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国民党军队口述

「关注」致敬抗战老兵!霸州9位影友做了这件事……

      两个多月,自费往返,霸州摄影协会9位影友进行了抗战老兵拍摄之旅。22位抗战老兵的影像定格在镜头里,又被印在图册上,用以纪念他们的光荣历史。

      铭记历史 萌发拍摄念头

      10月20日,霸州摄影协会9位影友正在查看他们刚刚完成的以抗战老兵风采为内容的资料图册——《霸州老兵(2020)》。

      杜岩龙是此次抗战老兵拍摄之旅的成员之一,也是霸州摄影协会秘书长。杜岩龙介绍,此次拍摄的22位老兵都在八九十岁以上,是兰州战役、西南战役、辽沈战役、解放大西南战役等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的参与者、见证人,年龄最大的95岁,最小的80岁,其中有1名女兵。他们分别住在霸州城区、开发区、南孟、康仙庄、王庄子、煎茶铺、信安、胜芳等镇,及岔河集乡和辛章办事处等村街。

      “我们都是自费自驾,按照东部、北部和西部三个区域划分,利用今年5、6月份的节假日进行拍摄。”杜岩龙说。

      之所以开展这样一次拍摄之旅,杜岩龙讲述了创作初衷:“抗战老兵的骁勇善战和不畏牺牲的民族大义,应当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被永远铭记,被后人敬仰!了解幸存的抗战老兵现在的真实生活状况,并用图文如实地呈现出来。我们要再不做这件事情,很可能就来不及了,会后悔一辈子。”

      克服困难 与时间赛跑

      然而,参加过抗战的老兵要么已不在人世,要么年事已高身体不好,不知在何处安家。所以影友们完成这次拍摄,几乎是在与时间赛跑。2个月的时间,他们心无旁骛,先后走进了22个家庭拍摄。

      杜岩龙遗憾地说:“我们原计划拍摄25位抗战老兵,实际上只拍了22位,其中两位年迈的老兵被家人接走赡养,一位刚刚过世。”

      5月3日,由杜岩龙带队开始了首次拍摄。“我们先从‘北部’区域开始拍,走村过街,忙活了一上午只拍了三位老兵。按照实际情况,原定的计划需要改变,因为这些七八十岁的老兵,大部分身体状况不好,不宜过多地配合拍照。后来我们改变了拍摄理念,只拍老兵目前状况,哪怕是一个人的肖像、一个证件、一份荣誉证书,或是使用过的一个物件,生活环境的一个角落以及有关联的景和物,能拍就都拍。”

      老兵们分布住在霸州各乡镇村街,有的拍摄人员需要从霸州的东部往最西部横穿,因往返及深入村街的行程路途较长,路况不佳或车辆拥堵等,都增加了拍摄工作的难度,但大家都无怨言。“一想到那些采访过的老兵带给自己的感动,一切都值得。”杜岩龙说。

      编辑图册 传承老兵故事

      拍摄成员之一、霸州摄影协会主席杨明认为,每幅作品的背后都有一个抗战故事。“老兵们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两种样子,一种是在岁月的摧残下,有些铁骨铮铮的战斗英雄已经衰弱得起不了床;还有一种是虽已满脸皱纹,但是谈起抗战时期的往事便立即神采飞扬。很多人的故事,都能写成一本书,比电视剧要精彩。”杨明说。

      霸州市策城二村的史金岭老人,今年91岁,曾参加过解放天津、北京、保定等重要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聊到当年战斗的激烈场景,这位表情严肃、即便面对死亡也不皱眉头的老英雄眼神中依然充满坚毅。面对镜头,他已经佝偻的身躯努力挺直,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一个个饱含热血和激情的老兵故事激励着9位影友,10月20日,一本记录以霸州地区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老兵风采为内容的资料图册——《霸州老兵(2020)》打印完成,将赠送有关部门做为资料留存。同时,影友们还免费为每位老兵制作了精致的水晶肖像。

     (时间:2020年10月26日     来源:廊坊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