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弹在耳边嗖嗖直响 黄骅九旬老八路讲述战争经历
七一前夕,在沧州黄骅市九旬老八路李义权家中,这位有着70年党龄的老人激动地说:“想想战争年代的艰苦,再想想现在生活的甜蜜,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这种历程太令人难忘了。”
现年91岁的李义权老人是黄骅市旧城镇陈马口村人。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黄骅县大队通讯班当通讯员;1946年7月光荣入党,因表现突出,先后升为通讯班班长、县大队三连警卫排排长,后来到北京炮校学习,因学习成绩突出,先后担任炮六师40团副连长、41团连长;1958年担任营参谋长,后又到沈阳高级炮校学习,毕业后当选41团副营长;1978年转业,在山西省太原市变压器厂当书记,1985年离休。
李义权老人身体还算硬朗,就是耳朵有点背,去年老伴过世,回家安葬,李义权便跟随儿女们在黄骅居住。“老了老了,我终于回到家乡,落叶归根了!”老人看到家乡变化如此之大,不由又回想起从前战火纷飞那个年代的战争故事。
1946年3月,李义权老人还是黄骅县大队通讯班的一名通讯员。一天,天刚亮,李义权和黄骅县政府第一科科长陈省山在城北看见30多名敌人向县城这边开进,二人马上往县政府跑,去通知县长。“当时县政府只有县长宋飞、县长的警卫员和几名通讯员在,太危险了!”李义权说。李义权和陈省山跑到县政府大院时,宋县长和警卫员正往政府大门外跑。“小李,快去拿枪!”宋县长招呼李义权准备作战。当李义权跑到屋里拿到枪后,敌人已经来到了政府大院的墙下。李义权见来不及冲出大门,便快速把大门插上了。这时,枪声四起。
庆幸的是,政府大院里正巧有一车手榴弹,那是前一天运来的,还没来得及给民兵发下去。李义权等人就围着大院四周往外扔手榴弹。这场战斗一直打到中午,跑出去的宋县长遇上了我军县大队二连,他又带着队伍往回冲,把敌人围起来打反击。战斗打到中午才结束,李义权的右眼部受伤,右腿被手榴弹皮炸伤,而他的枪里也只剩下了一发子弹。
最让老人记忆深刻的是1948年天津小王庄战斗。战斗中,指导员让李义权运送伤员。“我和旁边的战士抬起伤员一起身,子弹就在耳边嗖嗖直响。那真叫枪林弹雨啊,太密集了!”李义权说。终于把伤员抬走了,李义权和战友再返回阵地时却受到了更猛烈的阻击。“我俩趴在一个小土堆后面,我把帽子挂在枪上,举起来想试试敌人还打不打,很快,我的帽子就被打烂了,还落下来四发子弹,竟然是自己的枪被敌人打烂了。”李义权说。
虽时隔几十年,但战争年代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经历,老人仍记忆犹新。“希望今天的孩子们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长大为祖国的繁荣和富强多做贡献。”李义权老人动情地说。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婵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