勇 杀敌,血染疆场,为中华民族抗战的胜利和世界反法西 斯斗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抗战老兵们年事已高,大多已年过九旬,且余生不多。由于年龄和身体 原因,老兵们还在迅速而悄然凋零。据 2015 年公开资 料显示,1986 年湖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恢复成立之初, 全省有黄埔军校同学1万余人,现在粗略统计,健在的不到800人。以长沙市为例,1990年在册800余人,
目前健在的仅33人,年龄最小的都已经92岁。 湖南抗战老兵口述历史工作,至今采访了 140 余名抗战老兵,涵盖了步兵、炮兵、工兵、通讯兵、伞兵、骑兵、 运输兵、后勤医护兵等诸多兵种,经历了抗日战争中大 部分有影响的事件和战役,如蒋介石征兵动员、焦土抗 日、长沙文夕大火、远征缅甸印度、四次长沙会战、常德 会战、衡阳保卫战、湘西会战、湘鄂会战、芷江洽降等。
湖南抗战老兵口述历史,以科学理性的态度,聚焦 中下层军官和普通士兵,基于亲历者的口述史料全面、多维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湖南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生、战争的全貌。丰富了湖南抗战史料内容,填补了湖南抗战史料的部分空白,并为社会提供了一种 全新的观照历史、反思历史的观点和角度。
2、人物访谈实践
口述史人物访谈的内容包括:对受访人进行系统、 全面的口述史访谈,形成较为完整、丰富的口述史料。 同时,采集受访人日常生活、生存状态以及社会活动的 照片、音频、视频资料,还需考虑对与受访人口述内容 相关的其他人员进行访谈。此外,还要注重其他文献 的收集工作:含与受访人相关的照片、出版物(包括非 正式出版物)、日记、信件、手稿、笔记、证书、奖章等。
2.1 前期准备
2.1.1 资料收集
首先,搜集与整理拟受访人名单。通过联络湖南省统战部、湖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关爱老兵之家等组织,同时注重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湖南抗战老兵健在名录,按地区分布来整理寻访名单。名单以表格的形式 进行整理,包含关于拟受访人的姓名、出生年月、抗日 战争中的基本情况、现居地、联系方式等信息。
同时,收集查阅与受访人经历相关的背景史料。因为访谈对象是有着共同记忆的群体,是湖南抗战历 史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他们经历了抗日战争中大部分 有影响的事件和战役。为了更有效地获取口述史料, 保证采访效果,采访人需事先查阅抗日战争背景史料, 了解受访人所参加战役及战斗的大环境,明晰相关事件的来龙去脉、大致经过,熟悉与此相关的专业词汇、 重要人物名称等。
2.1.2 工作团队
寻访小组成员一般为3—4名,在小组会议中由组长对其他成员进行分工,各司其职。
表1 寻访小组成员分工
4 人为一组 |
|||||
成员 |
|
A |
B |
C |
D |
分工 |
前期准备中 |
名单确定、背景材料收 集、预访谈、访谈提纲 和计划的制订 |
名单确定、背景 材料收集、预访谈、访谈提纲和计划的制订 |
寻访行程路线的安排 |
联络口述者 |
访谈过程中 |
组长、拍照、辅助 采访、全局统筹 |
主采访、录音 |
主机位摄像 |
辅助机位摄像 |
|
3 人为一组 |
|
||||
成员 |
|
A |
B |
C |
|
分工 |
前期准备中 |
名单确定、背景材料收 集、预访谈、访谈提纲 和计划的制订 |
寻访行程路线的安排 |
联络口述者 |
|
访谈过程中 |
组长、主采访、录音 |
主机位摄像、辅助采访 |
辅助机位摄像、拍照、统筹 |
2.1.3 预访谈
