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国民党军队口述

浙沪网友架桥 抗战老兵圆梦

        “爸,我想你……”11月18日中午12点,天台县抗战老兵袁祥彬对着手机屏幕中出现的大女儿,嘴角不停地抖动,一任两行浊泪长流。老人用放大镜看着女儿照片,百感交集。

        当天,位于天台县赤城街道新华巷的袁老家中,10多名志愿者、网友来到这里,为袁老与失散了62年的女儿电话连线,这段被阻隔半个多世纪的骨肉亲情重新连通。

        17岁那年,袁老怀着满腔的爱国热忱,由一名富家子弟成为一名抗战军人,他被编入中国远征军新6军,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与日寇作战。日本投降后,他参与了在南京新街口举行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上世纪50年代初期,迫于生计,袁老举家来到上海打工,微薄的收入已无法养家糊口。在老人的记忆中,当时他们住在上海市蓬莱区白洋三弄附1号,房东夫妇叫陈振良和小艳。那时大女儿玉茹4岁左右,有个当地人看到小姑娘长得挺漂亮,便提出了领养要求。老人说:“当时家里有一顿没一顿,为了让玉茹过得好一些,就同意了。”几年后,袁祥彬被送往青海湖改造。就这样,父女俩再无见面。

        1989年,袁老返回天台,当时他的一对女儿全部失散。由于领走小女儿的是天台本地人,他很快就找到了。但大女儿在上海,原先住的巷弄早就变成了全新的街区,他寻找了多次,但苦无结果。

        8年前,当地志愿者、爱心网友知道袁老的心事后,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寻找,杭州、上海的一些媒体也参与了寻亲活动,但都无功而返。袁老说,找到大女儿,是他此生唯一的心愿。

        本月,浙江和上海的媒体、网友再次发起为袁老寻亲活动,上百人参与其中。无巧不成书的是,寻亲的网友中有一个人就曾住在袁老曾经租住的地方。网友老南市说:“白洋三弄应该是白漾三弄,我就在那里长大。”原来,之前的寻亲都受阻于语音与文字上的差异。

        随着寻亲的进一步深入,网友发现,袁老记忆中的陈振良其实叫“王振良”,袁玉茹的名字也被改成了“袁合茹”,户籍迁到了上海真如区郭家宅。连年轻片警都不识的地名,被“老上海”认定就是现在的“嘉定区江桥镇华庄村”,而这时,袁玉茹的名字也被养父母改成了王华妹。正因为变化太大,在此次寻亲伊始,袁老就眼含热泪哽咽着说:“我对不起玉茹,我没有能力照顾她。”在场的媒体人、志愿者、网友们闻之莫不恻然动容。

        “现在袁老的这桩心事可以了了,下一步我们还要安排他们父女早日见面。”一直参与寻亲的志愿者“召南”说。

        (时间:2016-11-19     来源:中国台州网-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