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八路军口述

傅 钟:敌后抗战的开端——忆八路军总部开赴华北抗日前线(三)

三、东渡黄河
        115师主力到达黄河东岸之后,120 师主力即由富平县庄里镇出发东进。紧接着,八路军总部从云阳镇出发了理殿后的是早已整装待发的129 师主力,到9 月底也从庄里镇开往晋北前线。这时,以肖劲光为主任的八路军后方留守处(I2 月改为留守兵团)已经在延安成立,统一指挥各师留守部队担负起保卫陕甘宁边区的任务。
        总部出发那夭,潦檬细雨压住了道路的尘埃。我们的队伍除机关外,有随营学校的3 个团,1 个警卫总部的特务团,浩浩荡荡的劲旅,在秦川大地上疾进,引起沿途收秋、秋种农民的注目。队伍经过村子,人们不顾国民党的种种限制,拥到街上送茶水、梨子、桃子、鸡蛋。队伍过后,群众手里有了红色绿色的传单;墙上贴了雪白的八路军布告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街头巷尾传诵着八路军爱国抗日、待人和气、买卖公平、损物赔偿的故事。尽瞥我们规定了沿途不许扩军,但广大爱国青牟还是纷纷要求加入我们的行军行列里。
        前线接连传来令人焦虑的消息。继南口、张家口失陷后,乎绥线上的天镇、雁北重镇大同失守了!津消线上,日军在攻击泊镇、枪县;平汉线上,琢县落人了日军手中,保定已岌岌可危,国民党军队还在节节败退… … 形势的险恶令人愤慨,全体指战员心急如火,‘限不得擂翅飞上前线,煞住日军猖狂进攻的气焰。
        9月16日,总部到达韩城芝川镇,决定在此渡过黄河。先头两个师都是从这里渡过黄河的。
        芝川镇西南司马坡上有座司马迁祠,趁候船的间隙,我和几位同志去看了看。祠内碑揭林立,铭刻着对这位太史公的赞词颂语,使我想起他的巨著布史记》。从《五帝本纪》 到《 太史公自序》 130 篇,我在年轻时逐篇读过,确实象鲁迅说的,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 离骚》 ”,代表着我国文化的高度成就。司马迁忍辱负重,用笔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发展作出的贡献是伟大的,不朽的。我们今天,则要用刀枪和自己的血肉去搏斗,收复被日本帝国主义践踏的土地,书写中华民族雄立于世界的光辉篇章。
        我随朱总司令、任弼时、左权同志等同船过河。木船在汹涌翻滚的波涛中前进,船工们驾驶大船的强健体魄,使人感到自己身上也仿佛增添了无穷的力量。这天风和日丽,再过几天就是中国人民一年一度庆祝团圆的中秋节。天气已有些凉意,使人觉得爽快、舒服。随着大船靠岸每个人的脸上露出了兴奋、自豪的神情:我们终于又踏上了美丽富饶的山西大地― 打击日本侵略者的重要战场。
        1936年春天,毛泽东、彭德怀、叶剑英、杨尚昆等同志 ,曾率军渡过黄河,在山西的几十个县撒下了革命的种子。那时是借路去河北、东北打日本,由于国民党重兵拦阻,壮志难酬,只得回师河西。现在日本大军压顶,国民党军队一触即绩,却是急切地盼望八路军早日开到晋北去堵住日军的进攻,救他们出困境。
        我们的队伍向着晋南重镇― 同浦线南端侯马跑步前进。沿途国民党军政人员的惊恐神态表明:战火已越烧越近。但我军将士却如蛟龙临海,英姿勃勃,直奔中央军委指定的目标。到了侯马,火车站里站外挤满了人群。一些小孩子骑在大人的肩上,仰着头,张着嘴,观看八路军上火车。其中有不少从沦陷区逃来的难民,衣服槛褛,眼含热泪,期待八路军去收复他们的家乡,本地群众则祝愿我们能挡住日军,使家园免遭战火。有许多送茶水的,端糖果和中秋月饼等慰间品的,挤上去攫到战士手里,递到战土嘴边,其亲切之情在别的军队是见不到的。红军东征给这里的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如今强敌压境,危难中重逢,真象多年未见的知心朋友。目睹这番军民亲如家人的情景,人们无不由衷地称赞:八路军才真是老百姓自己的军队啊!
        火车在吕梁山东麓、汾河东岸向北开进,沿途的车站越来越多地站满了欢迎的人群。无论商人,学生、工人,农民,都拚命往前拚,要看看红军一口、路军的朱总司令。朱总司令的四川话人们听不懂,但看到那位向人们招手的长者,衣着和别的军人一样,脸色比别人黑一点,象长年辛劳的庄稼汉,面容纯朴,慈祥… … 人们便以喜悦的神情、亲切的语言,表明自己的感触:八路军的总司令不象国民党军队的长宫,老百姓是可以亲近的l 这,便是一个伟大的开端,象一座桥使八路军和人民的无穷力量相连接起来。在车站,在车里,老百姓们送来的中秋月饼、瓜果、枣子,堆了很多,大家都吃得饱饱的。人们议论着:这样的老百姓,这样的军队,如此齐心,如此亲热,打不胜日本,谁能相信。
        到了太原,总部的领导同志都倍加忙碌。天天有兴奋的座谈会,热烈的欢迎会,彭德怀等同志应邀去群众大会上讲演j 周恩来、朱德同志准备到太和岭口会见阎锡山;邓小平同志去了第2 战区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商谈工作。山西省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栖盟会)的,东北学生救亡委员会的,从一二九运动中产生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的,都有人到总部来过。整个太原城的抗战气氛,由于八路军总部的到来,陡然高涨了几倍。面对此情此景,使许多革命战士和爱国青年流下了兴奋、激动的眼泪。
        在成成中学八路军驻晋办事处,我见到了久别的杨尚昆和李伯钊同志,他们身着便装,和刘少奇、彭真同志一起在北方局工作,还没有公开身份。尚昆同志告诉我,北方局正准备开会传达、贯彻洛川会议精神。刘少奇同志提出,共产党员要脱下长衫去打游击战,今后华北的主要任务就是组织群众武装展开游击战争。他还要求华北地区党组织3 个月内“扩红十万”。
        周恩来同志完全赞成这个计划,并指示把薄一波同志领导的“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和牺盟会游击队包括在内。此时,“决死队”已有了4 个总队(团)。我随总部过定襄时见到了薄一波同志。不久,朱总司令指示他们去晋东南建立抗日根据地。出发前夕,有些年青同志到了总部执意要求参加八路军,以为戴着阎锡山的帽子抗日,不如在八路军的旗帜下进步快,更光荣。我和民运部的几个同志去做说服工作,一直把他们送归“决死队”,还在会上讲了话,说明“决死队”和八路军都是抗日先锋,共同站在民族解放的旗帜下,一样光荣土鼓励他们安心在“决死队”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第2 年夏天,“决死队”由4 个总队发展到4 个纵队(旅)。在沁县西林整训时,朱德、彭德怀和左权同志去给他们讲游击战术,我去讲部队政治工作。经过这次整训,部队进步很快。当1938 年秋,日军进攻时,阎锡山慌忙逃过黄河,躲到了陕西宜川县的秋林镇一线。与此相反,“决死队”、“牺盟会”提出响亮的战斗口号:“共产党员誓死不过黄河!”他们同在黄河以东站稳了脚根的八路军主力部队一起,高擎民族解放的大旗,档住了日军西渡黄河。(未完待续)

        (来源:八路军太行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