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八路军口述

傅 钟:敌后抗战的开端——忆八路军总部开赴华北抗日前线(一)

        1937 年8 月,日本帝国主义加快了侵华战争的步伐。中国人民的心情万分焦虑,屈辱和灾难一层重过一层的压在头上。夭津失守了,北平沦陷了!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上海又受到日军的重兵包围!中华民国的首都― 南京已危在旦夕·一这时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硝烟弥漫,哀嚎连夭,真是寇深矣1 祸矣!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华民族到了存亡绝续的关头。
就是在这样的危急形势下,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经过长征两万五千里的、为直接对日作战集结在黄河之滨的红军,遵循全国人民的意愿,改编成了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这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头脑的新型的人民军队,出师华北前线,挺进敌人后方,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开展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人民游击战争,为争取民族解放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八路军总部在这个辉煌业绩开端的几个月里,有许许多多动人心弦的情景。至今仍然历历在目。
一、洛川受命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命令,是在著名的洛川会议上宜布的。
        洛川会议,是卢沟桥事变后中共中央举行的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它制定了领导全国人民进行全面抗战的伟大纲领― 《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为全军由国内战争转变到民族革命战争、由正规战争转变到游击战争,指明了道路;在我党的建军史上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对发展壮大人民革命力量有划时代的深远意义。
        洛川会议,从8 月22 日到25 日,整整开了通天。会址设在陕西渭北高原的洛川县冯家村。当时我在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任政治部主任,接到出席会议的通知,和肖劲光等5 位同志,从延安乘汽车前往。到达冯家村,天已黄昏。村里只有一条街,四五十户人家。见到从云阳总部和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来的同志,个个是风尘仆仆,壮怀激烈,恨不得立刻纵马疆场,把日本侵略军赶出中国去!在这样一个偏僻小村庄讨论关系中华民族命运的大向题,同志们都说会址选得好,既安全,便于保密,又比去延安少走路,可以节省一两夭的时间。战争年代,时间就是军队,就是胜利。党中央的时间观念,可以说是全党全军的楷模。
        会场设在村西北角一所私塾里。胡同口有棵枝叶稀疏的老槐树,矮粗而弯曲的树千.形如一头狮子蹲在那里,开会的人们来来回回都从它身边经过。私塾的院子里,中间有个小花坛,院子的一侧有一株桑树,正当面是两孔砖砌的窑洞。毛泽东同志在私塾先生那孔窑洞里办公、居住,会间修订文件的同志也到那里去。另一孔窑洞是教室,中间放了些长的、方的、粗糙的、古朴的桌子,拼成整齐的一排,20 多个人挤在周围坐下,便算是会场了。到会的有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博古、朱德、任弼时、凯丰、彭德怀、刘伯承、林彪、聂荣臻、贺龙、关向应,徐向前、张浩、林伯渠、肖劲光等同志,犯有严重错误、被解除军事职务、当时还是政治局委员的张国焘也到会了。会上还有李富春同志,承担了记录之劳。他们都是我所认识和熟悉的,抗日出征前夕这样一起共议党的、军队的大政方针,仿佛有种很强的引力把大家的心绪凝聚得格外热烈和昂扬。
        也有两个同志我认不得,一问才知道,一个是周建屏同志,赣东北苏区的创始人之一,曾在粤赣边坚持游击战争,1936 年冬才辗转到达陕北的,一个是张文彬同志,黄埔军校1 期毕业生,多年在3 军团工作,长征到陕北后,是东北军、西北军中我党组织的负责人,曾为营救西路军被俘同志做了大量工作,准备会后去广东、香港,加强那里的党的领导,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吸收从南方来的和到南方去的两位同志到会,不仅表明党中央对南方工作的关注,也表明党中央对领导全国人民进行全面抗战的部署,考虑得非常周密、细致。
