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华:一一五师挺进山东及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发展
武汉失守后,口军停止对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施之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把打击的重点指向华北的八路军,相继从华中、华南正面战场及其国内抽调7 个师团又5 个独立混成旅团加强华北方面军。与此同时。国民党军队逐渐走上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道路.山东,位千黄河下游,地处南北交通要冲,且为华北海上门户。山东根据地,南接华中,北连平津,与晋察冀和晋冀豫根据地成鼎足之势,对坚持敌后抗战具有重大战略意义。1938 年5 月,徐州失守后,山东完全沦为敌人后方。当时山东日伪军队及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近20 万人。而我党领导的起义武装约计4 万人。以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为首的顽固派势力积极反共,多方限制和破坏我抗日力量的发展。山东根据地处于敌伪顽夹击之中,形势日趋恶化。
(一)
为了坚持和发展山东的抗战,使之成为华北抗战的战略一冀与联结华中敌后战场的战略枢纽,中共中央决定派部队进军山东。
1938 年5 月,l15师接到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关于派遣部队人鲁的指示后,首先组织了一支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向津浦路以东冀鲁边平原挺进,与那里的抗日武装会合,建立抗日根据地。挺进纵队以343 旅政治部、直属队、685 团2 营和129 师工兵连为基础,又从其他团袖调一部分骨干组成,我任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克明任参谋长,符竹庭任政治部主任。7 月,挺进纵队组成,于9 月27 日,越过津浦路,跨进冀鲁边的边缘一乐陵县,成立了冀鲁边军政委员会,揭开了挺进山东的序幕。
此后,115师各部队相继人鲁。
11 月,344 旅688 团奉命由冀南转赴山东,进至馆陶、冠县、丘县地区,由陈赓统一指挥。部队到达这一地区后,于12 月配合山东省第6 区游击司令部第10 支队(筑先纵队的前身)歼灭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王来贤部,创建了鲁西北抗口根据地。
11 月初,343 旅685 团由晋西孝义出发,从安阳北越过平汉路,12 月底到达山东菏泽,转人苏鲁皖3 省边沿微山湖西区丰县,进人糊西地区.首战崔庄、韩庄,歼灭伪军王献臣部800 余人。1939 年1 月,685 团与山东纵队挺进支队合编为八路军苏鲁豫支队,接着在沛县争取伪军一部反正。4 月,击退了丰、沛、萧3 县4000 敌军对湖西区的联合“扫荡”,继之击退萧(县)铜(山)敌人的7 路进攻。部队扩大到8000 余人,创建了以丰县、沛县为中心的湖西根据地。5 月,除留第4 大队坚持湖西斗争外,主力由彭明治、昊文玉(吴法宪)率领南下,南越陇海路,进人萧县、永城、夏邑地区,与萧县地方武装合编。6 月,东越津浦路,进人宿县、灵璧,粉碎了日伪军的7 路合击,开辟了宿迁、唯宁、洒县、灵璧地区。战后留下1 个大队坚持皖东北,大部兵力留津浦路西并向西发展进入毫县、鹿邑、拓城、商丘等地,与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新四军游击支队配合,开辟了以永(城)夏(邑)萧(县)宿(县)为中心的苏豫皖区。7 月,将所属部队编为3 个大队。1 大队坚持皖东北,2 大队调鲁南抱犊固山区,3 大队于9 月回湖西开展工作。