工作团队确定后,组长和采访人首先拜访口述史受访人,向其详细说明口述历史资源建设目的、内容、 用途、工作流程及隐私保护等情况,同时了解受访人基本信息、经历线索及其他相关实物文献的种类、数量、 保存地等情况。
在预访谈过程中,团队成员应充分听取受访人对此项工作的理解、建议、个人意愿等反馈信息,观察受访人的生活情况和惯常所处环境,了解受访人健康状况、生活习惯、方言状况等情况,以作为制订合理的工 作计划和访谈提纲的现实背景,同时还需考虑是否要 配备方言翻译等具体问题。
在之前的访谈中,大多数抗战老兵愿意接受采访并很认真积极地对待口述。但也有老兵不愿接受采访, 如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的范松池老人,因老人家住大山深处,事先无法联络,通过当地志愿者的帮助才找到他。对于我们的来访,范老有些抵触,加之生活贫苦, 认为我们不能改善其生活现状不愿接受采访。我们理 解范老的处境,也耐心向他解释来意,最后他接受了采访,我们收集到了他参与松山会战的战争细节。
2.1.4 访谈提纲
采访人根据预访谈所获信息及相关资料,制订访谈提纲。访谈提纲包含以下主要内容:1、受访人的基本 信息,包括受访人的姓名、曾用名、出生年月、籍贯、学历、入伍时间、入伍方式、部队番号、现居地。其中,受 访人“学历”一项,是指受访人入伍前学历,如为黄埔军校毕业,需说明入学时间、学制几年、黄埔军校几期、所属的兵科、属军校本校/分校、校址所在地;如非黄埔 军校毕业,则需说明入伍前所读学校的名称、所在地。“入伍方式”一项,一般有两种情况,自愿参加抗日入伍与抽壮丁被抓入伍。2、受访人关于抗日战争亲历的口述资料,其中包括具体的战斗细节以及在战斗中记忆最深的人、事、物等。3、根据受访人的具体情况,可询问受访人对抗日战争相关的整体局势、重大历史事件 的认识和评价。
访谈提纲中设计问题,主要使用开放性、启发性、具体化的问题。由于此次抢救性访谈工作是基于受访 人的个人生活和经历,围绕受访人的记忆、抗战经历展开的,建议以其年表为访谈主题脉络,将其中重大事件、 关键人物等设为时间节点,即一个个小的主题,围绕这些小主题,有针对地设计具体的问题。如果条件允许, 可将访谈提纲事先提供给受访人。
2.1.5 访谈计划
访谈计划主要包括访谈时间、地点的选择以及访谈频次的控制等内容。我们会按地区确定寻访名单及安 排访谈计划整体时间,我们将寻访名单按地区进行分类,以长沙市为出发地,依据交通、拟寻访人数的情况来计划采访时间。如株洲地区,其市区距离长沙市车 程在 1 小时以内,拟寻访抗日老兵 7 名,其中现居于株 洲市区 3 名、市郊 2 名、攸县 2 名。我们根据以往采访 的进度(1 天采访 1—2 名口述人)、口述人居住地等实 际情况,计划在株洲地区安排 4 天的采访时间。访谈 时间的选择应尊重受访人意愿,访谈地点应选择受访 人熟悉的环境。
2.2 口述史访谈
2.2.1 访谈技巧
访谈时,采访人与受访人面对面进行访谈,坐高相仿、视线相对,有助于采访过程中的互动,也能缓解受访人的紧张情绪,让采访人在近距离接触中更快地融入采访,使两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访谈是需要采访人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前提下,通 过不断调动受访人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与受访人深入 交谈,而不是机械地将事先列出的具体问题转换成口头提问。在交谈中,采访人记录所获取的信息,需对 信息的有效性做出及时判断,还要发掘信息点并加以追问,从而对问题获得更深入的了解。这要求采访人 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还需掌握相应的访谈技巧。1预热。进入访谈,热身问题可以是寒暄式的,甚至即 兴的,但要避免轻率。这些问题不仅是情绪情感上的预热,也是“头脑”或“思维”的预热,此阶段切忌提复杂 问题、敏感问题。这些问题把握着整个访谈的方向,是整个访谈顺利进行的保障。2提问。