        会议是在日军不断增兵华北,国民党军队出现溃退趋势,全体红军整装待发的情况下进行的。邓小平同志留在了云阳红军总部主持工作,没有到会。第一方面军已经出动,罗荣桓同志正率领部队东进,也没有到会。同我一起在“抗大”工作的罗瑞卿同志到会了。“抗大”“抗大”,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确实是越抗越大,天天有四面八方包括海外来的热血青年拥进学校。部队开赴华北前线,需要后方源源不断地输送大批军政干部。让“抗大”的负责同志到会,可以看出党中央对学校教育的关怀和堆备持久作战的远见卓识。
        会前最为同志们注目的是周恩来同志。在我看来,他仍象十多年前在旅欧总支部那样英姿勃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为了实现国共两党的再度合作,结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春天起,他不仅奔波于西安― 延安之间,而且一去杭州,两上枯岭,同蒋介石等国民党要人反复进行会谈,直到会议前夕还和朱德、叶剑英等同志到了南京,参加了国民政府的国防会议,提出了阐明我党的军事主张的重要文件― 《 确立全国抗战之战略计划及作战原则案》 。由于他不辞劳苦,据理力争,终于使我党同国民党的政治谈判取得了重大成果: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得到确立;红军― 当时全称为中国人民抗日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从此,蒋介石窒息红军的闸门被打开了!我们可以汇入民族革命战争的汪洋大海,在惊涛骇浪中大显身手,将中华民族这只飘摇欲沉的航船驶往胜利的彼岸了1 主持会议的是在党中央负总的责任的张闻天同志。从遵义会议到洛川会议,他都是中央军委成员。当年3 月国内和平一实现,他和毛泽东同志就及时提出,红军的任务是“巩固国内和平,堆备对日抗战”, “加强内部政治上的与军事上的训练力量,加强党在红军中的堡垒作用… … 学习群众工作,使红军成为抗日军队中的模范”。会前几个月,他和毛泽东、朱德同志等一起,更是夜以继日的操劳,对红军如何改编,如何对日作战,作了精心的筹划,周密的部署,完成了出师抗日的大量谁备工作。7 月下旬,由朱德、彭德怀、任弼时等同志主持,在云阳红军总部召开全军党的政治工作会议,就红军改编的意义、任务和保证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在千部中作了深人动员,使全军思想同党中央保持了高度一致。8 月初,他又和毛泽东同志一起明确提出了红军“独立自主刀的作战原则,以游击运动战“协助友军”的作战方针。
        在会议开始以及8 月24 日,张闻天同志都有较长的发言和报告,会议通过的《 中共书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是他起草的。他还主持通过了《中共中央公布‘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正式文件。8月25日毛泽东同志作总结报告,精辟地分析了日本进犯中国的近因及其前途。其中,完整地阐述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部分,也就是会议讨论并通过的主要文件― 《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这是党的宣传鼓动提纲,也是全党全军的行动指南。它的深远意义,正如张闻天同志讲的,在民族革命战争中,争取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基础,是指出胜利的道路。“十大纲领”就是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具体道路,毛泽东同志在总结报告的最后呼的口号也是:“拥护中共争取抗战胜利的十大纲领l 坚决实行中共争取抗战胜利的十大纲领全”他的激越、清亮的声音在窑洞里震荡,表达了会上几乎所有同志的共同意志。在我看来,这“十大纲领”就是红军进行全面的民族抗战的鲜红旗帜工我们高高举起这面旗帜,就会召唤并团结广大抗日军民沿着胜利的道路奋勇前进。
