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学子团队开发抗日英雄主题课程 为山区孩子授课
“国家强大,我们才能安居乐业。”PPT的最后一页定格于103岁老红军肖先东的照片和这句话。听到网络那边山区孩子们的热烈掌声,授课志愿者杜明倩眼圈有些湿润。这是华中师范大学阡陌上行团队开发的抗战英雄教育系列课程的第二节课,听课的是贵州省黔西南州的山区小学生们。
在崇尚英雄、精忠报国的时代号召中,华中师范大学阡陌上行团队师生赴湖北、河南、江西等地走访抗战老兵29位,记录老兵们的英雄事迹,发掘老兵们的革命精神,并根据每个老兵事迹的典型特征,开发出《阡陌老兵》系列主题教育课程,使每位抗战老兵都成为一部鲜活的抗战史。在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抗战主题教育活动的同时,华中师范大学的志愿者们也通过在线支教等形式,面向山区中小学生开展英雄主题教育。
自2015年开始,阡陌上行团队在河南南阳、湖北襄阳等地开展抗战老兵走访和帮扶的志愿活动,三年来走访八路军、新四军、国民党、地方民团等各类抗战老兵30余位。受抗战老兵精神影响,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自发成立阡陌老兵救助金,筹措资金7000余元,与地方关爱老兵的志愿者们一起,先后帮扶5位抗战老兵,受到了抗战老兵及其家属们的支持和欢迎。
在帮扶抗战老兵同时,华中师范大学志愿者们整理抗战老兵口述史,录制抗战老兵音频资料,挖掘历史记忆,传承抗战精神。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斐介绍道,志愿者们挖掘抗战中感人的细节,走近历史真实的一面,或是新时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河南省淅川县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团队负责人贾铁军说:“华中师大志愿者们对老兵的关怀,除了物质方面的帮扶,更重要的是从专业的角度,提高了社会对抗战老兵的关注程度,让老兵们老有所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走访抗战老兵的过程中,志愿者们也多次目睹抗战老兵的逝世,每一位老兵的“归队”都让志愿者们悲痛不已。为了挖掘新时代抗战精神的新内涵,探索在当代传承红色精神的新途径,阡陌上行团队师生根据走访的每位抗战老兵的特质,开发抗日英雄主题课程,面向在校大学生等青年群体开展教育活动,以传承抗战精神,使老兵精神不朽。“你知道什么是愚公精神吗?”在《阡陌老兵》课程中,老红军肖先东告诉青年人:抗战精神就是愚公精神,我们国家和人民就是依靠这种精神,在当年武器远远落后、吃穿没有保障巨大困难面前,用小米加步枪打走了日本人、建立了新中国。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阡陌上行团队成员杜明倩表示,历史需要被铭记,精神需要去传承,志愿者们在帮扶和记录那些抗战老兵的同时,也正尝试在青年群体中掀起铭记英雄、崇尚英雄、学习英雄的热潮,使自己新时代抗战精神的传播者。“希望能够赶在每位老兵‘归队’前,走访和整理更多抗战老兵的英雄事迹,传承他们的英雄精神,以英雄情怀铸就我们青年人的文化自信。”
(时间:2018年5月30日 来源:长江云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吴宝洪 通讯员 党波涛 责任编辑 马张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