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岁八路军老战士回忆峥嵘岁月 军毯珍藏七十一年
家住河西区的87岁老八路军、老共产党员王萍老人近日致电本报,说自己家中珍藏着一条70多年前的抗战时期军用毛毯,想捐献给抗战主题纪念馆。23日,记者赶到中环公寓小区,听老人讲述她和这条军用毛毯不为人知的故事。
走进王萍老人的家,一条摆放在客厅椅子上的军绿色毛毯首先映入记者眼帘。“这条旧毯子几乎陪伴我走过了一生,有好几次儿女们都要将它丢掉,可我却一直舍不得,每次都拦下来,这才得以保存至今。”老人说:“我是1941年春被八路军115师13团收留,在部队中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八路军战士的。1945年9月抗战胜利后,国际救济总署运送了一批援华物资抵达上海,按照宋庆龄的指示,八路军山东解放区分到了一批,里面既有民用衣服,也有军用毛毯和线毯,虽然是旧的,但都很干净。11月时,我们班分到了8条毛毯,由于我年龄偏小,而且身体比较虚弱,所以组织上给我发了一条。”
“这条毛毯是半新的,尺寸很大,冬天可以当被子盖,夏天可以打地铺。”王萍说,从临曲战役、莱芜战役,到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再到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老人一直都与这条军毯为伴。平时,王萍把毛毯缝成筒,夜里当睡袋用;战场上,插上两根棍子又成了临时担架;下雨的时候,王萍把毛毯对折起来,中间穿根草绳,往脖子上一系,就变成了一件雨披。还有一次,部队炮兵在泥泞的路上难以行进,首长传令用背包垫路,王萍解下毛毯叠成方块就垫在了泥水中。“这条毛毯跟随我南征北战,在战争年代陪伴我四年多,虽然已经褪色,但却是我最珍爱之物。”
1952年,王萍和丈夫从上海空军基地司令部,调到北京军区空军。“暂住空军招待所期间,我彻底清洗了这条毛毯,在水中泡了一夜,转天我用手一揉,盆里竟是浑浊的枣红色,其中掺夹着受伤战士的鲜血。没想到,晾晒干后,这条军毯又恢复了原有色彩,只是绒毛短了许多。”
王萍老人说,“那批物资当年是哪个国家援华的,如今已难以考证。这条军毯不仅陪我走过了71年,连我的四个子女都用过它。虽然表面绒毛已磨光,成了光板,但质量很好,只是边缘有些散,我用细毛线修补了几次。每次看见这条毯子,我就会想起往事,想起在革命中牺牲的战友们!不久前,我在《中老年时报》上看到了一条新闻: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民间抗战文物史料展’,我便想将毛毯捐出来,让更多人了解那段艰苦奋斗的历史!”
(时间:2016-09-24 来源:中老年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