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国民党军队口述

日本战败投降日 漯河爱心人士组团慰问抗战老兵

        昨日是日本战败投降日。昨日上午,漯河市星火志愿团的爱心人士在“受降亭”集合后兵分两路,辗转来到9名高龄抗战老兵或其亲属家中进行慰问。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漯河作为全国16个受降区之一接受日军官兵的投降。当时的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刘峙代表中国政府,接受了侵华日军2971部队司令官鹰森孝中将带领的31560名日军官兵的投降。漯河民众为教育子孙后代勿忘国耻发愤图强,要求修建碑亭。最终在漯河商会的主持下,数万漯河民众自发捐建受降亭。

        漯河市星火志愿团团长李胜永告诉记者,他们这个团的主要任务就是寻访抗战老兵,目前在漯河寻访了近百名抗战老兵。“这次我们共慰问了9名年龄偏大、家境困难的抗战老兵。”李胜永呼吁,希望他们的行为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使老兵们能够安享晚年。

        “拼命三郎”每次打仗都冲锋在前

        昨日上午,漯河市星火志愿团的几名爱心人士带着米、面、油、饮料、月饼等生活必需品,来到该市郾城区德国小镇小区时宝贵的家。“老爷子参加过无数次抗日战争,虽然现在已经去世了,但不能忘记他的亲人。”星火团爱心人士关海涛对记者说。

        “我爸爸跟电视剧里的李云龙很像,每次打仗都冲锋在前,被战友们称为‘拼命三郎’。”时宝贵的儿媳妇翟葆青说着,从屋里提着一大兜子各类纪念章、证书、勋章,翟葆青一样一样地向记者介绍。

        “以前经常听公公讲他们抗战的故事,公公一直是全家人的骄傲,他的这些遗物是我们的传家宝。”今年已经60多岁的翟葆青说,他公公从1938年进入八路军部队开始,从战士、排长、连长、营长,一直干到师长。1971年4月,他被任命为吉林省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

        聊天时,他的手时不时摸摸纪念章

        “下面我们要去看望的老兵叫米纪生,今年已经95岁了,他曾是黄埔军校的学员。”关海涛告诉记者,米纪生一生无儿无女,一直和侄子一起生活,他侄子平时靠打零工为生,经济困难。他侄子去世后,老人家的生活愈加困难。

        慰问团一行来到米纪生老人家中时,看到他正坐在简易轮椅上休息。“这两年他的记忆力下降得厉害,以前的好多事都记不起来了。”米纪生的侄媳妇和侄孙子对记者说,米纪生1940年在漯河上完高中后,因为伯父米文和是军长,就和同村人丁德兴以及伯父家的大儿子米连生一起考入黄埔军校18期炮科。记者了解到,米纪生毕业后直接进入69军军部,后来下到连队当连长,在湖北枣阳驻扎一年,曾在重庆、南阳与日寇作战。

        “除了记忆力下降外,身体挺好,以前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将被子叠得跟豆腐块一样。”米纪生的侄孙子对记者说。在与米纪生老人聊天时,记者观察到一个细节,他的手时不时地会摸摸左胸挂着的抗战胜利纪念章。

        “许昌保卫战”,他救伤员无数

        抗战老兵訾魁名现年95岁。昨日上午,记者跟随慰问团见到了坐在轮椅上的訾魁名。“这几年,我父亲患上了老年痴呆,记忆力、交流沟通等方面多少存在障碍。”訾魁名的儿子告诉记者,抗日战争期间,他父亲在周家口(现周口)、许昌、鲁山、徐州等地随部队与日军作战。

        “1944年4月,我父亲参加了许昌保卫战。”訾魁名的儿子对记者说,他父亲当时在国民革命军第15军新编29师87团医务部任中尉军医。记者从訾魁名及其家人口中得知,1944年4月28日夜,敌军发起攻击,以坦克、重炮为先导,上空有十来架飞机向我阵地轮番轰炸,我军进行殊死抵抗。到29日,城南防线被突破。30日,城廓战开始,许昌守军兵力太少,激烈的战斗持续到5月1日凌晨,南、西门都被突破。在惨烈的巷战中,新编29师官兵大半伤亡。訾魁名随医务主任王登营连夜抢救伤员不计其数。

        关海涛说,2015年9月,訾魁名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老人非常看重这枚纪念章,平时一直都挂在脖子上。”訾魁名的家人对记者说。

        (2016年08月16日    来源:大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