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国民党军队口述

汨罗俩百岁抗战老兵聚首 一个拥抱等了70年

        两个20出头、血气方刚的汨罗小伙李超然、湛中一,1937年同时考入黄埔军校后投身抗战,相知却不曾谋面。

        12月28日,新年将至,102岁的李超然和101岁的湛中一,相聚于汨罗江畔。当年的小伙已老,如今脸上写满岁月沧桑。忆起当年热血抗战的往事,两位老人感慨万千。

两个“100后”喜相逢

        当天,天空露出了久违的冬阳。李老很早就起来穿衣洗漱,佩戴起抗战纪念章。李老兴致极高:“要去见一个未曾谋面的老友,原来同校读书、当兵打鬼子!”

        一早,湘北抗战之友志愿者来到李老家中,接李老上车,前往汨罗市屈子祠镇楚南村。

        10时许,来到楚南村楚塘湛组的一幢老屋前,李老再没让志愿者搀扶,拄拐着杖走向对面的湛老,一个紧紧地拥抱。

        这个拥抱,两位老人等了70年!

        “不容易啊,都超100岁了,还能再见到!”相拥后对视,李老眼里泛起泪光。

        “还是你要精神些!”湛老耳朵虽听不清,但看到当年的校友,激动不已。

        说着,两双长满皱纹的手握得更紧了。

“抗战歌”忆峥嵘岁月

        耳朵不好使,老人就用纸笔交流,话题总离不开峥嵘岁月。李老写道:见战友,很亲切,就像回到当年。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七七事变”,两人经历了无数次战斗。在他们的记忆里,日本兵的罪行历历在目:“在地上挖了个坑,就把人活埋了”、“在木棍上穿上铁棍,把人直接穿过去”、“把人四肢捆起来,用钉子钉住”……

        “怒潮澎湃,这是革命的黄埔。”李老现场唱起了当年黄埔的校歌,湛老也频频点头回应:“携着手,向前进……”

        一首首“抗战歌”穿越时空。唱完,两位老人眼里噙满泪花。

跨世纪相见永难忘

        李超然出生于1915年,1937年投笔从戎,考取黄埔军校第14期,毕业后参加长沙会战等。湛中一1916年出生在原湘阴县河市乡(今汨罗市屈子祠镇),7岁上私塾,1937年考取黄埔15期,毕业后参加过宜昌保卫战、长沙会战等。

        抗战后退伍,两位都回乡种地后教书,虽同是黄埔军校毕业汨罗人,但阴差阳错一直素未谋面。

        “希望有生之年,还能见上一面。”几个月前,得知还有黄埔军校战友健在,李老很兴奋,虽行动不便,但一直惦记着见战友。得知李老的心愿,湘北抗战之友志愿者走访调查,安排了这场跨世纪相见。“志愿者的相助才了却了老爷子这桩心愿。”李老的家人说,这么多年,难得见到老人这么高兴。

        如今,像李超然和湛中一这样的抗战老兵越来越少了。志愿者李艳平说:“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抗战老兵这个群体,那段抗战历史不能被时间带走!”

       (时间:2016-12-30    来源:新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