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国民党军队口述

九一八”致敬抗战老兵:你们现在过得好吗

        2015年6月27日,全国首个抗战老兵照护中心落户湖南长沙安华山庄老年公寓,十四位抗战老兵相继入住。时隔一年,在“九一八”事变85周年,人民网回访安华山庄,关注十四位抗战老兵的晚年生活。
张谷初:时刻受关注,过得很安心
        9月18日下午,安华山庄内89岁的抗战老兵张谷初由儿子张正搀扶着,从安华康复医院走出来。张正说他刚陪着父亲做完身体检查,张谷初现在老年痴呆症越来越严重,几乎失去了和外界正常交流的能力。
        “父亲在这儿居住,我很安心。”张正表示安华山庄老板刘泰安对父亲很照顾。“一直以来,父亲因为患有老年痴呆,经常性的会走失。在安华山庄有专人照料,但父亲有时候也会趁人不注意跑到外面去,每年都会发生一两次,但每次都是刘泰安夫妇出去把父亲找了回来。”
        时间已进入秋季,下午时候高温还未褪去,张正陪着父亲在门外晒太阳,虽然穿着短袖但都已经出汗,但张谷初因健康状况,身上还穿着毛线衣。
        据了解,张谷初夫妇从安华山庄建立之初便已入住,现在已六个年头。但在今年7月14日,母亲王琦霞去世,父亲便独自住在山庄,不肯离开。
        张正说:“安华山庄虽然不是最好的养老机构,但父亲在这里住了这么久,从没出过问题。而且父亲作为抗战老兵,在这里很受照顾,我很放心。”虽然家住芙蓉区,离安华山庄距离不近,自己也已是古稀之年,张正还是每隔两三天便会来看望父亲,陪着父亲聊天,检查身体。
杨献玖:健康堪忧,生活得到缓和
        采访完张谷初后,我们来到抗战老兵们居住的房间,几乎每间房间外都挂着锦旗,上面写着“民族脊梁,抗战老兵”的话语。走进97岁的抗战老兵杨献玖的房间,看到他刚午睡起来,坐在床上闭目养神。
        据杨献玖介绍,自己现在健康堪忧,整晚失眠,且有腰腿疼痛,四肢麻木的症状,一个简单的起床动作,自己也不容易独立完成,想出门必须要有护工的帮助。
        “我以前是在市内的医院接受治疗,但年纪太大,病情又重,治疗都没有效果,听说这里有个抗战老兵照护中心,就想在这里走完最后一程。”杨献玖表示2016年7月22日,他住进了安华山庄。
        在安华山庄,抗战老兵免费入住,山庄里就有医院,治疗方便,医药费有医保报销一部分,24小时护工一个月包吃住两三千块。杨献玖说在安华山庄生活,给自己减少了不少负担。
        杨献玖意识到,自己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刻,可能随时都会离开。“几年前我还能拿笔写字,现在也不行了。”杨献玖回忆起自己这一辈子,有很多事情需要交待,但现在有心无力,可能会带着自己的遗憾离开。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发现杨献玖现在意识并不是很清晰,回答问题时总是会发生逻辑混乱的状况,几句话在不断重复。
一年时间,三位老兵相继离世
        抗战老兵照护中心,自2015年6月27日成立起,14位老兵陆续入住,时隔一年,王光亚、周敏文、王琦霞三位老兵相继去世。
        目前,王光亚居住的房间换了主人。一年前在这间房里采访这位百岁老兵时,王光亚精神头很足,回答问题逻辑清晰。但在2016年3月29日,这位爬过野人山的老兵离开了这篇他曾经战斗过的土地。房间外,“百岁老兵”的锦旗依然随风飘扬。
        周敏文曾经居住的房间,房门紧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2015年8月,95岁的周敏文去世后,房间便没有人居住。2015年7月,我们计划去采访这位参加过淞沪会战的老兵时,便因为其身体状况不佳,没有进行。
        1925年出生的抗战老兵王琦霞,在今年7月14日时,不得已抛下相守半个多世纪的老伴儿张谷初离开人世。我们去年采访张谷初、王琦霞夫妻时,王琦霞说起他们的爱情故事,现在只剩下张谷初独自坚守在老伴儿最后生活的地方,房桌子上、墙上,都保留着他们的照片。 

        (来源:人民网长沙    时间:2016年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