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 钟:敌后抗战的开端——忆八路军总部开赴华北抗日前线(五)
五、吕梁山下
10 月中旬,120 师到达晋北前线,第769 团夜袭阳明堡飞机场,毁伤敌机20 多架。由于日军沿正太线的攻击异常猛烈,刘伯承同志率主力驰援娘子关一线的友军,在正太路以南的七亘村、黄崖底、广阳等地多次伏击敌军。挫伤其进攻锋芒,取得的战果为中外人士所注目。第2 战区前线总指挥卫立煌,盛赞八路军是“复兴民族的最精锐的部队”,对忻口战役有极大的帮助。朱德、任弼时同志都曾撰文高度评价沂口战役歼敌过万,“是华北抗战中最激烈的战争”, “是国共合作中我军与友军联合作战的范例”、在战斗中郝梦龄、刘家麟两将军的栖牲,许多忠勇战士的英勇奋斗,“是值得每个同胞永远纪念的,。
平型关大捷以前,我军每到一地,都寻找和说服躲藏在深山荒野的群众回到村子里。忻口战役期间,战地群众参加战勤,非常踊跃,以至担架队往往超过需要,抬下战场的不是伤员,却是缴获日军的武器装备和罐头、饼干、奶粉、纸烟等物资。
10 月22 日,八路军总部要离开南茹村、东茹村了,环顾四野,和1 个月前到达时已大不相同。万千八路军健儿已在华北前线开拓了自己的活动天地,亘古少见的敌后战场在日益扩大。这史诗般的业绩,使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美梦,碰得粉碎;使海内外炎黄子孙看到了光明和希望,坚定了“中国不会亡”的胜利信心。
总部从五台县转移时,分成了3 路行动。朱德、任弼时同志带领总部机关,穿过正太路,10 月27 日进至太行山区的和顺县马坊镇。另一路是彭德怀同志率精干的指挥所,经忻口前线、太原前线,于11 月初也进驻太行山区的马坊镇,同朱总司令会合一处。与此同时,邓小平同志率政治部机关和韦国清同志等领导的随营学校,穿过同蒲路,跨过汾河,进人吕梁山下的汾阳、孝义一带进行群众动员工作,为创造晋西南抚日根据地开拓道路。我和黄镇等宜传部,民运部的同志随这一路行动,经太原到了孝义县城。
这是总部领导根据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作出的部署。毛主席曾来电指示:“游击战争主要应处于敌之翼侧及后方,在山西应分为晋西北、晋东北、晋东南、晋西南”, “不宜集中于五台山脉一区,集中一区则难以立足的。”对于吕梁山脉,毛泽东同志在忻口战役期间就指出,吕梁山脉之晋西南,虽然目前距敌尚远,然亦不可不于此时作适当之部署。太原一失守,他进一步指出:吕梁山脉是八路军的主要根据地,115 师的徐海东旅,陈光旅和总部均宜立即开始西移。这样,朱、彭、任等领导同志,便于11 月11 日在和顺县的石拐镇,同友军将领开过军事会议以后,于下旬到达吕梁山、太行山之间的洪洞县马牧村一带。邓小平同志率领我们这一路,是12 月底由孝义一带到达马牧村归总部建制的。
我们路过太原时,败阵的晋绥军惶惶不可终日,汉奸特务却在城里猖撅活动,国民党达官贵人在搬家逃难,街上的电线横七竖八,房子的门窗玻璃碎裂不堪,满街烂纸破布,商店门户紧闭,工厂汽笛长声嘶鸣,出城防空的老百姓扶老携幼、呼儿唤女。 一片灾难景象惨不忍睹。给人以光明和希望的,是牺盟会和决死队的大字标语.“反对仓皇失措退却逃跑主’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张贴的动员3000 万民众保卫山西的告示。还有刚从延安到太原的西北战地服务团,正在街头,学校演出,他们的救亡戏剧与歌声,给人们以极大的宽慰和鼓舞J 一批批平津和东北流亡学生在集结,在奔走呼号:“誓死保卫华北1 " “誓死保卫山西!”使人觉得这个城市还有斗志和活力。
9 月,120 师路过太原时,王震同志抓得紧,请求北方局帮助动员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到部队工作。消息一传开,有不少人跑到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填表申请,王震亲自和他们谈话,于是一下子接纳了40多名男女知识分子入伍。贺龙同志见了非常高兴,称赞“王胡子”办了件好事,给120 师增加了新生力量。他把一半留在了师部,让刘亚生、郭小川等20 来个同志到了359 旅。我们这次到太原,立刻贴出了随营学校的招生广告,指明愿学军事的可报考教导队,愿学政治的可报考学兵队。在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和孝义县城都设了报到站。
在太原集结的东北流亡者特别引人注目。他们有东北大学的,也有东北中学的,还有些东北军退职的军官。其中最著名和有影响的人物是张作相的儿子张廷枢将军。他是在卢沟桥事变后从夭津到南京营救张学良将军未成,到武汉由东北救亡总会介绍到太原的。他们同东北学生合在一起有八九十人,在八路军连战皆胜的鼓舞下,殷切希望组成部队参加抗战。周恩来同志关心他们、支持他们,给他们讲过话,并指示总部帮助他们。我们在太原时,一批按党的指示由济南辗转来的平津学生已加入他们的行列。他们离开太原到达总部驻地附近后,朱、彭给他们讲过话,授予他们正式番号― 第1 游击纵队,还派组织部长周桓同志兼任纵队政治部主任。他们在太行山东麓的邢台一带发动群众,建立了一支2000 多人的游击队。后来编入了120 师385 旅独立团;同时还收编了国民党东北军溃散部队500 多人,第l 游击纵队有了很大发展。高扬、顾卓新、吕东、关山复等同志曾是这支部队的骨千,也在这支部队受到了严峻的战斗洗礼。
孝义县城西关有八路军兵站,我们到孝义后先住在那里,但天夭到城里中阳楼下边的县牺盟会去,接待报考随营学校的人。青年学生们非常可爱,一被录取就毅然告别家乡父老投人艰苦的战斗生活。不久,孝义牺盟会的曹诚、平遥牺盟会的李文炯,分别组织了两支游击队。平遥县城被日军占领后,两支游击队合井为“八路军晋西游击支队”。邓小平同志考虑到统一战线关系,让他们改称‘牺盟会晋西游击支队”。八路军政治部和随营学校派了些干部去加强工作,很快便发展到2000 人,115 师到达启他们编成了游击第3 团。
邓小平同志离开太原后,先在汾阳城西的栗家庄,不久转到三泉镇。他指示随营学校抢运、疏散兵站的粮食、布匹、棉花;布置各个地方工作团发动群众防止国民党撤退时的骚扰、抢劫。再后来,他和我们一起住在孝义县的下堡.
