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抗战老兵阔别70年相聚武汉 九旬老人洒泪回忆峥嵘岁月
有一群人,曾经一起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在战争年代相濡以沫。若干年后,他们虽已白发苍苍,心里却始终留有战友的位置。近日,在广东、江西、湖北三地志愿者共同努力下,抗战老兵万剑平与在武汉的老战友陶基烈会面。两位老人牵手促膝回忆当年峥嵘岁月,感慨万千。
1、曾经并肩作战出生入死
今年93岁高龄的万剑平老人出生于南昌市,现居住在九江市姚家洼。说起他和战友的故事,万老颇为激动:“那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1937年,他因家庭贫困参军,1941年任陆军第九预备师辎重营上士文书,1942年任陆军第九预备师司令部准尉译电员,同年下半年被送往重庆中央军事委员会译训班学习,1943年在译训班学习6个月毕业后任陆军十八军第十一师司令部少、中尉译电员,1944年至1946年任陆军第十八军司令部上尉译电员,1947年至1948年任陆军整编第88师司令部少校译电组副组长。陶基烈老人和万老参军时间差不多,1941年在11师译电室工作。
回忆往事,两位老兵谈起惨烈而振奋人心的石牌保卫战。“那时我们在师部译电室,战事一天比一天激烈,师长连遗书都写好了。由于是遭遇战,阵地上的通讯指挥全靠电话进行,译电人员几乎没什么任务。可是,置身于轰隆隆的炮火声中,看着战友们浴血奋战,自己却有力使不上,我们这些文职人员十分难受。最后,这一战以我方胜利告终,并成为抗日战争的重大军事转折点,直到抗战胜利。”往事历历在目,万老说,日本宣布投降后的那些天,译电室的一群年轻人迎来了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他们用明码电报,将这一消息传遍全国各地。
2、阔别70载思念仍不断
战争年代,万剑平和陶基烈出生入死,谱写了一段战斗友谊。“1945年抗战胜利后,部队在武昌整编,当时我们还在一起。”万老说。之后,他俩一个去了徐州,一个去了山东,一别就是70余年。随着时间的流逝,两人都已年逾九旬,但他们谁也没有忘却曾经的战友,反而越发思念对方。
“战友啊战友,70年未相见,你在哪里?”11月25日,江西的志愿者在公众号为中国革命军第十八军11师译电员万剑平发布寻找当年战友的信息。广东志愿者在微信公众号转发后,湖北志愿者看到并马上回复:武汉的陶基烈老人和万剑平老人当年同为11师译电员。后又得到两位老人的家属核实。11月27日,万剑平和陶基烈终于通过网络连线视频。30分钟的连线,两位老人的眼眶都红了。
12月4日清晨,万老在亲属的陪同下从九江出发,前往武汉与陶基烈会面。“真没想到,分别了70多年,我们还能再相见。”他感慨道。
3、忆峥嵘岁月期待再相见
故友相见,热泪盈眶。两位老人如今都有些耳背,但依然相见甚欢,一起回顾当年的腥风血雨、连绵战事,更倾诉离别后的思念。
“万良溶!”“陶烈!”万老操着南昌口音,陶老操着苏州口音,互相叫着对方当年在部队时的名字,仿佛一瞬间又回到一起并肩作战的年代,神情激动。
畅聊当年人,回忆当年事,不知不觉到了再次分别的时刻,历经沧桑的两位老人将手紧紧握在一起,久久不愿分开。“不知道下次见面要等到什么时候,希望和老战友再次相聚。”二老心中充满期待。
(时间:2016-12-12 来源:浔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