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国民党军队口述

无锡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已有150多人 寻找历史见证人

        昨天是第3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世界反法西斯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硝烟已散去71年,但留住这份记忆,反思这场战争,对全人类走向和平和发展仍有重要意义。在无锡,有这样一个志愿者组织,以寻找和关爱“抗战历史的见证人”为己任。前不久为95岁的失明抗战老兵圆梦的义举,就是他们发起的。本报记者在这一特殊的日子里,走近并了解他们的公益故事。

        袁建,一位普通的无锡公交车司机。如果你乘坐129路公交车,偶尔会看到他娴熟旋转方向盘的身影。最近,社会关注的“钱鑑民老兵摸国产先进坦克圆梦”的新闻,使这位普通的40岁中年人的另一个身份浮出水面——无锡关爱抗战老兵团队的负责人。

        “有点累,当天就接到20多家媒体的电话”,袁建提起为钱鑑民老兵发起圆梦倡议当天的情况,脸上保持着一份欣慰。十几年前,袁建得知自己的舅公是一个参加过北伐、抗战的国民党将军,这使他对这个从未谋面的长辈的好奇心越来越大。1998年,他得到了舅公写的回忆录,“我就希望能够考证一下他说的是否属实。”此后,他开始收集购买上千册的抗战史并在全国各地寻访舅公当年的部下,慢慢地接触了很多抗战老兵。目前,袁建已经走访了160多位新四军、八路军抗战老兵,记录了近100位国民党抗战老兵的生平和生活现状。

        2012年,袁建和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组建“无锡关爱抗战老兵团队”,建立之初只有4人。寻找老兵过程中的一切开支,以及给老兵的慰问金和慰问品,部分由关爱抗战老兵基金会支付,其余由社会捐赠和志愿者个人承担。记者询问他在关爱老兵过程中的开支有多少,袁建思考一下,不好意思地说:“这个我也不记得了。”

        志愿团队刚建立的时候面临困难重重。“我们经常被别人当成骗子”,袁建露出无奈的表情。志愿者们曾经在崇安寺前开展一个“关爱抗战老兵”的募捐活动,把老兵的资料、事迹和照片做成宣传海报让大家关注,但是一天下来,志愿者们听到大多是“骗子”、“诈骗”这样的评价,甚至还有人往捐款箱吐口水。“到了晚上,一位老奶奶往我们捐款箱捐了10元钱,我们正要鞠躬感谢时,那位奶奶说,你们都站了一天了,赶紧回去吧,明天别来了。”

        现在,社会各界比以往更加关注抗战老兵的历史和生活状况。志愿团队也由建立最初的4人,发展到150多人,志愿者包括了公务员、医生、餐馆老板等各行各业。袁建告诉记者,“我们团队里‘90后’啊,大学生啊占了有一半人呢。”

        刘佳辉,一位腼腆的1999年出生的男孩,4年前加入无锡关爱抗战老兵团队,承担外联工作。12月4日,他的“为老兵圆梦”微博瞬间引起广泛关注,3万多条转载和数千条评论让这位“90后”大男孩感到很意外。刘佳辉不是很善于表达,被记者问到为什么加入这个志愿团队,他不停地说“缘分吧”。

        这位“90后”男孩说,寻找过印象最深的是老兵孙英杰。这位老兵曾经参加过台儿庄战役、卢沟桥战役,无锡解放前夜,孙英杰率部迎接解放军进城宣布起义。“孙爷爷去年7月21日去世的,去世前一个星期还去见过他”,刘佳辉抽了一下鼻子。

        对于刘佳辉这位“90后”男孩来说,最难以承受的就是面对老兵爷爷们的离世。但是,以后刘佳辉会面对更多和老兵的生死分离,这些“抗战历史的见证人”年纪最小的也80多岁,在争分夺秒地寻找过程中,一些老兵也在相继离世。

        “我们跑快些,老兵走慢些。”对这些志愿者们来说,老兵们剩下的时间不多了,相关部门、机构应该整合社会资源,建立服务体系,使关爱活动规范化、常态化。而处在和平年代的都市人,也应尽力在老兵们的有生之年,给予其关爱和帮助,让这些老人们能幸福地安度晚年。

        (时间:2016-12-14    来源:无锡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