        会议讨论得最热烈的,是战略任务、方针、作战指导原则和部署等重大问题。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用形象的比喻阐明雄伟、深远的战略思想,给人以不可磨灭的印象。他说,我们已采取“山雀满夭飞”的办法,撒出了大批干部,到华北敌后各地组织群众开展游击战争。我们的主力部队到华北,要象下围棋一样做几个翎良”, “眼”要做得活,做得好,以便和敌人长期作战。他特别提到紧邻东北的冀东,在抗战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明确指出,红军要有一文部队以雾灵山为根据地,发展游击战争。贺龙同志动作快,把这个任务抢到了手。虽然由于国民党军队很快撤出了南口,我们不得不改变这项计划,但同志们那种一往无前、敢于向敌人深远后方挺进的英雄气概,充分表明我军人人都有到扰日的最前线,为保卫祖国流最后一滴血的崇高精神。
        张闻天、朱德、任弼时、彭德怀等同志对抗战的长期性和可能出现的曲折、危险,出师华北的战略部署和群众工作等问题,都发表了重要意见。张闻天同志说,要很好的使用我们的力量。红军是党军。抗日是持久战。眼光要放远些。朱德同志指出,持久战主要是发动广大群众,首先是发动华北的l 亿多人;军事上是发动游击战争。即使各友军都退下来,我们也能在华北坚持。任弼时同志也谈到,抗战是长期的战争,红军要发挥自己进行山地战、运动战、游击战的特长,在有利条件下集中力量消灭敌人,这关系到增强我们的领导和部队的扩大。关于战略方针和部署问题,毛泽东同志深刻阐明了我军进行独立自主的山地敌后抗战的开端沁游击战,包括新条件下消灭敌人兵团与在平原发展游击战争。对此他详细解释说,所谓独立自主,就是在整个战略部署下,我军有依照情况使用兵力的自由,执行统一战略意图的灵活机动权;有发动群众创造根据地、组织义勇军的自由。所谓山地,不只是就地形而言,而是指首先在山区创建根据地,依托山地开展游击战争,尔后向平原发展。所谓游击战争,是指分散以发动群众,集中以消灾故人,通过广泛的游击战争,达到开辞敌后战场,支援正面战场,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目的。他对于党的战略方针的完整阐述,使大家的思想提高了一步、关于兵力部署,彭德怀同志完全同意毛泽东同志的意见,指出:红军出兵在恒山、太行山山脉,有重要战略意义,给日本南进或西进以很大的困难,要力争实规。他还说,红军主力出动是对的,留下若干兵力在陕北是必要的,这是我们的战路预备队;红军出动基本的是要打胜仗,树立声威,开展统一战线,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党和红军的地位。其他同志也发表了不少好的意见。总之,会议开得热气腾腾,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抗敌的决心是无比坚定的,作战思想和行动方向是非常明确的。会议确定,新的中央军事委员会由以毛泽东为主席,朱德、周恩来为副主席的11 位同志组成。
        最庄严的时刻到了上会议通过中央军委主席、副主席的命令,宣布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前敌总指挥部改为八路军总指挥部,朱德为总指娜,彭德怀为副总指挥,叶剑英为参谋长,左权为副参谋长。总政治部改为八路军政治部,任弼时为主任,邓小平为副主任。八路军所辖的3 个师是由3 个方面军为基础改编的,各师的主要领导干部是,林彪为第115 师师长,聂荣臻为副师长,周昆为参谋长,罗荣桓为政训处主任,肖华为副主任;贺龙为第120 师师长,肖克为副师长,周士第为参谋长,关向应为政训处主任,甘泅淇为副主任;刘伯承为第129 师师长,徐向前为副师长,倪志亮为参谋长,张浩为政训处主任,宋任穷为副主任。
        至此,红军虽然放弃了自己用血与火铸造的光荣称号,却实现了从九一八事变以来为之奋斗了6 年之久的直接对日作战的宏愿,与会同志无不为之振奋。对于军委命令中要求全军改编后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坚决执行党中央与军委会的命令,为党的路线和政策而斗争,使自己“成为抗日民族战争的模范”,充潇了信心。
        8月25日是会议最后的一天,也是最紧张的一夭。会议连续通过了朱德、彭德怀同志的《就职通电》、心又路军出师抗日誓词》 、《 八路军抗日三大纪律》 、勺\路军抗日八项注意》 等文件,使这支即将出征的新型的人民军队,从最高指挥员到每个战斗员都有了一个行为准则。这是坚持和发扬红军光荣传统的重要保证,也为在斗争中发展壮大人民革命力量预示了美好前景。
        短短4 天的洛川会议,在中国革命征途上树起了一座雄伟的里程碑l 从此,万千红色健儿——八路军将士,“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带着人民的希望,奔赴民族解放的疆场去建功立业。深夜,我走出会场后,回头看那窑洞的灯光,在渭北高原的苍弯之下,红彤彤的,象团正在燃烧的火… …(未完待续)

       (来源:八路军太行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