为了继续增强山东抗口的骨干力量,1938 年12 月2 日,八路军总部命令,115 师主力挺进山东。师除将343 旅补充团与晋西3 个游击大队合编为独立支队(即陈士渠支队),坚持晋西斗争外,1939 年1 月,115师代师长陈光、政治委员罗荣桓率领师部及686 团,从晋西向山东挺进。3 月2 日,进人鲁西哪城地区。次日歼灭耶城西樊坝伪军l 个团,打开了运(河)西局及山东抗口根据地的发展39 面686 团团长兼政治委员杨勇率领3 营及师直两个连留运河以西发动群众,建立政权,扩大部队师部率686 团主力继续东进至巾的东平、仗上、宁阳地区,与山东纵队第6 支队会合,协助当地党组织建立抗日政权,瓦解了有l 万名徒众的反动“红枪会”,拔除了伪军沿波河两岸(东平、宁阳县境)的全部据点5 月在肥城以南的陆房地区粉碎口伪军8000 余人的9 路围攻,歼日伪军1300 余人。5 、6 月,l 巧师司政机关和直属队各一部,以及东进抗口挺进纵队第7 团.先后进人津浦路以东的泰安泅水、宁阳边区,继而向费县西北发展,配合山东纵队粉碎了日伪军1 万余人对鲁中地区的大“扫荡”,开辟了费县西北地区。在此期间,686 团3 营扩编为师独立团,师直两个连扩编为游击第7 支队.7 月,师独立团和游击第7 支队合编为师独立旅,杨勇任旅长兼政治委员。同月,津浦支队山鲁西进人鲁南的临沂、费县地区(10 月编入山东纵队第2 支队)。9 月遵照八路军总部指示,115师师部686 团、新扩编的特务团、随营学校分别进人鲁南的滕(县)峰(县)费(县)边区,与山东纵队鲁南人民抗日义勇队第l 总队(10 月调归115 师建制)会合,拔除日伪据点多处,争取了一些地主武装保持中立,建立和巩固了以抱犊固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是年冬,师独立旅一部进人鲁西北,配合129 师部队、筑先纵队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进攻,先后开辟寿张、阳谷、范县、聊城、萃县、朝城、观城等地区。
1940 年2 月,115师为统一鲁南地方武装的领导,将地方武装分别编为边联支队、沂河支队、尼山支队;将争取的地方实力派武装编为峰县支队、鲁南运河支队。为扩大鲁南根据地,向天宝山区发展,1 15 师师部率主力由南北进。2 月14 日,歼灭汉奸孙鹤龄部,解放鲁南山区中心要地白彦镇。3 月7 日至22 日,日军集中2800 余人三次争夺白彦,我军经14 昼夜作战,歼敌800 余人,解放了费县西广大地区,随后,又粉碎日伪军8000 余人对抱犊固山区的大“扫荡”,讨伐了伪军刘桂堂,开辟了天宝山区。师独立旅与我率领进人鲁西的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第5 支队,于3 月协同冀中、南军区部队进行了第1 次讨伐国民党顽军石友三部的战役。同月,师独立旅与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第5 支队合编为新的第343 旅,杨勇任旅长,我任政治委员。4 月,成立了鲁西军区〔 机关由第343 旅旅部兼),我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同时,鲁西、鲁南卞力部队整编6 月下旬,我调任1 15 师政治部主任。7 月,陈士渠率独立支队由晋西到达鲁西。至此,115 师进军山东的工作全部完成。
1940 年10 月,根据八路军总部指示,115 师将所属部队先后整编为7 个教导旅。苏鲁豫支队第l 、第3 大队编为教导第1 旅(后南下华中改为新四军第3 师第7 旅),旅长彭明治,政治委员朱涤新;独立支队第1 团、鲁南支队与苏鲁支队编为教导第2 旅,旅长曾国华,政治委员吴文玉(未到职,由符竹庭担任);独立支队第2 团与运河支队编为教导第3 旅(兼鲁西军区),旅长杨勇,政治委员苏振华;黄河支队编为教导第4 旅(兼湖西军区),旅长邓克明,政治委员符竹庭(未到职,由唐亮担任);东进支队编为教导第5 旅(1941 年调归新四军为独立旅),旅长梁兴初,政治委员张国华(未到职,由罗华生担任);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第6 支队与鲁北支队编为教导第6 旅(兼冀鲁边军区),旅长邢仁甫,政治委员周贯五;1941 年7 月原八路军第2 纵队新3 旅和新2 旅第4 团编为教导第7 旅,代旅长余克勤,政治委员赵基梅.另辖鲁南军区,司令员张光中,政治委员邝任农。
