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抗战老兵的军礼:致敬医学,献礼生命!
2018年的7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简称浙医二院)心内科接到了来自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的电话,一位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病情加重,急切希望到浙医二院心内科的接受治疗。
曾经的抗战勇士,在岁月洗礼中慢慢变老
这位患者叫孙占元,今年92岁,是一名抗战老兵。2007年,他在当地医院确诊老年退行性主动脉瓣狭窄和关闭不全。由于担心外科手术风险较高,家人选择保守治疗。最近两年,他的主动脉瓣狭窄进展很快,已经无法通过常规治疗控制,按照当地医生的说法,随时可能引发猝死。
南下求医,因为相信中国的发展,医学的进步
孙占元并不惧怕死亡,经历过战火的洗礼和时代的变迁,他显得特别达观知命。他说:“我相信这些年中国的发展,哪一天我们国家能治这个病了就告诉我,我宁愿治死,反正不等死。对于92岁高龄的孙占元来说,开胸手术风险极大,2010年引入中国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是老人唯一的希望。浙医二院王建安教授团队在我国积累了最丰富的TAVI经验,在国际上被誉为中国的杭州经。
浙医二院王建安院长带领团队反复研究了孙占元的病例资料,决定将其收治入院。而且考虑到老人不一定适合坐飞机,特别评估了孙占元的情况,最终建议在家人陪同下坐高铁来杭州。中国的高铁,已经成为了闪耀世界的国家名片,速度快、车平稳,老人几乎没怎么感受到颠簸,就顺利来到了杭州。
92岁的他说,重新再活!
高龄老人在遭遇严重疾病时,可能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想法:“都九十多岁了还不够吗?,还治疗做什么?治不好遭罪又花钱,就算治好了,还能活多久也不知道……”。最初,孙占元也有同样的想法,但是他的儿女十分孝顺,坚决建议老人前往治疗,进而坚定了他继续谱写生命篇章的勇气。
浙医二院王建安院长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随着社会科学的进步,以及社会人类文明社会的进步,实际上老年人的概念都是相对的,且老年人可能有更大的创造,像这位山东的老人,90多岁了,从基本上不能行走现在可以自由的活动,这种对他生活和生命质量的改善,使得他生活更有勇气,这也是医学人文的重要体现。
做完手术回到病房以后,孙占元说:“感觉哪里都敞亮了”,并勇敢地说出了四个字:“重新再活!“
军礼,献给和平时期最可爱的人
据统计,截至2018年5月31日,还健在抗战老兵仅余7277位,孙占元就是其中一位。他在战火纷飞的岁月舍身抗敌保家卫国,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在工作岗位上默默为国家奉献,多次受到中央军委的表彰。作家魏巍说过,他们就是最可爱的人。
如今,战士慢慢老去。在和平时期,守护人们生命的医务工作者,成为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孙占元很快恢复了健康,病愈出院之前,他作为一名军人,对着所有医护人员敬上一个军礼。这个军礼,阐释着生命的美好,更致敬着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医学的进步与发展。这一切,都离不开这片土地,和所有为之奋斗的人们。
(素材来自《医聊家·心脏专列》)
(时间:2018年11月15日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责编:严远、韩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