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成武:“名将之花”命丧太行山——忆雁宿崖、黄土岭战斗(一)
1939 年10 月30 口,中共中央北方分局组织工作会议,在河北省阜平县青山村一座天主教堂里召开。各地委书记,各军分区司令员或政治委员参加了会议。我当时任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出席了这次会议。会后,军区还要隆重举行“晋察冀军区成立两周年纪念大会”。不料,就在当天晚上我接到了分区司令部的敌情报告:
坐镇张家口的日军独立棍成第2 旅团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派迁村宪吉大佐率日军第1 大队和伪军1000 多人已进驻涞源城。据侦悉,敌人拟分3 路向我们l 分区根据地“扫荡”;西路经北石佛驰往灰堡;西南路出徕源城经插箭岭奔走马骚;东路由迁村宪吉大佐亲率1 个大队和1 个炮兵中队、1 个机枪中队共600 多名日军,有经白石口、鼻子岭向我银坊镇地区“扫荡”的迹象。
敌人这一次突然行动,其实也在我们意料之中。因为涞源是敌我必争之单,如我控制住涞源,就能出涞源经察南挥兵北上,直逼阿部中将老巢张家口;在敌人方面,则把张家口至涞源一线的据点视为插人我晋察冀军区的一把尖刀,企图用这把尖刀割裂我平西、察南、雁北根据地,阻我向察南、雁北活动,巩固其伪“蒙古联合自治政府”占领区。因此,敌人在涞源多置高垒,深沟,经常驻守重兵,并以此为营地,不断向我根据地“扫荡”。敌人这次“扫荡”的引起,和前两个月我们1 分区2 团一部与特务营配合359 旅717 团在涞源、明堡以北的石门峪和井子会之间打了敌人一个伏击有关。因为这一仗中断了敌人在该处的交通线。他们不敢走峪中的公路,只能从山梁上走,相当恼火。无疑,敌人这次“扫荡”又是报复。
早在9 月下旬,1000 多名日军就从晋察冀根据地的南线,进犯灵寿县的陈庄地区,被八路军第120 师和晋察冀军区第4 军分区的5 团歼灭。南线失败后,敌人就把攻击重点转移到北线,即我们1 分区这边来了。首先,敌人从九宫口经摩天岭、曹庄子、上庄、中庄,修筑了一条汽车路,与涞源公路干线衔接,这样就可以大量调运兵员及武器装备,增强其部队的机动性。一旦汽车路筑完,他们在北线的冬季“扫荡”即可全面开始。我们当然不能让敌人的预谋得逞,便立刻组织了北进支队,由l 分区参谋长黄寿发率领,专门打击掩护筑路的敌人。10 月19 日,北进支队夜袭摩天岭,消灭了100 多名日伪军,把摩天岭公路的一条支路彻底破坏了。随后,敌人调动更加频繁,涞源公路上的军车儿乎昼夜不断,大量武器装备运到各个据点。敌人还四出掠夺,抓了1000 名民夫和近2000 匹骡马。
我记下敌人3 路出动的情报,立刻去向聂荣臻司令员汇报。聂司令员把马灯拧亮了一些,注视着桌上的地图,仔细听着我的汇报,问:
“情报可靠吗?"
我答道:“涞源情报站的站长是1 分区参谋崔喜峰。他们送出的情报,是根据深源维持会和宪兵队的我内线情报员的报告,然后又汇集了五回岭情报站的情报,经过与各地情报人员的核实、分析,再报到分区司令部来的,一向都是比较及时、准确的。”
涞源是我们北上伉日最先解放的一个县城。那里有坚强的党组织和隐蔽的情报网。县城虽被敌人占领,但四周乡村仍在我们的控制之中。那里敌人的一举一动,我们情报人员全部掌握在手中。五回岭情报站站长叫崔明贵。个子不高,成天乐乐呵呵,心计极多。他原是东北的一个流亡学生,参加八路军后,爱上了情报,作涞源、易县城里的千头万绪,他几乎了如指掌。经他手出来的情报,对于我们歼灭敌人常常起到很大的作用,同志们都戏称他是给敌人送终的“催命鬼”。
聂司令员点点头,他显然知道这些无名英雄。
我建议道:“司令员,让我们打一仗吧?"
“敌人有3 路,你打那一路?"
“打东路!"