1939 年6 月,党中央和八路军总部任命徐向前同志为八路军第1 纵队司令员,朱瑞为政治委员兼山东分局书记,统一指挥山东与苏北境内的八路军各部队。1940 年6 月,徐向前去延安参加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准备工作。以后中央多次指示,由115师统一山东的军事指挥。党的领导的加强和主力部队人鲁,使山东人民的抗日斗争进人一个崭新阶段。到1940 年底,山东分局领导的抗日根据地,除苏鲁豫皖边区和苏皖边区于当年6 月划归中原局领导外,包括鲁西(含湖西)、鲁中、鲁南滨海、胶东、清河、冀鲁边等根据地,人口1200 万,土地3 . 6 万平方公里,成立了省参议会和行使政府职权的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并建立了一个行政主任公署,14 个专员公署,95 个抗日民主县政府。115 师已发展到7 个旅,共6 万余人。山东纵队也编为5 个旅两个支队,共5 万余人,加上各地的地方武装,山东抗日武装力量已发展到12 万余人。
(二)
115 师进人山东之初,山东的斗争形势极其复杂。1937 年10 月,在日军向山东大举进攻时,国民党军队纷纷逃窜。没逃走的,有的向日军投降,被日军收编为伪军;有的人山为匪,自树旗帜。加之齐鲁自古以来兵患频繁,遗散民间的武器颇多.沦陷后各地迅速冒出各色各样的杂牌武装,“兔子乌龟满地跑,土鳖司令多如毛!”仅临邑一个县就有这类武装72 股,多者近1000 人,少者近100 人。他们啸聚林野,打家劫舍,搞得四乡不宁。抗战开始,国民党山东省主席兼第3 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渠不战而逃,使山东大好河山沦于敌手.115 师主力挺进山东前后,国民党顽固派却乘机钻回山东,并收编土匪地主武装,恢复地方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专事磨擦,使我军与日伪顽的三角斗争日趋尖锐。
但是,山东人民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党在山东的领导基础比较巩固.日军向山东进攻时,地下党举起抗日救亡大旗.武装起义的烈火遍及全省。115 师挺进山东,为山东抗日斗争增添了力量。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山东军民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115师在战斗中充分发挥了骨千作用,连续给敌人以有力的打击.1939 年8 月,梁山伏击,我以同等兵力歼灭来犯日军300 余人,毙俘伪军一部,缴获野炮两门,92 步兵炮1 门。梁山战斗后,敌人纠集5000 多人,汽车、坦克160 多辆,在各据点守备队的配合下,疯狂报复,扬言血洗梁山。但是,我鲁西军民依托青纱帐,到处开展游击活动,仅在这次战斗中就击毙敌人300 名,击毁汽车10 辆坦克3 辆,敌人狼狈撤走。
在我军同日军浴血奋战的同时,国民党顽固泥趁机制造磨擦。山东国民党顽固派及别动队头子秦启荣部杀害我过路干部和护送人员40 余人的“太河惨案”,国民党军第51 军中的顽固派惨杀我鲁南区党委书记赵博等40 余人的“银厂惨案”等亲痛仇快的事件相继发生。我党我军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根据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以〕的策略,一面团结抗日民主人士和抗日友军合作抗白,一面进行反磨擦斗争。记得我们刚到冀鲁边时,逃窜到惠民的国民党山东省主席沈鸿烈,不敢和日军作战,却一心想把我挺进纵队赶出冀鲁边。为了团结抗日,我找上门去做工作。这个人是清末秀才,日本海军学校毕业,曾任张作霖的东北海防舰队中将司令,后当过青岛市长,老奸巨猾,诡计多端,尤其擅长于辞令。