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国民党军队口述

冈村宁次在他面前低下了头 温州96岁老兵回忆峥嵘岁月

      龙湾区海滨街道宁城街148弄9号,走进潘庭槐老人的家中,老人刚刚结束午睡,坐在床沿整理着自己的衣裳。

      见到访客的到来,老人起身走到房间中央,招呼着我们坐下。缓步至衣柜前,从里拿出一块勋章,这是一块抗战胜利70周年的纪念章。2015年,老人受央视《等着我》栏目组邀请,前去录制抗战胜利70周年的节目所得,他如获珍宝。

      现年96岁的潘庭槐,在抗战期间,曾担任国军宪兵部队分队长。曾亲历南京受降仪式,目视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低头而去……已是耄耋之年的潘庭槐,三年前自费在龙湾海滨街道宁村老年大学内,办起了一间“草根抗战展览馆”。并亲手整理出上百份抗战资料,挂在展览馆内。

      老人用手抚摸着纪念章,向我们徐徐讲述起那段峥嵘岁月。

      卢沟桥的枪炮声 让我弃笔从戎

      1937年,我17岁,就读于温州瓯海中学。那时日本飞机经常在温州的上空飞过,有时候炮弹就打在附近的山上。

      以前,我父亲是当地的乡长,后来被日本人杀害,我的祖父也是被日本人杀害的。 我的身上背负着国恨家仇,感受到年轻人要担负起抗日救国的责任,于是,我投笔从戎,参加抗日队伍。

      那年,中央军校十七期来温州招考,我和表弟一起前去报考,最后我们两个人都考上了。9岁的时候,我的母亲去世了。从军前,我想回家再看一眼母亲,告诉她我即将参与到抗战的队伍中了。但是,等我再回到学校时,军校招考人员已经离开了。

      没赶上军校的队伍,我难受的坐在学校里哭了。这个时候,宪兵队也来我们学校招生。十五团的连长看到了以后叫我不要哭。他说,军校你都考上了,我免你考,直接来我宪兵这儿。于是我加入了宪兵队,那个时候100多个人参加宪兵队的考试,仅仅录取了3人。

      到宪兵队后,从士兵至下士、中士、上士报送宪兵学校(15团)士官培训班第一期,我毕业升任排长,先后驻任安徽绩溪、芜湖、江西南城、上海北站、浙江衢州等地宪兵分区队长,参加过浙赣战役弋阳冲锋战,及督战。 

抗战70周年纪念章

      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我面前低下了头

      1945年8月25日,我所在的部队被调到江西南城。

      4天后,国民党派时任陆军总司令何应钦接受投降,何应钦怕日本诈降,决定派部下冷欣少将打前站一探究竟。当时挑选了30多名宪兵组成敢死队,由我带队,每人配发最先进的德国造可连发手枪一只,子弹200发,护卫冷欣直飞南京。

      后来,确认安全无虞后,冷欣急电何应钦,何应钦带领300多人代表团,正式在南京接受由冈村宁次代表的侵华日军的投降。

      受降仪式定在上午9时。受降仪式时间很短,也就十几分钟。当时,中方代表坐在北面宽大的受降席上,日方则坐在南面窄小的投降席上,东西两边则坐着中外来宾和各国记者。

展览馆内景

      冈村宁次和投降方代表离场,走过我身边时,他的头低了下来,都不敢正眼看我们。

      而这一幕,恰好被一名在场的记者拍下。现在,原片在美国国家图书馆。三年前,我办展览馆的时候,特地去网上找了下来,放在自己的博物馆里。

日本投降历史照片中,右侧是潘庭槐

      叶挺说“潘庭槐是个好同志”  

      在皖南事变后,叶挺被囚禁在上饶集中营,当时负责看押叶挺的是宪兵王学璋所属的排。我和王学璋是好朋友,我经常去找他,便也见到了叶挺。

      当时,叶挺被囚禁在一间密室里,房间很简陋,只有一张床和一张小桌子。叶挺喜欢吃花生,我每次去上饶都帮他带报纸、花生。

      当时,别的兵都不敢靠近他,就我每次都会上前跟他聊天,我觉得跟他有一见如故的感觉,他也对我说了很多革命的道理。他说,中国将来会解放的,让我以后可以去找他。

       为此,他还在我的笔记本上写下“潘庭槐是个好同志”作为留念,只可惜笔记本现在已经丢失了。

      自学电脑自费办抗战展览馆

      15年的时候,我决定创办一个抗战展览馆。缘由是,我身边有越来越多的抗战老兵离世。我常常在想,一定要做些什么,为后辈们留下一点东西,让他们勿忘国耻。

      那时候正值抗战胜利70周年,我有了自己创办一个“草根抗战展览馆”的想法。

     我买了一台电脑,自学了电脑,现在展览馆里的材料很多都是我自己从电脑下载然后打印出来的。办展览馆得收集资料,都是我从一张张报纸上剪下来,整理好,制作成宣传画板。

     你看,抗战时期发生在温州的两次最大战斗——莲花心血战和虹桥守军血染东街的介绍,如今就挂在展览馆内。

      展览馆开放以后,也已经吸引了一批参观者,我自己常常充当讲解员的角色,为他们介绍。家里人也非常支持我的做法,我的侄子还会时常来帮我整理打扫博物馆。

      如今,生活是越来越好了。现在,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所有的抗战老兵都能得到社会的关爱。我们都老了,和抗日的时候一样,我们不怕死,但怕被遗忘……

    (时间:2018年8月15日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张亦盈 林如珏 通讯员 叶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