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国民党军队口述

世纪传奇:新化94岁老兵给100岁老兵现场贺寿

        2016年11月4日,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这天是新化县维山乡菊花村抗战老兵曾阳春百岁寿辰。同是抗日老兵的黎孝(少)毫不顾年老体衰,热意要去为曾阳春贺寿。94岁的黎孝毫与曾阳春虽是同乡,但在抗日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不在同一个战场,没有战友生死之交。但他们都在为民族而战,都历经生死。岁月苍桑,新化县抗战老兵已所剩无几,百岁高龄亦珍稀,更因为多年前刻骨铭心的情怀,一个世纪传奇、曲折相逢的故事就此铺开了纸笔。
        新化县志愿者王杰2016年中秋看望了曾春阳后,就做好了给老人贺寿的准备。在得知黎孝毫要去贺寿后,立马联系好娄底、新化两地“关爱抗战老兵”负责人、志愿者邱总、陌陌、杨惠等,于11月4日上午赶到了维山乡菊花村13组曾阳春的家。
        在上百人的见证下,两人老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曾阳春:亲历昆仑关血战
        曾阳春,新化县维山乡菊花村13组人,1917年10月5日出生,1937年全民抗战开始,在新化上梅中学初中毕业后随第五军新编22师66团当团长的刘俊生(曾阳春姐夫的哥哥)入伍,先后在66团卫生队、5军军官技术班14期——器材保管班5期(学习)、机械化学校、装甲兵技术处工作。亲历1939年末的昆仑关抗战,战斗打响后,刘俊生率66团经宾阳绕道至昆仑关背后,占领六塘高地,切断南宁至昆仑关的交通,日军疯狂反扑,与66团反复争夺六塘高地,全团伤亡惨重。当时,他在团部医院工作,部队伤兵很多,为了救治伤兵,他尽心竭力服务,且随时准备上战场。在战斗最激烈的一天夜里,为了避免误杀,第五军官兵一律脱掉帽子,趁着夜色摸上去,碰到戴帽子的就是敌人,将他们全部消灭,一个不留。曾阳春与全体官兵奋勇当先,犹如猛虎下山,许多敌人顿时成了刀下之鬼,最终杀日冠5000余人,取得昆仑关大捷。1949年时任装甲兵技术处主任科员的曾阳春在逃往台湾之前,因眷恋家乡,以老父亲病重需回家探视为由,带家眷一起回到老家。
        曾阳春回家之后,一直从事农业生产。曾阳春自给自足,与妻子刘海芝哺养大4个孩子,其中外孙杨益善湖南农学院毕业后成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助手。
        曾阳春因是村里的文化人,担任过保管员和小组长的职务,深得领导器重和村民信任。晚年更是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关爱,特别是菊花村村支两委,长期关怀曾阳春。陈梦林是菊花村村委干部,又是新化县社会关爱抗战老兵负责人,对曾阳春关怀备至,除了发放每月660元的补助外,她个人还经常探访和帮助曾阳春老人。陈梦林常说,曾爷爷儿孙满堂,我也是他的亲人。
子女长大成家后,曾阳春夫妻过起了两人世界。10年前妻子刘海芝逝世后,曾阳春坚持独过,且将日子过得井井有条。隔屋而居的大儿子常陪父亲聊天照看他。
        曾阳春现99虚岁,行动自如,耳聪目明,思维敏捷,口齿伶俐,是菊花村寿岁最长之人。曾阳春说,我好有福啊,有信心活过一百岁。

黎孝毫
        黎孝毫,1922年10月5日生,新化县上梅镇上渡村人,1944年3月参加中华民国远征军,服役于205师615团一营三连。1947年9月复员回乡。

        (时间:2016-11-05    来源:娄底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