那时我才20 多岁,沈鸿烈根本不把我放在眼里。见面伊始,他拐弯抹角地提出“乐陵是鄙人治下,还望肖司令不要染指乐陵政务,使省府为难。”并说:“贵军防区在山西、河北一线,贵军军晌很难筹措,还须请往河北征粮派款… … ”他原以为一个软钉子可以把我碰回去,岂知我义正辞严地说:“沈主席,蒋委员长曾经在庐山号令全国: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山东沦陷,我军赶来抗战,沈主席理应协助。难道事隔一年,沈主席就把蒋委员长的话忘掉了吗?" 说得沈鸿烈张口结舌,频频擦汗。舌战输了,沈鸿烈又指派土顽不断挑衅,制造磨擦,进而侵占我军防地,杀害我干部群众。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我军被迫还击,先后给刘景良、张子良等反共最积极的土顽以迎头痛击,边区的反磨擦斗争才稍有平静。
我党我军在山东敌后的斗争,使日军十分惊慌.他们一面加强对国民党的政治诱降,一面集中兵力对付我抗日根据地。1939 年和1940 年,敌人在山东1000 人以上的“扫荡”共25 次,其中1 万人以上的两次,1941 年和1942 年增加到70 余次,其中1 万人以上的9 次。至于1000 人以下的“扫荡”和出扰,则无日无之,平原地区尤甚。“扫荡”办法也从“分进合击”、“梳蓖式扫荡”发展到大纵深重重包围的“铁壁合围”、“拉网合围”。1942 年秋至1943 年初,敌人对鲁中、胶东、湖西、冀鲁边、清河地区轮番进行l 万人以上的“拉网合围”。山东军民依照毛泽东同志制定的战略战术原则,机动灵活地开展反“扫荡”. 1941 年冬粉碎敌人对沂蒙山区的“铁壁合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时,敌人以5 万重兵对沂蒙山区进行了两个月的“铁壁合围”.敌人首先袭击山东纵队领导机关驻地,接着以3 万兵力,在坦克、飞机配合下,从四面八方向115 师师部和山东分局驻地留田(临沂北50 余公里)一带猛犯,同时在沂河以东隐蔽布置了强大兵力,准备诱歼我向东转移的部队。我留下部分武装坚持内线斗争,大部队连夜乘隙跳到西南方向,转到外线作战。敌人合围留田扑空,就分区“清剿抉剔”,企图追踪我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破坏我根据地我便派出一部分兵力,示形于敌,在费县东北的石兰打了一仗。敌人跟踪扑来时,115 师师部义冒着风雪严寒适时转移.敌人又一次扑空后,师部秘密回到中心区,指挥转人内线的主力一部,采取伏击截击等手段,10 天打了7 仗,毙敌1000 余人;同时配合地方党政机关,发动群众同敌人斗争。在我广大军民的连续打击下,敌人不得不分路撤退,一次规模空前的大“扫荡”终于被粉碎。
1942 年,山东日伪军对根据地的“扫荡”更加频繁,封锁更加严密,使斗争更加艰苦。l 巧师根据中央军委提出的“敌进我进’的方针,在地方武装、民兵和广大群众配合支援下,破袭日伪军据点,制止日伪军的“蚕食”推进,坚持边缘地区的斗争。其中胶东的反“扫荡”规模最大。敌人这次对胶东区的“拉网扫荡”持续40 多天。使用了1 . 5 万余名陆军,还有部分海空部队配合作战。敌人深人我根据地后,分成许多小股,互相保持火力联系,边压缩,边搜索,白天摇旗呐喊,夜晚沿合围圈点火,控制山头,封锁要道,企图将我压缩到牟平县西南的马石山狭小地区聚而歼之。我根据地人民群众利用山头、森林分散隐蔽,主力部队留少数坚持内线,大部跳到敌占区或敌人已经“扫荡’过的地方开展游击活动,策应中心区的反“扫荡”。敌人扑到马石山,才发现我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已无影无踪。当时,l 个班外出执行任务与我们失去联络,陷于合围圈内.他们为掩护群众突围,往返冲杀数次,最后剩下3 个人,在班长带领下,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拉响手榴弹,壮烈牺牲t 敌人合围马石山后,又利用胶东下面环海的地势,沿烟(台)海(阳)公路拉成一线,向东平推,直抵成山头接着又“扫荡”烟(台)青(岛)公路以西地区。由于敌人兵力分散,纵深单薄,我广大军民用“转山头”、钻空隙等办法巧妙地摆脱了敌人。
