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国民党军队口述

九旬抗联老战士说“谢谢”

        昨天是“九·一八事变”85周年纪念日,92岁的抗联老战士李敏来到了国家图书馆。“不朽的抗联——中国记忆项目东北抗日联军专题资源建设成果展”主题展览开展,《我的抗联岁月——东北抗日联军战士口述史》《最危险的时刻——东北抗联史事考》《请把我埋在战斗过的地方——追寻失落的抗联》三本新书面世。面对这一切,她站得笔直,庄重地敬了一个军礼,“谢谢,没有想到,能以这样的形式纪念东北抗日联军。”
        李敏说,如今还在世的、能走路的抗联老战士都来了,除了她自己,还有98岁高龄的李在德老人。
“抢”着留下口述史料
        让李敏感动的是,这些珍贵史料是经过5年努力才得来的。
        从2012年3月开始,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东北抗日联军专题采访团队深入北京、辽宁、黑龙江、湖北、新疆、广东、吉林等7个省(市、自治区),在对全部23位已知健在的东北抗联老战士和62位抗联后代、相关历史研究者、亲历者进行采访后,共获得240小时的口述史料及大量照片、手稿、音像资料等。
        这些口述者,包括不想当亡国奴从伪军起义而来的陆保平、17岁就加入抗联的潘兆会、当时的地下交通员赵三生、苏联通讯连里发密电的孟宪德、没上过学的苏军翻译周淑玲、“八女投江”见证人胡真一、立大功的“放牛娃”张正恩……以及杨靖宇、冯仲云、赵尚志等人的后人。
        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主任汤更生说,东北抗日联军专题组迎来的第一位口述史受访人,是居住在北京的李在德老人。李在德是东北抗联第三军女战士,“老人家听力不好,儿子要不时在她耳边大声转述采访人的问题。”老人断断续续地讲述了小时候从朝鲜逃难到中国,母亲在抗日斗争中被捕牺牲,自己参加反日游击队,转到抗联的被服厂,后来又到苏联学发电报的经历。“当时冯忆罗奶奶(东北抗联领导人冯仲云的女儿)是采访人,我坐在旁边听得泣不成声。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太渺小了。”汤更生说。
        这是一场和生命的赛跑,事实上,还有的抗联老战士没来得及采访就去世了。东北抗日联军专题组顾问、沈阳军区作家姜宝才回忆说:“见到金海山老人的时候,他已卧病在床,神志不清。”一个月后,姜宝才做了个噩梦,梦见有人说“为什么不去看他”,后来才知道他做梦那天凌晨一点,正是老人家辞世的时辰。在赶去送别老人的时候,姜宝才写下了“抗日英雄”条幅,高挂于灵堂,他想,这是对抗联老战士的致敬,也是对他的安慰。
炭化的玉米饼上还留有牙印
        展览现场播放着受访老战士的口述视频,还展示了抗联战士日记、公文包等珍贵文献、历史文物。
        几十位抗联老战士的照片被齐整地悬挂出来,占据整整一面墙。这些照片有的是彩色的,有的是黑白的,而黑白照片上的老人已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从项目启动到2016年7月,中国记忆项目采访过的东北抗联战士胡真一、潘兆会、于桂珍、吕凤兰、陆保平等10位老人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汤更生说。 当年抗联战士吃过的食物、生活用品也被展示出来,其中有用子弹壳、兽骨制作的烟嘴,还有炭化的小米、玉米饼,而且那块黑黑的玉米饼上竟还留着牙印。
        参观者没有想到,这些文物直到去年才被发现。去年8月,中国记忆项目中心集结部分专家学者深入林区实地踏查,在黑龙江兴隆林区意外发现了多处密营遗址群。“很多地方树木很密,没想到里面藏着半米深的壕沟。” 汤更生回忆说。
        去年9月18日至10月2日,专题组再次赴林区内进行踏查,先后发现和考察了沙河子、浓河、白杨木等地域,踏查了大转山、小转山、鸡冠山后背和卧龙山等密营地,“密营中的地窨子、食堂、马厩、医院、水井、鹿窖等生活设施清晰可辨,在其中还发现了60类2100多件历史遗物。”专题组顾问、中国现代史学会理事史义军说,这些遗物包括东北抗联战士使用的土炮、飞刀,被服厂使用的手术刀,烤火取暖的火盆以及未烧尽的炭、磨粮食的石磨等,此外还有敌人围剿密营未爆炸的迫击炮弹和大量弹片等。“当时在现场,军史专家刘志青说,从整个密营群的设计来看,不具备一定军事素养的人是不会设计出这样巧妙而易守难攻的军事设施的。”史义军说。
女战士的生活细节令人酸楚
        “这次口述史采集,我们不追求宏大叙事,更多关注的是细节。”史义军说,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坚持了14年,采访团队想了解他们当年吃穿住行是怎样的、他们在密营中如何生存、他们如何治病疗伤、他们的婚姻感情等。 这些年采集到的很多细节都是之前闻所未闻的。史义军说,抗联老战士李敏就告诉过他关于掉队后如何找到部队的窍门,“那个时候日本鬼子住帐篷,还有公厕,吃的也好,拉的大便都是成形的。而抗联战士大多营养不良,吃什么拉什么,经常拉出来的就有苞米粒。”原来,当年很多抗联战士就是根据大便来寻找大部队的。
        很多人并不知道抗日联军留下的歌曲非常多,不少歌曲传唱至今。史义军说,这是因为这个部队的首长都是有文化的人,像杨靖宇、赵尚志都会写歌,用现在的话来说他们都是文艺青年,“那个时候他们用老调填新词,比如《满江红》《苏武牧羊》等。” 杨靖宇将军的遗物中有一把口琴,兴隆林区的密营中也曾发现抗联战士使用过的口琴。   “女战士的生活细节特别令人酸楚。”史义军说,抗日联军战斗的地方山高水寒,老战士会告诉新战士,生理周期不要碰凉水,否则月经会激回去,也许将来就生不了孩子了。遇到背上的孩子哭闹不停,女战士会用大烟水灌给孩子喝,孩子就迷迷糊糊睡着了,但有时灌多了,孩子就死了。遇到总哭个不停的,又没有大烟水可灌的,就扔河里,让孩子顺着河水漂走。

        (时间:2016-09-19   来源: 北京日报(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