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国民党军队口述

九旬老兵重写家书南京举行抗战家书诵读活动

        新华社南京9月4日电(记者蒋芳)“瑞徵,美中不足,三年分别后,又能到府上拜望。既是件好事,却又因为去前线报到,行色匆匆,未能畅叙旧情。我已在 忠勇 部队当了排长 ……” 3日,“抗战家书”诵读活动在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举行,97岁高龄的抗战老兵张修齐饱含深情地朗诵了一封77年前写给初恋的书信。

        据悉,这是南京“抗战家书”征集暨诵读“抗战家书”活动自7月7日启动以来的第四场。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封封家书传递着力量,蕴涵着对亲人的思念、牵挂和关怀,更透露出浓浓的家国情怀和坚定必胜的信心。

        9月3日是抗战胜利纪念日,活动现场来了几位特殊的诵读者,曾参加钱塘江保卫战、长沙会战等多场战役的张修齐,曾担任中国赴缅甸远征军装甲部队的教官的95岁的冯宗尧,以及新四军老战士何竞。现场,他们分别诵读了《谢晋元致连襟书》《张修齐致同学书》和《赵一曼致子书》。他们动情地诵读,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忆起当年的抗战岁月,老兵们更是一度情绪激动、声音哽咽。

        与别的诵读者不同,曾参加过抗战老兵张修齐诵读的是自己写的家书。这封信的原件写于1940年,信中的瑞徵是他青梅竹马的初恋。抗战爆发后,张修齐去前线参加抗战,两人时有书信往来,但最终没能走在一起,成为一辈子的遗憾。为了参加这次诵读活动,张修齐根据回忆,重写了这封家书。并在诵读中 “真情告白”。

       《潘涛致妻书》《金方昌致兄书》《吉鸿昌写给亲友的家书》……一封封抗战家书贯穿了14年抗战史,至今仍然能读到硝烟和苦难、读到思念、牵挂、赤诚,更能读到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的必胜信念。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南理工实小的汪奕、南师附小的李子轩等,声情并茂地诵读出了爱国将领吉鸿昌光明正大、从容赴死的气节。汪奕说:“烈士在牺牲前以手指为笔写下这首浩然正气的绝命诗,读来令人振奋。抗日志士们舍家为国、誓与侵略者血战到底的爱国情怀值得我们纪念、传承。”

       (摘自:新华网   时间:2017-09-04   作者: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