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国民党军队口述

92岁湖南籍飞虎队老兵陈科志的抗战记忆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杨柳青这是一段跨越76年的回忆。1941年,陈纳德将军在云南昆明组建美国援华志愿航空队,在中国、缅甸等地上空对日作战。这支骁勇善战的志愿航空队被誉为“飞虎队”。
        这是一段跨越76年的回忆。1941年,陈纳德将军在云南昆明组建美国援华志愿航空队,在中国、缅甸等地上空对日作战。这支骁勇善战的志愿航空队被誉为“飞虎队”(Flying Tigers)。
        陈科志老先生,作为“飞虎队”还在世的湖南籍,对那段抗战的峥嵘岁月至今难以忘怀。陈老今年92岁高龄尚耳聪目明,提起上百次飞越“驼峰”战斗惨烈经历,仿佛就在昨天。6月23日,记者在深圳见到了从美国回国探亲的陈老。他特意换好了一身“飞虎队”的制服,胸前戴着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精神矍铄。得知记者是长沙人,他立刻用长沙话说:“我也是长沙的,南门口的,我们港长沙话。”
“飞虎队”在世的湖南籍
        1926年,陈科志出生于长沙的一个教师家庭。抗战爆发时,陈科志正在长沙上小学。1938年,武汉沦陷,战火蔓延,陈科志的父亲被日寇抓走生死不明。为逃避战火,陈科志搭乘小船,赴衡阳,经郴州,到韶关,再乘火车逃到香港。“一路上兵荒马乱,日本飞机天天轰炸,很多人被炸死炸伤。没吃没喝没钱,就沿途乞讨要饭,历尽千辛万苦来到香港。”陈老回忆。
        1940年,陈科志进入香港一家教会学校学习。这所学校用英文授课,难民免费入学。“我边打工,边读书,经过两年学习,打下了坚实的英文基础。”陈老告诉记者。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陈科志再次逃亡,辗转逃到云南昆明,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工程学院机械系。两年后,为报国恨家仇,陈科志投笔从戎,肄业离校。“日军飞机低空轰炸,马路上堆满了尸体。好几次我都差点死掉。记得当时有一个防空洞,里面全都是尸体,都是闷死的。”回想往事,陈老悲伤难忍。
        1942年底,美军14航空队(军)在昆明征青年学生入伍。陈老介绍,会英文的分到航空部队当地勤兵;不会英文的则由国民政府分到中国远征军。由于西南联大蒋梦麟校长的推荐,陈科志被美军14航空军录取成为“飞虎队”一员,分配在昆明巫家坝机场担任美国主机械师的助手,从事战斗机维修与保养工作。
        “‘飞虎队’中,华人大约有3000名左右,大都是地勤人员,广东人占大多数。 现在在世的没几个了,洛杉矶还有一位,身体不太好。我是在世的湖南籍。”陈老说。
        “人老了,很多事记不得了。但在我记忆深处,‘驼峰航线’绝对是最惊心动魄的。”陈老回忆。
        1942年5月,日军占领缅甸,并入侵中国云南西部,切断了中国的战略运输线——滇缅公路,中美两国被迫开辟“驼峰航线”运送战略物资。“驼峰航线” 西起印度阿隆姆邦,进入中国云南航线全长约500余英里,沿途山脉海拔平均5500米,最高海拔7000米,山峰起伏连绵,犹如驼峰。该航线是世界航空史和军事空运史上飞行高度大、气候条件恶劣、最为艰险的空中运输线。
        为向中国大后方运送战略物资,陈科志曾100多次乘C-46和C-47运输机飞越危险万分的“驼峰航线”。“那时的飞机不是喷射式,两个引擎,有时候遇到气流反风向,飞机飞行很慢,运输机设有降落伞,飞到喜马拉雅山相当危险。” 陈老告诉记者,“驼峰航线”途经高山雪峰、峡谷冰川和热带丛林、寒带原始森林,以及日军占领区;加之这一地区气候条件十分恶劣,强气流、低气压和冰雹、霜冻,使飞机在飞行中不仅面临日军的袭击,也随时面临坠毁和撞山的危险。