要始终保持中立 态度,把握主题和方向,尽量按照时间顺序或事件发展 的脉络提问,使用简单明确的语言,避免使用“先进”“落 后”等带有倾向性的词语,避免用生硬或不相干的问题 影响或干扰受访人的思路。3倾听。要求尽量将注意 力集中到受访人回答的内容上,可以根据受访人的回答 随时调整问题,发现之前忽略或遗漏的重要信息点,从而加以回避、修正和追问。应使用合适的表情、语言或 肢体语言,给受访人以认可和鼓励。4追问。在不破坏 受访人情绪或干扰其思路的前提下,发现新的信息点,遇到不懂、模糊或者不清楚的问题,如事件、关键人物、 年代、人名、地名或其他专有名词,要追问。5 尊重。访谈中尊重对方隐私。在搜集一些关于受访人较为敏 感的话题时,若受访人不愿多提及,一定要尊重对方隐 私,不能执意寻根问底。如在采访湖南省益阳市老兵杨 寅天、湖南省岳阳市老兵李为瑞时,在谈及抗战中离开部队回家的经历时,他们有意识地回避了。对于这种情 况,我们尊重老兵们的隐私,也理解他们的顾虑,虽尝 试劝其讲述,但他们依然有所保留,我们也只能作罢。6控制。一方面是采访人的自我控制,一方面是对访谈 局面和节奏的控制。我们既可以用提问来控制,也可以 用表情与动作来控制。无论哪种方式,都要避免过度, 避免用生硬的方式打断或干扰受访人,引起不悦或其他 不必要的情绪波动,导致整个访谈中断或失败。
2.2.2 访谈流程
1设备调试。口述史访谈正式开始之前,工作团队高效完成访谈环境布置及摄像、录音、灯光等设备的架设与调试。2签字致敬。请受访人在湖南图书馆“寻 访抗战老兵”红旗上签上自己的名字以及采访当天的时间,作为实物史料进行保存,并借此向抗战老兵们致 敬。3访谈开始。采访人首先报出以下信息:本次访谈的时间、地点、采访人姓名、受访人姓名、第几次访谈。4倾听追问。访谈过程中,采访人本着“倾听与追问” 的原则,掌握访谈的节奏、话题的走向与整体访谈时间。 同时,尊重受访人的意愿,保护隐私。5签授权书。访 谈全部结束后,采访人请受访人签署口述资源授权书。 同时,采访人还会请受访人在留言本上书写寄语,其内 容包括:对自己亲历抗日战争的感慨、对如今生活的感 受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望等。6合影留念。受访人与寻访小组合影留念,记录下受访人联系方式和通讯地址, 便于回访和寄出照片(寻访结束后一周内为每位口述者邮寄合影、个人照 3—4 张作为纪念),还有口述资源 整理成果的寄出。7文献征集。寻访团队向受访人及家人征集相关图片、文章、实物等史料文献。
2.3 采集要求
2.3.1 时间安排
访谈时间的选择应尊重受访人意愿,考虑其生活 习惯及环境等因素,并考虑受访人的年龄及身体状况, 合理安排访谈频次。因该主题的受访人年事已高,整个口述史访谈分多次进行,每次访谈时间不宜过长,一 般控制在2小时以内。
2.3.2 地点选择
访谈地点应选择受访人熟悉的环境,如受访人的家中、惯常所处场所等,以保证其在较为放松、舒适的状态下进行讲述。采用实地拍摄、现场录制,一般以老兵现居地为采访场地,这样能真实地反映老兵的生存 现状。如出现周围环境嘈杂无法进行采集拍摄的特殊 情况,我们才会另选场地作为采访环境。以“寻访湖南 抗战老兵”红旗为背景标识,突出寻访主题,增强录像的画面感。
2.3.3 用光要求
选择最合适的光照环境,尽量使用自然光。如果需要人造光,应因地制宜,可以使用环境内原有光源。
2.3.4 摄像要求
摄像机分配有两种方式:1如使用一台摄像机,摄像机应拍摄受访人。人物主体应在画面中央稍偏左或偏右 的位置(视构图需要而定),景别为中近景,视线应与偏移方向相反。采访人应坐于摄像机同一侧,与受访人视线相对。2如使用两台摄像机,可考虑两种情况:一、如 访谈采用类似对话的形式,即受访人与采访人话语量相 仿,则一台拍摄受访人,一台拍摄采访人。两台摄像机都应位于采访人与受访人所形成轴线的同一侧。景别为 中近景。采访人在画面中的位置应与受访人相对,视线 也相对。二、如访谈以受访人为主导,而采访人仅负责提 问,无过多互动交谈,则一台摄像机拍摄受访人中景,第 二台则为机动,灵活调度,拍摄采访现场全景、采访人中 近景和受访人近景。摄像应使用全手动控制,保证拍摄 质量。技术标准要求焦点清晰、声音清楚、画面稳定。
