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抗战丨肖学理: 戎马倥偬 多次立功
肖学理:1921年9月生,温岭市滨海镇海新村人。1941年报考黄埔军校,被录取为西安第七分校十八期入伍生第四团。跋涉千山万水途经浙、闽、赣、湘、黔、桂、鄂、豫、陕九省七战区,历时两载,到达陕西王曲。后毕业于黄埔军校19期炮科,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100军,任军部见习参谋。1949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炮兵教员、侦察排长、军事教员等职,屡立军功。1954年转业回乡务农。温岭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秘书长。
肖学理事迹 〉〉
“黄埔军校的牌子是很香的,我考上黄埔军校后,认识我的盐司爷(晒盐人的头)对我说,你要到松阳去,一个铜板都不用花,我们的船带你去。我坐盐司爷的船到了丽水碧湖,碰到了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竑的儿子,他也要到西安的黄埔军校去,我们就一起去。到松阳与盐司爷告别后,我被分配到松阳西安第七分校十八期入伍生团,团长是仙居人沈策。”
之前,肖学理曾接受过媒体采访,介绍了到西安王曲的艰辛曲折的入学之路:“半年后因日寇西犯,松阳危急,被迫于次年7月由军校人员带领我们从松阳出发,向闽北突围,后又退回福建邵武。然后又辗转赣西到湖南湘潭。1943年8月,我团穿过湖南的洞庭湖到达津市,往北进入鄂西山区,一路崇山峻岭,道路险阻,关山飞越,天当被,地当床,风餐露宿,终于在9月到达湖北的三斗坪,沿着长江南岸向着大西北前进。很多时间通过白天休息、晚上行军的方式,以防日机轰炸。因日军占领交通线和要塞,我们无法越过而数次折返,途经浙、闽、赣、湘、桂、黔、鄂、豫九省七战区,千山万水,行程何止万里,终于在20个月后到达陕西西安王曲校本部。因路上辗转时间太长,原十八期其他地区的学员都已入学一年有余,故我们这批被转编入军校十九期学习。我先被编入步科,一年后转到炮科训练,毕业后分配到100军,军长李天霞,任军部普通见习参谋。”
肖学理在戎马生涯中,曾经死里逃生。有一次曾有一颗子弹擦着下颌部而过,他因此受伤了。1948年11月入鲁中南军区教导团学习,次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在鲁中南军区教导团团部、教导团炮兵大队、步兵八九师军训股当炮兵教员,炮兵十二师廿三团指挥连当侦察排长,华东炮兵第三预备学校任军事教员。曾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四等功1次。1954年转业回乡生产。
肖学理的儿子肖卫平介绍:“我爸回乡后,在低级社当过会计,在城东小学、杨梅坑小学、新街小学和农业中学都教过书。后来回家种过田,卖过画,还自学过中医,在外省当过会计。1985年,镇海乡宁海村给他发奖状,说他为村集体福利事业作出突出贡献。”
肖学理的晚年生活看起来是比较充实的,他的房间内挂着许多字画,有孙中山、江泽民的书法“天下为公”“发扬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更多的则是他本人的书画作品,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热情,展示了这位老兵的爱国心迹。如其中一幅写着“警钟长鸣,勿忘国耻”几字,还写有“丰碑永记英雄血,史馆长留烈士荣。苦战八年应记取,莫教倭寇再跳梁”。他还这样写道:“作为抗战老兵,亲身经历艰苦的抗战岁月,目睹日寇烧杀淫掠、惨无人道的暴行……衷心希望两岸中华儿女铭记日本侵略对于国家民族造成的灾难与耻辱,坚决保卫领土完整,决不让‘九一八’的历史重演。”
(时间:2018年7月10日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黄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