这一带地形我熟悉。从源涞到银坊都是深山大谷,出徕源城,过白石曰,再往南到雁宿崖、银坊,其间只有一条山道,两面都是陡立的山峰,是打伏击的好地方。虽然这路是敌人的主力,可是由于大山阻隔,另外两路敌人难以策应,敌主力便成了孤军一支。而我们1 分区主力团队多数远在易县的粉头村以东,打其他两路,部队运动起来困难大些,打东路就方便多了。聂司令员说:“我同意你的意见,打!你去请彭真、贺龙和关向应同志来,我们再征求一下他们的意见。”
当时,120 师刚从冀中地区返回冀西地区,贺龙师长、关向应政委是应聂司令员和中共中央北方分局书记彭真的邀请,到阜平参加晋察冀军区成立两周年庆祝活动的。
我立刻请来彭真书记和贺龙、关向应两位首长,向他们汇报了敌情与我们的作战设想。
贺师长听完后高声说:“送上门来的,打嘛!打一个胜仗,庆祝军区成立两周年!" 我们都笑了。
彭真书记和关政委也同意打。
聂司令员当即命令我:“会议你不要参加了,立刻赶回分区组织指挥这个战斗。”
11 月11 日凌晨,我和两个警卫员骑马离开阜平,回l 分区司令部驻地管头村。
途中,我特意绕经银坊镇、雁宿崖三岔口、白石口、插箭岭、黄土岭,再次洋细察看了侮一处的地形地貌。那众多的奇峰峡谷强烈地吸引着我,多好的伏兵藏弩之地呀,战斗计划渐渐在脑海形成。
从白石口至雁宿崖一段路,实际上是一个宽约40 米的于河滩,两边的山岭陡峭,如果伏兵两侧,并以一部分兵力诱敌至此,再用火力封锁住白石口,断敌退路,那它就插翅难逃,只能葬身于乱石之中。
特别有意思的是,我脚下的山地,正是市战场。矗立在白石口的城楼,还锲有“云谷重关”4 个字。传说因杨六郎插箭立营而得名的插箭岭上,六郎庙古风犹存;内长城虽已坍塌,但它那石龙般的城基仍然卧伏在苍莽山野中。
战斗迫在眉睫,分分秒秒都不可虚掷,我一面察看地形,一面思考战斗部署,并利用附近的电话站把作战命令下到各团,让部队准备行动。看完地形后,我又到达3 团驻地银坊镇,和团长纪亭榭、政委袁升平、副团长邱蔚进一步研究作战方案。
11 月2 日,我们侦察发现,敌300 余人已到白石口,并封锁消息。我断定敌人必向银坊进攻。于是我们召开干部会议。按照预定方案作了如下部署:以军区配属的第3 军分区的2 团全部由川里镇进到银坊以西吉河村、南道神地区,并向插箭岭方向派出侦察警戒,主力则由西向东攻击,另拨第3 团2 营归第2 团指挥,隐蔽于雁宿崖西北,截断敌人归路;第3 团主力集结于银坊东北西流水以西地区,以一部位于银坊以北担任正面堵击,主力则由东向西攻击;第1 团全部由杜岗、苑岗出发,十3 日拂晓前集结于司各庄及以北地区,由东北向西南协同第2 、3 团包围歼灭敌人;第25 团主力尾随第l 团前进,为第2 梯队;第1 军分区3 支队位于三岔口、张家坟一线,担任诱敌任务。这个部署,就是以主力埋伏于敌人进攻目标的两侧,待敌进到我预定伏击地域一举歼灭。我主要方向参战兵力,计3 个整团又两个营和l 个游击支队,共6000 余人,同敌人可能出动的一路兵力相比较,占有绝对优势。
各部队接到命令后,一面行军,一面进行战斗动员,迅速到达指定位置,按预定部署展开。位于战场附近各村的群众和民兵,也紧急动员起来,准备参战。
11 月3 日是个好天,晴空之下,万岭苍苍,旭口抹红山尖,清凉的穿谷风阵阵扑面,实在令人兴奋。
