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国民党军队口述

“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武思琪:让抗战老兵们都能有一个安详的晚年

      从1995年开始从事关爱抗战老兵的公益活动以来,“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武思琪几乎将所有做生意赚来的钱都用在了关爱抗战老兵以及挖掘远征军遗骸等公益活动上,哪怕倾家荡产他也在所不惜。如今,他正在为抗战老兵建口述史档案,已经为200多位抗战老兵建起了口述史档案。“赚钱可以等,但关爱抗战老兵不能等,老兵们也等不起。”武思琪说,他此生都要将精力用在关爱抗战老兵上面,希望这些抗战老兵都能有一个安详的晚年。

      为200多位抗战老兵建口述史档案

      当年的抗战老兵很多都已经90多岁,基本上每过几个月,武思琪都能收到抗战老兵去世的消息。这让他感到有紧迫感,他正在做的“抢救性”工作就是对抗战老兵做口述史。“等不起啊。抗战老兵剩下的人数已经不多了,所以,我打算将他们的经历做成口述史,纪录下来。”武思琪的语调中有些焦虑。从3年前开始,他便会同其他志愿者,拍摄抗战老兵口述史,目前,已完成200多名抗战老兵的视频拍摄工作。老人们上了岁数,每次只能谈上不超过1个小时,所以,为每个老人建口述史档案,都要花长达一周的时间,先后谈好几次。很多抗战老兵都住在偏僻的乡下,开车都要三四个小时,但武思琪总是不厌其烦。“这些都是珍贵的史料,我是在纪录历史。”武思琪说,这是他做这件事最大的动力。每次看到老兵们讲述跟日本鬼子浴血战斗的细节,他都忍不住流眼泪。“有一位老人说,他的战友一条腿被炸断了,还是拖着身体冲向日军,拉响了手榴弹。”回忆起这些细节,武思琪有些哽咽。

      武思琪告诉记者,在父母的教育下,他从小就很喜欢看抗战片,《地道战》《大决战》《长征》他都喜欢看,每次看到日本鬼子被消灭他都感到很过瘾。他觉得那些奋力杀敌的将士都是英雄。他从小就很崇拜抗日英雄。所以,他从小就有当兵的梦想,他还在部队入伍4年,经历了军营的洗礼。参加工作后,不管是为红军战士捐款,还是为抗日将士捐款,他都非常踊跃。

      20多年下来,武思琪几乎将所有做生意赚来的钱都用在了关爱抗战老兵以及挖掘远征军遗骸等公益事业上。具体金额他已经无法统计,但少说也有上百万元。“只要是关爱抗战老兵的事情,武哥就算是砸锅卖铁也会支持。”关爱抗战老兵基金的一名志愿者说。去年,听说一位抗战老兵治病需要几万元,他从儿子那里拿了1万多元送给了这位老人。武思琪说,他此生都要将精力用在关爱抗战老兵上面,为老人们过一个祥和的晚年出一份力。

      从2013年初开始,武思琪先后20多次前往缅甸实地寻访远征军遗骸。寻访中,武思琪和其他志愿者频繁往返中缅之间,其中的艰辛和曲折,难以言说。他告诉记者,当时他不懂缅甸语言,也不熟悉当地地形,只好先请当地华人帮忙。而每天数百元的费用,都是他自己掏腰包的。

      武思琪记得,2013年6月的一天下午,狂风大作,暴雨如注。他和4名志愿者正在南坎的一处荒芜的农田现场勘查,结果河水越长越高,载他们来的船夫一看势头不对,便开着船跑了。当时周围方圆几公里以内根本没有房屋避雨,也没有地方可以住宿。如果没有船回去,当天他和几位同伴要在暴雨中露宿一晚。他们在暴雨和闪电中被淋了两个多钟头,最后还算运气好,一辆故障摆渡船经过修复可以用了,刚好停在河边。他赶忙上了渡船,连夜回到了云南瑞丽。回国后,他就大病了一场,高烧40度好几天。

      2013年9月,武思琪从当地先后挖出遗骨和皮带扣等,经过整理、归类和考证,合计425具遗骸被暂时安置在云南瑞丽的一家寺庙内。2014年6月,这些中国远征军抗日阵亡将士被归葬在云南省腾冲国殇墓园。武思琪说,他从2011年就开始寻访远征军在南坎的墓地,一直到2013年9月,前后历时3年时间,其中从2013年2月到9月这大半年时间内,他就先后20多次前往缅甸。武思琪说,很多老兵得知自己得到社会的承认后,都感到很欣慰和兴奋。他会把“关爱抗战老兵”的公益行动一直持续下去,让老兵们都能有一个安详的晚年生活。

      (时间:2020年9月9日     来源:大洋网     记者:肖欢欢    编辑:蔡凌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