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98岁抗战老兵回泰和圆梦(图)
老兵与志愿者、医院医护人员合影
77年前,一名湖南籍抗战士兵,因作战负伤在惊喜吉安市泰和县后方医院治疗,77年来,泰和县始终是老兵的魂牵梦绕之地。10月3日上午,湖南98岁抗战老兵刘苟生老人在其孙子和志愿者李玫的陪同下,回到了他曾经熟悉的地方——泰和县人民医院圆了自己77年来的梦。老人参观了医院的院容院貌和部分临床科室,看到医院发展得这么快,变化如此之大,由衷地感到高兴。
据了解,刘苟生系湖南省郴州市安仁县人,出生于1920年5月1日。1938年,他被抓壮丁加入国民党部队70军107师前锋部队。1940年,刘苟生参加了南昌保卫战,次年3月,驻扎南昌的日军34师团因友邻第33师团预定要调到华北,要求33师团临走之前,配合自己扫荡周围的中国军主力,因两个师团不配合导致34师团困在了中国军队4个军的合围圈中,此役中国军队共击毙日军大佐联队长滨田及以下日军15000余人,史称“上高战役”,就是在上高泗溪与宜丰棠浦交界的樟河附近一次战斗中,刘苟生右眼被炮弹碎片击中受伤,后转运到吉安市白鹭洲临时战地医院住院治疗了5个多月,但眼睛里的弹片一直都取不出来。
1941年7月,他从吉安转到泰和县卫生院——当时的陆军战地后方总医院(即137后方总医院),也就是如今的泰和县人民医院继续治疗。刘苟生老人说,当时的医生和护理人员对他非常尊敬,而且无微不至地关照,伙食也很好。医院先后给他做了3次手术才把弹片取了出来,一直住院治疗到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才出院。出院后刘苟生因不愿意打内战,就以眼睛看不清楚为由提出了复员,然后,他就回湖南安仁老家以种田为生。
一晃70多年过去了,刘苟生一直有一个夙愿,想回泰和县看看自己曾经住院治疗的地方,也想报答恩人治好了自己的眼睛。他还记得,当时给他做手术的医生姓王,约40岁的年纪,吉安市永新县人。由于泰和县人民医院没有解放前的医生和护士档案资料,无法查询到以前的信息。刘苟生老人说,王医生后来肯定随部队迁走了,现在估计也已经过世,但不知道他的后人如今在哪里?他希望有生之年能够找到王医生的后人,圆自己一个多年的梦。
(时间:2018年10月10日 来源:中国江西网 编辑:曾风 作者:彭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