2.3.5 录音要求
全程录音,需为受访人佩戴领夹式麦克风或设置 适合的外置麦克风收音,尽量不使用机身自带或内置 麦克风作为主收音设备。摄像机在连接外置麦克风的 同时,也要保留一路自带或内置麦克风的参考音。录 音笔近距离贴身放置,因为时间的不可逆转性,在条件允许下使用两支录音笔,进行备份,防止访谈中出现录 音笔没电或失效等意外情况。
2.3.6 照片拍摄
拍照要求保证三种类型的照片:受访人正面照、侧面照以及采访场景照。技术标准要求照片构图规整、主题明确。
3 不足与思考
口述历史是一个地域“活的历史”,图书馆开展口述历史工作、收集整理开发利用口述资源,对于抢救保 护历史资料,丰富图书馆文献资源特色馆藏体系,传承保存本土记忆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笔者在参与图书馆口述历史工作的实践过程中, 深感此项工作开展确实不易,在实际操作中面临诸多 困难,如寻找与联络受访人较困难,加之受访人年事已高,生病去世的情况时常发生,回访补充、再次核实不 容易进行;因采访人专业素养的缺失,使信息掌握、细 节挖掘的方向与深度受限,直接影响资源采集的质量; 受访人由于各种原因回避某些问题,使得访谈进行不 顺利,获得的口述历史资料不完整,掩盖了部分历史真 实;因受访人记忆误差、难以回访、佐证史料缺乏,使得 在后期整理资源时,需论证口述历史资料真实性的操 作有难度等。
4结语
实践过程中,我们作为采访人如何尽量地超脱到 访谈提纲之外,去了解更多自己不曾了解的事情,又或敏感地捕捉一个词语、一个句子背后的微妙语境、并以此拓宽询问的范畴,这些都极富挑战。由此而来,口述 历史的实践性可能才是其概念体系中最为核心的命脉, 如果没有落地经验而仅仅付诸文字,这番体验和感受 便很容易沦为空谈。笔者希望,随着口述历史的发展, 口述历史工作者们以后对其研究更加深入,在日益成 熟丰富的实践累积中,能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贴切实用 的对策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萧栋梁 . 抗战时期湖南经济损失和人口伤亡研究 [M]. 北京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2. 杨祥银 . 与历史对话:口述史学的理论与实践 [M] . 北 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 湖南图书馆:湖南抗战老兵口述录 [M] . 长沙:湖南人民 出版社,2013.
4. 杨祥银 . 当代中国口述史透视 [J].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0(3).
5. 傅光明 . 口述史 : 历史价值与方法 [J]. 甘肃社会科学, 2008(1).
6. 刘晓莉 . 图书馆开展口述历史工作的意义与方法 [J]. 图书馆论坛,2005(4).
7. 姚力 . 我国口述史学发展的困境与前景 [J]. 当代中国 史研究,2005(1).
8. 郑艳 . 从新闻采访到口述历史的几点实践体会 [J]. 中 国科技史杂志,2009(3).
9. 王惠玲 . 补白、发声、批判、传承 : 香港口述历史的实践 [J]. 郑州大学学报,2010(7).
10. 郑松辉 . 口述历史及其在现代图书馆资源建设中的作 用 [J]. 四川图书馆学报,2006(1).
11. 徐国利 , 王志龙 . 当代中国的口述史学理论研究 [J]. 史学理论研究,2005(1).
12. 李乃冰 . 口述历史——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新探索 [J]. 图书馆学研究,2008(9).
(来源:《图书馆》2018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