7 时许,我军同3 路敌人先后接火,东路敌人被曾雍雅、梁正中率领的第3 支队诱击了一下,果然大踏步闯进峡谷来了。行至雁宿崖,我3 团主力已在张家坟及其两侧山上隐蔽展开。1 团团长陈正湘和政委王道邦率l 营到达雁宿崖东山,从望远镜里看到,敌先头部队约100 多人,正在雁宿崖村东河滩休息,有的坐着,有的靠着背包躺着.敌主力正从上下台、三岔口沿河沟缓慢地向雁宿崖开进。
陈正湘命令1 营营长李德才迅速将2 、4 连隐蔽展开于阵地的内斜面,派出警戒,监视敌人,组织火力掩护主力展开。接着,他向各营下达战斗命令。
1 营主力展开于2 营左侧,与3 团阵地衔接,从雁宿崖东南实施攻击2 营营长宋玉琳、教导员郑三生率主力从中间冲击,首先消灭河滩之敌,尔后向雁宿崖村内攻击。3 营由熊招来(即熊奎)副团长和营长张英辉、教导员邓经纬带领,沿小山沟向北疾进,攻占三岔口,断敌退路;3 营攻占三岔口后,以]个连的兵力占领三岔口附近有利地形,防敌从沫源、白石口增援;并以适当兵力进占上下台东山阵地,以火力侧击敌之左翼,掩护营主力由北向南攻击敌第2 梯队。要求各营指定突击队并组织好火力,各连、排、班长要亲自观察、熟悉地形、道路和敌情,选好冲击路线和冲击地段,区分冲击目标。各部队应绝对隐蔽,没有统一命令,不准开枪。
l 团指挥所设在雁宿崖东山上。
骄横狂妄的敌人,行军和休息不派警戒,对两侧也不搜索,竟大摇大摆地向张家坟前进。
埋伏在张家坟以北及枣儿沟的3 团1、3 营已严阵以待。l 团1 、2 营也已进人阵地。当1 团3 营赶到三岔口时,敌人后卫刚刚通过3 营除留1 个连控制三岔口断敌退路、阻敌援兵外,主力则尾随敌人向南压缩。当敌先头部队进到雁宿崖与张家坟之间时,3 团突然以猛烈的火力给敌以迎头痛击。
这时,1 团团长陈正湘命令号长吹起冲锋号,I 、2 营主力从两侧阵地同时向河滩猛扑过去。1 营一部向南打,配合3 团力争迅速消灭敌前卫部队;以一部向雁宿崖东南沟攻击前进,配合2 营歼敌。同时2 营主力沿弯曲狭窄的东沟向河滩之敌冲击。顿时,枪声、喊杀声、手榴弹爆炸声在山谷间回转激荡,震耳欲聋。
敌人突然遭到我猛烈打击,顿时乱作一团,死的死,伤的伤,剩下的象被逐的兔子一样四处逃窜,纷纷寻找隐身之地。
很快,敌人就从昏乱中清醒过来了。他们迅速组织抵抗、先占据河套附近的小高地作为立足点,然后以10 多挺机枪、几门山炮为掩护,一面向我3 团阵地发起连续反扑,一面指挥上下台以南的炮兵向我1 团2 营右侧伸向河滩的小山头轰击。同时,儿十名敌人迅速沿村西南沟的小道抢占了无名高地以西、上花沟以北的615 高地。
在3 团的阵地上,指战员们十分沉着,等敌人靠近了,再突然扑出去,以手榴弹、刺刀把他们歼灭在阵地前沿。1 、2 团的机枪也在向敌猛扫,打得反扑的敌人纷纷滚落山坡敌人被歼灭大半,剩下的已被压缩在 上庄子与雁宿崖西北的那个小高地上。此时,我l 团3 营已控制了三岔口东南山阵地,很快又攻占了上下台南面河沟敌炮兵阵地。
经过激烈的战斗,3 分区2 团也攻占了615 高地.没多久,上庄子敌人全部被歼,至此,雁宿崖外围之敌基本被我们肃清。
但是,小高地上的敌人却还在疯狂抵杭。显然,他们想坚守到天黑,等待那两路敌兵驰援,哪里知道,那两路敌人在我们和各部队的牵制、堵击下,也都寸步难进。
下午4 时多,我l 分区1 、3 团和3 分区2 团围歼雁宿崖之敌的总攻开始了。
这时,各团都有部队运动到小高地下面,把敌人包围了。小高地顶上是敌人的指挥部和炮阵地,迁村宪吉大佐正督促士兵四面抵挡,山炮不停地发射,灰蓝色的硝烟笼罩了山顶。
3 团1 营担任对这个高地的主攻,营长赖庆尧(即赖兴中)在最前沿指挥.冲锋号一响,10 多挺机枪朝小高地顶端猛扫,3 连指导员甩去棉袄棉裤,高举驳壳枪,领着全连冲上去,占领了山顶,