日军大规模军事挺进达不到目的,又施行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特务等手段密切结合的所谓“总力战”,企图用频繁的“扫荡”和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蚕食”政策,缩小乃至摧毁我抗日根据地。194年底,敌人在我根据地建立据点1 100 多个;1942 年底,敌人仅在鲁南就“蚕食,了苍山、码头镇和临沂、郑城、那县广大地区,使我鲁南基本被压缩成“南北余里,东西一线连”在平原地区,敌以据点、碉堡为支点,构成纵横交织的公路网,并沿点线修筑封锁沟、封锁墙。在冀鲁边区,敌人建立了456 个据点,平均每两平方公里、8 个村庄就有1 个据点,封锁沟墙共长1300 多公里。各县1 区、乡都被分割成若干碎块.每走30公里,要过8 条公路,5 条封锁沟,真是“出门见碉堡,处处是公路”。几乎没有一个村子不被迫向敌人缴粮、纳税。原来的根据地,完全变成游击区,我军活动极度困难。鲁中、胶东、清河、滨海、湖西地区,同样敌敌人“蚕食”、分割和封锁。敌连续的“扫荡”和大规模的“蚕食”,加上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夹击,使我根据地受到很大损失,抗日军民遭到严重困难。南沂蒙纵横不过50 公里的地区.在一次“扫荡”中群众就被杀害30DO 多人,牲畜被抢去1 万余头,粮食被掠夺160 余万斤,民房被毁5000 余间。广大人民生活极为困苦,不少地区群众断炊。鲁中的泰山区和鲁南山区最严重。军民以米糠、地瓜蔓、树叶、草籽充饥。1941 年、1942 年是山东抗日根据地最艰苦的两年。到1942 年底,我根据地人口减少到730 万,面积缩小到2 . 5 万平方公里,部队减员1 / 4 ,军械、弹药、被服、医药极端缺乏。有的部队夏天还穿着破棉袄,而冬天却打着赤脚。许多部队每个战士只有几发子弹。然而,我们并未被吓倒,在困难面前变得更加团结,更加坚强.这年8 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实行主力军地方化的指示,山东纵队改为山东军区,归115 师指挥。山东根据地军民和敌人艰苦相持,拚死争夺。
(三)
正当山东战场处于最艰苦最困难的关头,1942 年夏天刘少奇同志代表党中央由苏北到山东,帮助中共山东分局总结斗争经验,提出了以后的斗争方针和任务,并对山东工作作了指示。
1943 年3 月,根据党中央决定,山东实行党的领导一元化。罗荣桓任山东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兼115师代师长、政治委员,黎玉任副政治委员,我任政治部主任。由山东军区统一领导山东我军主力和地方武装。不久,罗荣桓接任分局书记。1944 年秋,舒同由晋察冀调山东分局参加领导工作。各地区开展了整风运动,贯彻了精兵简政,实行了主力地方化,加强了小部队建设;深人减租减息,进一步调动了广大群众对敌斗争和生产的积极性,开展了以农业为主的大生产运动,加强了军事工业的生产。这些措施,为山东军民克服困难,渡过难关,粉碎敌人的“扫荡”和“蚕食”,恢复和扩大抗日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军根据党中央“敌进我进,的方针,提出了“翻边战术”(即敌人打进我这里来,我们打到敌人那里去),以分散的群众性的游击战争和强大的政治攻势反击敌人,把斗争焦点引向敌占区.1943 年是“蚕食”与反“蚕食”最激烈的一年,敌人的“扫荡”仍很频繁。但是,进一步动员起来的千千万万群众,采用各种方式方法,向敌后之敌进军。在这一年,我们共攻克据点300 余处,开辟了5 万平方公里的新区,取得了全歼伪军刘桂堂部和解放邦城、赣榆城等辉煌胜利。
各地民兵在反“蚕食”斗争中进一步发挥了巨大威力。他们用“打,走散、躲”和“打赚钱仗”等战术,广泛开展“麻雀战”和地雷战,对敌进行袭扰,取得了巨大成绩。特别是地雷战,使敌人无从捉摸,防不胜防。在普遍开展的‘飞行爆炸,运动中,民兵把大量地雷埋在敌人的交通要道上和据点周围,甚至埋在敌人的营房和操场里。敌人走大路大路炸,走小路小路炸,走崖头、山岭、海滩和庄稼地也挨炸。