        “从空中俯视,下面是超过一万英尺高山和丛林覆盖的湄公河,再加上频繁出没的日本战斗机,对盟军飞行人员来说是近乎自杀式的航程。我很LUCKY,参与了上百次飞行,每一次都有飞机在身边掉落。很多次死亡近在咫尺,但最终幸免于难。”陈老回忆,疲劳不堪的机组成员没日没夜地飞,既要和天斗,又要警惕日本人的飞机。机械师在露天维修飞机,在频繁的暴雨中用油布遮盖引擎。机械师与备用零件也始终不足,维护与发动机修理时常被拖延,空难事故时有发生。一次“驼峰航线”的飞行中,飞机差点出事,幸而好运降临,飞机奇迹般地安全返回基地。陈老说,他再也不想回忆那些令人伤心的往事了。
        在陈科志服役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他与异国战友携手并肩,与日寇做殊死搏斗,结下深厚的战斗友谊。“飞虎队”勇士驾驶他维护的战鹰,驰骋蓝天。至战争结束,“飞虎队”以500架飞机的代价,击落日机2600架,击沉或重创223万吨敌商船、44艘军舰、13000艘100吨以下的内河船只,击毙日军官兵66700名,战功赫赫。
        “作为飞虎队中的一员,为抵抗日本军国主义的猖狂进攻,我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我非常感动,祖国没有忘记我们。” 陈老骄傲地说,作为飞虎队老兵,他应邀亲赴北京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2015年9月2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向张治中之女张素久、陈纳德将军的夫人陈香梅等30名抗战老战士老同志、抗战将领、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贡献的国际友人或其遗属代表颁发纪念章和勋章。“这是我一生中最值得骄傲的事情了!”陈老的两眼闪烁着幸福的泪花。
        今年9月,陈老将受邀前往芷江。去年,他被聘为芷江飞虎队纪念馆顾问。“变化太大,认不出了。”陈老说,服役期间,他常去贵州、桂林、芷江等地机场工作。这次他也将捐出当年在“飞虎队”工作的老照片和资料给芷江纪念馆。
        经历了战争的残酷,才懂和平的可贵。作为全球华人反独促统联盟理事、美国华人联合总会的高级顾问,这位浑身充满正能量的老人,晚年依然在中美间热情奔走。他热衷组织参与在美国的中国国庆升旗典礼和晚宴活动,中国春节新年文艺联欢活动,以及重要的欢迎和纪念活动等。他也担任了国内一些飞虎队纪念馆的顾问。只要身体允许,他会回国参加抗战的纪念活动。“我以当年工作为荣,但我也看到了战争带来的巨大牺牲,我真诚希望世界和平,战争不要再发生。”陈老感慨地说。
        采访中,其实很难将陈老与92岁高龄老人联系起来。他反应迅速,思维敏捷,会用“分分钟”这种流行的词语,长沙话、普通话、英语切换自如,说话语速甚至和记者不相上下。在美国多年,他最爱吃的仍然是腊味合蒸,他会兴致勃勃告诉记者洛杉矶哪里有好吃的湖南菜馆。他每天要看报,在美国还自己驾车出门参加各种会议。他会问记者“你有什么hobby?”,然后得意地说自己最爱看篮球,差的球队他还不看。
        去年底,陈老的健康状况突然出现了严重问题,医生们在临床报告上作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结论,几乎给他判了死刑。然而,凭借与生俱来的坚强意志,他终于又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我一生中做了许多善事,所以上帝眷顾我,给我一份幸运让我活到今日。”在爽朗的笑声中,我们看到这位抗日飞虎老兵与命运抗争的自信和力量。

       (时间:2017-06-27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