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八路军口述

唐山摄影家用镜头记录抗战老兵

        在八一建军节来临的前一天,7月31日,一场“行走在记忆的长河——‘永不褪色的记忆’公益摄影札记”的讲座吸引了唐山市民的关注,当年在冀东这片热土上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小伙子”如今都已成为耄耋老人,很多老战士甘于贫苦、充满感恩的态度感染了聆听着。而这场讲座的主讲人戚辉,自2014年起便用镜头寻找、记录冀东地区的这些默默无闻的英雄们。

        戚辉是中国联通唐山分公司的一名职员,从小热爱摄影,28岁便成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33岁考取国家高级摄影技师,37岁当选中国艺术摄影协会理事,作品在国内外摄影大赛中屡获奖项。

        正当戚辉的摄影事业蒸蒸日上时,他却做出了一件别人不曾做过的事:从2014年7月开始,他几乎把所有的休息时间都用于做同一件事——寻访迟暮之年的冀东抗战老兵,用相机为他们拍下影像资料,并撰写文字记录。2015年,收录了152位老战士影像资料的摄影集《永不褪色的记忆 冀东八路军老战士风采录》出版发行。

        “现在进入了第三个年头,我们的公益摄影团队也有最初的几个人发现到了现在的80多人。”出版摄影集后,戚辉并没有停下寻找的脚步,2015年至今,他在坚持寻找抗战老兵的同时,也多了一项任务:回访曾拍摄过的老兵们。

        戚辉说,他拍摄老兵始于一次偶然。“当时,我一位朋友跟我说,玉田一位抗战老兵的远房亲戚曾提起过,老人家里有很多奖章,不知都是什么功勋,提议我去看看。”戚辉告诉记者,他通过朋友找到了玉田的这位老兵王永贵,但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听说他的来意后,老人笑了问他从哪里听说的,然而老人一开始并不愿意讲述自己的故事,“后来老人从厢房里翻箱倒柜找出了一个珍藏的红色小布包,打开一看里面都是军功章。老人的儿子们也告诉我说,父亲从不讲过去的这些故事,甚至他们都没有听过。”

        王永贵成为戚辉拍摄的第一位老兵。原来老人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在三下江南、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解放海南岛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战役中历经枪林弹雨,获得了很多荣誉。退役返乡后,尽管生活清贫,老人却无怨无悔,“从打鬼子那时起,就没想活着回来,比起那些早已牺牲的战友,我们够万幸了!”

        “每一次拍摄,对我来说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戚辉说,之后的探访,让他更多地接触到了抗战老兵回家后的生活,了解到,他们大多务农为生,有不少人因为伤残、贫穷而终身未婚,无子无女,晚年生活十分困窘,但他们没有抱怨,始终在感谢党。

        “有一次寻访时候我上吐下泻,同伴们劝我取消探访,但是我说约好了就一定去。”提起寻访抗战老兵,戚辉说,每次都感觉在赛跑,在拍摄的两年时间里,他几乎把所有的休息时间都用在了寻访老兵上面,每个周末两天休息时间,他都跟同伴行驶在冀东地区,足迹涉及现在的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省的唐山、秦皇岛及承德,曾在11个月内拍摄157位老兵,“老兵们岁数都已经很大了,有一次因为下大雪,我取消了一次原定的探访,没想到再约时,老人已经去世了。我不想再留下这样的遗憾。”

        此外,寻访老兵的过程也会艰难。“线索都是我们自己努力来寻找,有时候看到网上有相关报道,我们就去,有时候我们也会在网上发帖征集线索,一旦有人提供,我们也会去。”然而这样获得的线索,也意味着太多的不确定性,有时候,一群人寻找了一天最终也没能拍摄,也有时候会遭到老战士本人或家属的拒绝,最终无功而返。

        接触的老兵们越多,戚辉心里的感动就越多,也坚定了他坚持拍摄这些老兵们的信心。“老兵左庭权是我在冀东烈士陵园偶然碰到的,他是曾辉的警卫员,那时他已经被确诊为癌症晚期。”戚辉回忆说,当时老人不愿治疗,却坚持要来看老首长,当天他在家人的陪伴下从滦南来到冀东烈士陵园,当老人颤巍巍地从轮椅上站起来,向曾辉的墓碑鞠躬,并且说老首长啊,我最后一次来看您,让周围的人瞬时泪流。

        “我拍摄的老兵年龄最大的97岁,最小的也已经84岁。”戚辉说,这些老兵当年回到原籍后基本都是务农,很多人都是住在大山深处,一辈子独身或者无儿无女,随着年纪增大,患病的也很多,生活大多很清贫,但是他们从没想过伸手,“他们真的在坚持着朱德总司令那句话:永葆革命军人本色。”

        2015年7月,摄影集《永不褪色的记忆 冀东八路军老战士风采录》由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里面收录的152位冀东八路老战士让很多读者双眼含泪。“这些老兵在拍摄时很多都是双眼含泪的。其中有一位患有严重小脑萎缩的老兵,他的事迹都是通过儿女来讲述,但是当我问他,是否还记得老战友时,老人马上流下了泪水。”戚辉说。

        “摄影集出版后,我们公益摄影团体仍然在坚持寻访拍摄老兵,但是因为老兵人数少,去世的也多,所以现在能找到的已经不多了。”戚辉说,一年来,他们没有放弃原来的拍摄,同时也在拍摄之外增加了新的活动:回访老兵。“至今我们新走访拍摄了将近30位老兵,回访了67位。”戚辉说,每次回访,他都会送给老兵一本摄影集以及赞助商定制的水杯,对于一些生活困难的老兵,他们甚至形成了固定的回访,每次去都带着生活用品,帮老人解决一些生活困难,然后帮忙做些家务。但让他觉得遗憾的是,很多老兵已经看不到了,“我们拍摄过的180多位老兵,已经有60多位去世了。今年年后,有一天我们想回访4位老人,结果最后只见到了一位!”

        老兵们的逐渐离去,也让戚辉更为急迫地想做些什么。“摄影集只是简单有老兵的简介,我正在将老兵们的事迹整理,准备出版一本报告文学,让老兵们的事迹更详细为人所了解,也留下历史。”戚辉说。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张淑梅   2016-08-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