按照报呈总部的计划,邓小平同志以兑九峪、大麦郊一线为中心,全面负责领导开展孝义、平遥、介休、永和、石楼、蒲县、隔县、大宁等8 个县的工作。其中因石楼、永和靠近陕西,距离孝义较远,那里的工作由黄镇同志主持。在上述8 个县里,我们的地方工作团同当地牺盟会一起,发动群众参加抗战,在青年积极分子中进行党的教育,发展党员,建立或恢复党的组织。19366 年红军东征时在这里培育的骨干,已随军过河西的这时也回来开展工作,更有力地扩大和加强了党的领导力量。当时,阎锡山有个口号叫“铲除坏官、坏绅、坏人”。我们抓住这个口号进行改造旧政权的工作,维护群众利益,调动群众的抗战积极性。到年底我们离开时,把发展的党员、建立的党组织全部交给地方党委。玲韶年2 月,日军向晋西南发动进攻,介休、孝义等地被侵占,国民党军队纷纷逃向晋南和黄河西岸,吕梁山脉广大地区也成为敌后,被阎锡山阻隔在赵城、洪洞地区的115 师得以进军吕梁山脉,先后在兑九峪、大麦郊、午城、井沟连战连捷,狠狠打击了敌人。到四五月,杨尚昆同志率“总政后梯队”即北方局,到达禅房头,领导成立了晋西南区党委,林枫同志任书记,毛泽东同志为区党委的报纸《五日时事》写了报头。晋西南根据地在党政军民共同努力下迅速发展起来,为壮大山西抗战力量,保卫陕甘宁边区河防的安全作出了贡献。
太原失守前夕,10 月底,八路军政治部曾根据周恩来、刘少奇同志的意见,再次发出指示,要求各部队用高度的热情进行地方工作,创造抗日民主根据地,切实建立地方的党组织,为完成每个动员计划而斗争,并再次明确了各部队的工作区域。太原失守后,邓小平同志指出,120 师的工作团同程子华同志负责的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的干部,在离汾公路一线开展工作;公路以南的地区由政治部、随营学佼负责。这时:
在恒山、五台山、燕山山脉,由聂荣臻同志领导建立的晋察冀军区,已胜利地粉碎了日军的“8 路围攻”,打击了由平汉线西犯之敌,由正太线北犯之敌,使边区所辖的县扩展到30 多个,部队发展到2 万多人,开始了敌后第一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在涔山脉,120 师的关向应同志,正率领师直机关和教导团700 多人,分散在宁武、朔县以西各县开展工作,到翌年初,各县均建立了党组织,动员了1 . 1 万青壮年参加游击队、自卫军,普遍建立了工、农、青、妇救国会等群众团体,部队由出征时的3 个团歇00 人,扩大到6 个团2 . 5 万人,为建立晋西北乃至晋绥抗日民主根据地堆备了条件。春天,全区部队英勇作战,粉碎了敌人的围攻,并先后围困奇岚、五寨、宁武,夜袭三井镇,追歼逃敌,连克7 城,把敌人赶出了根据地。
在太行山脉,129 师由宋任穷同志率领3000 多干部组成了若干个地方工作团,在晋中、晋东南和冀豫边界各县开展工作,同样取得了很大成绩。翌年3 月,主力部队破袭了邯长公路,成功地进行了神头岭、响堂铺伏击战,粉碎了敌人的" 9 路围攻”,歼敌400 多。收复县城12座,根据地得到发展。随后成立晋冀豫军区,下辖5 个军分区,129 师参谋长倪志亮兼司令员,黄镇任政治委员。主力部队由出征时的3个团,发展到6个团另6个游击支队。
这样,在山西境内和晋察、晋冀、晋豫边界的几块根据地互为倚角,彼此支援,形成了四面包围着敌占城市和交通要道的广阔战场。这个战场犹如不可逾越的高山,挡住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战车,显示出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方针的强大威力!
我们回到总部不久,1938 年l 月,邓小平同志调任129 师政委,我接任了他在八路军政治部的职务。继他走上太行山之后,2 月,总部也开往太行山区。我们的队伍朝着太阳升起的东方前进,敌后战场也在向东发展,它对于中国人民的未来,如照亮东方的霞光。
(1987年3月)
(来源:八路军太行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