敌人倾巢扑来,山头上展开了白刃格斗,3 连指导员身上数处负伤,一只眼睛被鲜血糊住了,仍然挥舞着驳壳枪不停地射击由于只有一面陡坡能够通向高地顶端,却又被敌人的机枪封锁住了,后续部队上不去,已经攻上去的战士们则因寡不敌众被敌人压了下来。
夕阳落到山后,山峦沟谷渐渐模糊起来,我决心已定,命令部队必须今天解决战斗。
战士们开始第3 次冲锋。l 团绰号叫“病号排”的曹葆全排也全部投人战斗,冲锋号四面八方吹响,曹葆全领着全排冲在最前面,大部队如狂潮一般拥了下去。
在雁宿崖村西北的山头上,2 营5 、6 连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敌我双方短兵相接,自刃格斗亡弹药打光了,战士们就搬起石头砸向敌人;敌人也搬起石头反抗.这样,白刃战变成了石头战。最后顽抗之敌终于被打垮。
迁村宪吉大佐的指挥所,原设在村北的小山包上。由于我军步步逼近,被迫撤到村西的一个院子里。1 团2 、3 营的部队紧紧把这个院子围住,机枪、步枪不断地向院里喷射着复仇的子弹;手榴弹纷纷投进屋里,顿时火光四起,烟雾弥漫,房子着火了,敌人的机枪哑了,屋里的日军好象热锅上的蚂蚁四处乱钻。我围攻的部队乘势冲进院子,将敌歼灭。
经过激烈的拚杀,600 多日军被我军歼灭500 多,生俘13 名,并缴获各种炮6 门,轻重机枪13 挺,步枪210 支,骡马300 匹。在这同时,向走马释进攻的另一路敌人,被我第3 支队和120 师715 团3 营阻击了l 天,逃回插箭岭据点。
战后,l 团7 连连长钟茂华,穿着一件口军将校呢大衣,十字披红地挎着一把指挥刀、一把王八盒子,笑眯眯地大步走到营部。营长宋玉琳和教导员郑三生一见,都被他这副模样逗笑了。他们看大衣金晃晃的军衔,知道这是个大官,但不清楚多大。翻开衣襟,见里面用金丝线绣着“迁村”二字。钟茂华说:“我们迂回到敌人炮阵地侧后时,打倒一个鬼子官儿,缴获了这套行头。”
“可惜,我们在打扫战场时没找到迁村宪吉大佐的尸体,所以并不能确定。”
“聂司令员派我来了。你这里要打个大仗,是不是?"
“已经打了一个,可能还要再打。”
“那么,我来对了。”
我笑道:“是你自己要求来的吧?"
“是我要求的,聂司令员批准了。战士们在前方倒下,我们应该在前方救治他们。要是我们在后方医院等伤员,有些伤员就会死在路上。”白求恩大夫身披土黄色粗布军袄,腰间扎一条宽皮带,下身却没有穿棉裤,只在单裤外面紧紧地扎着裹腿。脚上是山里人常穿的那种笨重的布鞋.看他这装束,谁会相信他竟是英国皇家医学院的院士呢!
白求恩大夫进屋刚刚坐定,就开口用中文说:“杨,我跟你要东西来了。”“要什么,说吧。”
“500 副夹板,1000 条绷带,还有担架、拐杖。”他说了一大串名目。
“什么时候要?"
“明天中午12 点!”他做了个手势,表示坚定不移。我可真吃惊,那么多东西,如何做得出来呀?不过,我还是应承了:“就12 点吧,交给你东西!" 白求恩大夫笑了,立即站起身和我握手告别:“你我都忙,我走啦!" 送到院门口,他又叮嘱我一句:"12 点!"
这下子我也睡不成了,连忙找来卫生部长张杰和供给部长董永清,要他们想方设法在明日12 点以前,把白求恩大夫要的东西做出来,以供医疗队使用。
(来源:八路军太行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