我们还大力加强小部队建设,出现了许多被誉为“怀中利剑”、“袖中匕首”的武工队、游击队。鲁南铁道游击队就是一面鲜艳的旗帜。在津浦路鲁南段和临(城)枣(庄)线上,人们时常看到,急驰的火车突然出轨,车头忽然相撞,满载物资的列车忽然前后脱节。有时敌人补给前线的武器、弹药,布匹、医药,就这样经过游击队员们的手送往根据地这些列车英雄还常常出人敌占城镇,杀敌夺枪,猎取情报,破坏敌人的仓库,捕捉汉奸特务,进行宣传,在敌占区开展工作。抗战胜利前夕,这支部队已经发展到2000 人,从敌人手中夺回400 多个村庄。活跃在沿海地区的海上游击队,经常化装成渔民、船工,以短枪、匕首和手榴弹杀死敌人,夺取物资,破坏敌人的海上交通,有时挺进敌占岛屿或潜人敌占海港袭击敌人。根据地广大军民还广泛开展政治攻势。我军常常在半夜将敌据点包围,向敌人喊话,或者利用敌人的电话线向日本士兵进行宣传。还专门编印了大批书刊和小说,封面印的是《说岳全传》,内容却是八路军杀敌的故事;封面是《 京戏大全》 ,内容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或“伪军投诚”、“纳粹毁灭”等宣传画。我军还开展伪军家属工作,掀起“索夫唤子”运动,组织伪属到据点去叫回丈夫、儿子,仅鲁中区在1944 年中就瓦解伪军6900 多人。在敌占区,发展为我们工作的“内线”,开展抗日工作。1943 年,我军利用内线关系赚开赣榆城门。一举将该城攻克。为了惩治死心塌地的汉奸,实施镇压和宽大相结合的政策,我们开展了“红黑点”、“善恶录”的工作。凡暗中帮助我军者记红点,做坏事的登黑点,屡教不改的予以镇压。敌占区人民被伪军政人员压榨过甚的时候,就警告伪军说:“小心八路军给你来儿个黑点笙”敌占区人民在我党我军抗日行动影响下,唱出了充满信心的歌谣二“日本话不用学,再过一年用不着。”
总之,1943 年是山东根据地在艰苦斗争中发展的一年。这一年,清河军区部队摧毁日伪军据点133 个,毙伤日伪军3100 余人,恢复了清河军区与冀鲁边区、胶东军区的联系。滨海、鲁中军区占领了沂蒙山区与诸(城)日(照)营(县)山区,沟通了滨海、胶东、鲁中、清河军区的联系。11 月,鲁中、清河军区部队先后粉碎日伪军l 万至2 . 6 万余人的“扫荡”。鲁南、滨海、胶东、冀鲁边等军区为策应鲁中、清河军区的反“扫荡”,展开攻势作战,先后全歼伪军第3 师刘桂堂部和第71 旅。12 月,发起第2 次讨伐昊化文战役,歼其800 人,并攻克鲁山以南的东里店等20 处据点。此外,还粉碎了国民党李仙洲部对冀鲁豫边区和鲁南根据地的进犯。这一年,山东军区部队共恢复和开辟7000 多个村庄的地区,为开展攻势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为贯彻中共中央关干进一步巩固根据地,积蓄力量准备反攻的指示,八路军山东军区于1944 年和1945 年春夏,连续发动攻势作战,歼灭口伪军11 万余人。伪军反正的1 . 1 万余人,收复县城20 座,拔除据点1200 余处,扩大了根据地,沟通了山东各区之间以及与华中抗日根据地的联系,将日伪军压缩在城镇和主要交通沿线,为反攻创造了条件。
1945 年8 月8 日,苏联对日宣战,山东我军立即编成8 个师、11 个警备旅和4 个独立旅,兵分5 路,踏着秋禾灿烂的原野,以排山倒海之势,向胶济、津浦、陇海路沿线各大小城市猛进,我军所到之处,广大青年配合我军报仇雪恨,父老妇孺革食壶浆欢迎我军。山东党政军民领导机关号召解放区青年、妇女、各人民团体,分别担任各种战时勤务,号召敌占区同胞组织起来配合我军解放家乡,号召工人举行武装起义,里应外合收复城市。同时以20 万民兵组成子弟兵团支援前线和维持新解放区治安仅l 个月,我军就收复临沂、曲阜等县城46 座,烟台、威海等海口、商埠6 处,歼灭日伪军6 万余人。到坑日战争肚利结束时,山东根据地已拥有2400 万人口,12 . 5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我军发展到27 万人,民兵50 万人。在战火中诞生和发展的山东根据地,象雄狮般地巍然屹立。
(来源:八路军太行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