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后来相聚 北京3A志愿者公社情系抗战老兵系列活动
12月3日,万剑平爷爷在家人和北京3A志愿者公社、江西志愿者、江西电视台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赶往武汉陶爷爷的家,当地的媒体记者和湖北志愿者的热情迎接。
记者问陶爷爷:“马上就要见到阔别多年的老战友了,现在您什么感受?”陶爷爷平静的回答道:“这么多年过去了,活着这么大岁数还可以见到抗日战友,看到新中国的繁荣昌盛,已是很幸运了...”
但平静只是表面现象,当志愿者通报说万老快要到了,陶老欠了欠身体,想要站起来,却因腿脚无力难以起身,他示意志愿者和保姆将他搀起,之后扶着带有滑轮的木椅,艰难地挪到客厅迎接。
随着楼道传来一阵嘈杂声,一位披着红围巾的老人,在众人的簇拥下走了进来。两位老人见到对方,几乎同时停步,伫立凝视。顿时,他们眼眶湿润,继而掉下泪珠。“万良溶!”“陶烈!”万老操着南昌口音,陶老操着苏州口音,互相叫着对方当年在部队的名字。在场的人难以同时听懂他们的话语,正在揣测时,他们已携手相扶着走向书房。落座后,万老凑到陶老面前,问:“在路上见到我,你还认得我吗?”“肯定认不出来了。”陶老连连摆手,“不过,我记得当年你是从福建调到十一师来的。
回忆往事,两位抗战老兵都谈起惨烈而振奋人心的石牌保卫战。当时他们在师部译电室,随着战事一天比一天激烈,师长连遗书都写好了。由于是遭遇战,阵地上的通讯指挥全靠电话进行,置身于隆隆的炮火声中,看着战友们浴血奋战,这一战以我方胜利告终,并成为抗日战争的重大军事转折点。抗战胜利,日本宣告投降的那天,译电室的一群年轻人迎来了最快乐的日子,陶烈和万良溶使用明码电报,将这一消息传向全国各地。
1945年抗战胜利后,部队在武昌整编,两位老兵,一个去了徐州,一个去了山东。
陪同万老从九江来汉的北京 3A志愿者公社志愿者说,11月25日,江西的志愿者在公众号为中国革命军第十八军11师电译员万剑平寻找当年战友的信息,被湖北志愿者看到后,马上回复:武汉陶基烈爷爷和万爷爷当年同为11师译电员”后经家属和志愿者核实彼此认识而且还清晰记得对方。11月27日,陶爷爷和万爷爷终于通过网络连线视频,三十分钟的连线中二老的眼眶都红了。万老当时就决定前往武汉看望当年的老战友,两位抗日老兵的平均年龄已经达到94岁高龄,这次70年后的相聚,要感谢,北京、江西、湖北三地志愿者,在大家的努力下老人得以圆梦。
(时间:2016-12-06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