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责任志愿者护送老兵尊严“归队”
有的志愿者队伍只要志愿者们愿意就可以长久坚持做下去,而有的志愿者队伍,因为服务的对象越来越少,这样的志愿服务总有一天会戛然而止,团队可能随时被解散,因为“老兵终将归队”。在辽宁、在沈阳就有这样一群志愿者组成了一个“寿命”有限的团队,为一些生命开始倒计时的老兵不停地奔走、服务……
引力波,是从宇宙深处某个引力极其强大的地方旅行到地球的时空涟漪,经过长时间的旅行才能到达我们这里。而雷锋正能量也有这样的效果,经过“长时间的旅行”,在人们的心里产生“涟漪”,并最终促进“成长”,变成心灵的习惯。
“95岁的抗战老兵,乘坐Z179次列车,独自一人从包头到新疆看亲人,中途突然高烧39.7度,情况危急,可能要在新疆哈密下车治疗,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紧急求助!”
伴随着这条信息的扩散,来自全国各地包括沈阳、北京、深圳、锦州、山东、新疆乌鲁木齐、哈密、昌吉等地的爱心志愿者行动起来,一场历经十余个小时、跨越时空的爱心接力赛就这样上演了。
火车上、微信上、电话里……
那一刻,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们牵挂着这位病情危急的95岁抗战老兵夏毅……
“那天接到列车长电话,我吓了一跳,赶紧核实情况!我担心夏老的安危,很快就对外发布了这条求助信息。”2017年2月16日那条求助信息,就是由关爱抗战老兵辽宁团队志愿者吴双(网名)和韩斌一同发出去的。
在照顾夏老的过程中,夏老对吴双很信任。在团队每位老兵都是有责任志愿者负责的,夏老的责任人是在兴城的一位医务工作者王男。夏老出发的时候告诉了他,因为包头到新疆的火车票当时没有买到,王男又委托在省直机关工作的吴双帮忙买票。吴双在接到求助后,向远在深圳的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秘书长罗君君求助,罗君君立即在微信上建了“夏毅紧急求助群”,调动来自全国各地的18名公益人及各股公益力量,协调沿途志愿者。后来,砾石公益孙克武加入了,哈密一米阳光刘新加入了,中国紧急救援新疆海拓分队蒋文千加入了,天使公益杨富涛加入了,山东滨州心连心公益联盟理事长贾朔加入了,中国退伍兵公益战队许国平也加入了……
正是这样的紧急求助,让夏老终于脱离了危险。
谈起夏老这次圆梦之旅,吴双有不少话要讲:“夏老出身上海富足家庭,父亲及叔叔是当时中央银行的高管,小时读的上海万竹小学,16岁那年,报名参军,先后随部队转战浙江、江西一带抗日。1945年,他被调入青年军202师第2旅4团2连,任排长。抗日胜利后,他因不愿意参加内战直接退伍到中央银行发行局工作,直至成都解放。1949年后,夏老到原辽西省人民政府工业厅做劳资工作。1954下调至锦州陶瓷厂,至1986年超龄退休。夏老一度入狱,后得以平反。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家人与夏老‘划清界限’,现散居各地。他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大女儿1964年18岁时漂泊至新疆,二女儿现在北京,三女儿年少溺亡,儿子两岁多时被送往福利院,后被领养长大。而夏老孑然一身住在养老院。”
他去新疆寻的是妻子,去重庆也是为了和儿子相认。
“对夏老来说,这一段8000多公里的圆梦寻亲路走了53年,真的太长了。”
在志愿者的帮助下,他先在新疆的石河子看望了自己的前妻和女儿;又在重庆得到儿子的谅解,与他相认……这一路,各地志愿者联手帮老人一一圆梦。每一名志愿者都在用自己的行动向曾为国家浴血杀敌的抗战老兵致敬。
吴双是关爱抗战老兵辽宁团队的一名负责人,在过去四五年里,她和团队中的志愿者帮助像夏老这样的老兵,为他们圆梦。这仅仅是团队服务一个部分,他们还要做很多很多事情,关爱老兵们,尽微薄之力,让他们过上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跑不过时间,跑不过现实……
这个团队服务的抗战老兵,目前仅剩下36名,年龄最大的是101岁,最小的也有89岁了。他们普遍面临着人生最后阶段的难题:养老。如何让昔日英雄尊严地走完生命最后一程,是志愿者们思考的一个现实问题。
“从建立团队开始,我们就努力通过各种渠道发现、寻找这些需要关爱的老兵。我们一边有了发现的喜悦,一边还要承受失去的痛苦。从2013年到2017年1月,先后去世的老兵已经有35人了,其中最伤心的就属2016年,一下子走了16名老兵……”握着人名越来越少的名单,吴双有些心慌。这种心慌存在于每一位志愿者的寒冬和盛夏。
老兵们,仿佛狂风暴雨里的花朵,凋谢得特别快而突然。
团队志愿者们常说一句话:“关爱老兵要和时间赛跑,不把遗憾留给自己、留给老兵。”可他们往往跑不过时间,也跑不过现实。
吴双最忘不掉的老兵是新一军孙立人的马弁(牵马兵)张彦祺。
“我第一次和北大营(网名)去看他的时候他已糊涂,可当我问起还记得妈妈吗?老兵大哭说:我这辈子最对不起的就是妈,我偷偷去抗日,都没和她告别,来不及尽孝。我问他,打鬼子后悔不?他目光坚定,鬼子来了还要打,还让我的孩子们去打!这个老兵保留有全套的帽徽领章,但等我第二次再去看他,竟然是告别,我清晰地记得老兵最后敬礼的样子,一张脸上大大的眼睛和一双瘦骨嶙峋的手……”
回望来路,从寻到爱……
2011年10月14日,关爱老兵东北QQ群从建立之初就关注:为14年抗战做出贡献的中国军人及敌后抵抗者。
回忆最初建群的情景,吴双说,自己见的第一人是一个网名叫“梦回印缅”的女大学生,她那时刚毕业,曾经在南方参与过关爱抗战老兵的活动。这个女孩通过关爱抗战老兵网找到了沈阳的老兵王伯惠,建立了QQ群,逐渐集结了一批有志于此的志愿者。王伯惠作为当年西南联大的学霸入缅作战的故事,更是经《沈阳日报》报道后,传遍全国,最终受央视邀请参与了《开学第一课》录制。
作为报道者,记者得到了一个令人伤心的消息:王老在2016年因病去世了。
近几年,记者曾经采访过近30位抗战老兵,但如今至少有一半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
(来源:沈阳日报 时间:2017-03-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