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八路军口述

王震:一二O 师与晋西北抗日根据地(一)

        在8年抗战的艰难岁月里,八路军第120 。师广大指战员,在师军政委员会的统一领导和贺龙、关向应、肖克等领导同志的组织指挥下,坚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方针和政策、策略,坚持统一战线,紧紧依靠各阶层人民群众,英勇顽强地抗击日本侵略者,创建和发展晋西北抗日根据地,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 20 师的战斗历程作为八路军历史的光辉一页,有必要加以回忆并记录下来。
       这是一个大题目。我虽然参加过这场斗争,也是120 师军政委员会和晋西北军政委员会的领导成员之一,但是,当时在旅一级任职,其局限性是显然的,好在有大量的历史资料供参考。为了缅怀贺龙、关向应等长期在120 师和晋西北艰苦奋斗的许多老同志,特别是那些用鲜血和生命谱写这段历史的英烈们,我就以参加者和见证人的责任感来回溯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吧。
肩负民族希望,挺进敌后抗日
        我们120 师同八路军各兄弟部队一起,诞生在山河破碎,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根据中共中央军委1937 年7 月14日、8 月25 日的命令,120 师由原红二方面军第2 、6 军团和陕北红军的第27 、28 军,独立第1 、2 师,赤水警卫营及总部特务团一部编成。师长贺龙、副师长肖克、参谋长周士第、政训处主任关向应、副主任甘烟淇。下辖第358 旅〔 旅长张宗逊、副旅长李井泉,辖第7 15、7 16)和359 旅〔 旅长陈伯钧、副旅长王震,辖第717 、718 团),以及教导团、特务营、骑兵营、炮兵营、工兵营、辎重营,全师共1 . 4 万人。
        为加强中国共产觉对八路军的绝对领导,根据8 月29 日中共中央公布的决定和中央军委的指示,在前方军事委员会分会的直接领导下,各师成立了军政委员会,负责领导全师的军事、政治和党的工作。我们120 师的军政委员会,由贺龙、关向应、肖克,甘洒淇和我5 人组成,贺龙同志为书记。10 月,中共中央决定八路军恢复政治委员制度和政治机关制度,关向应为120 师政治委员,甘泅淇为政治部主任,我为359 旅旅长兼政委。
        在组织改编的同时,我们在干部中传达学习了洛川会议精神,使大家明确了中日战争是一场艰巨的持久战,八路军到华北抗战的基本任务是,创建根据地,籍制与消耗敌人,配合友军作战和保存与扩大自己;争取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领导权;执行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战略方针。这就为我们东渡抗日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
        1937年9月3日,我们120 师主力(359 旅陈伯钧旅长和718 团以及师直属的5 个营留在陕北,担任河防和保卫陕甘宁边区的任务)肩负党的重任和民族的希望,从陕西省富平地区出发,0 月8 口渡过黄河,13 日到达山西省侯马,17 目到达榆次。这时,正值日军3 个师团沿平绥路东段分3 路向南进攻,并于13 、14 日先后占领大同、广灵,蔚县,企图通过平型关、雁门关,直取太原。
        在日军的猖狂进攻下,平绥路沿线国民党军纷纷向南撤退,战线已南移到察南和晋北。根据需要和可能,我们师及时进行了补充,359 旅吸收一些散兵漪勇,组成了新的718 团。随即根据中央军委决定,全师北上,集结手太原以北之忻县〔今析州市)待命,堆备转至晋西北管渗山地区作战,并向大同、绥远地区发展游击战争,创立敌后游击根据地。
        此时,晋北的国民党军已退至雁门关、乎型关一线。为配合友军固守平型关、雁门关及内长城各隘口,尽可能保住太原,争取华北局势之持久,八路军总部决定,115 师主力向平型关急进,淮备给进犯之敌以打击,我们120 师驰援雁门关。于是,师部率358 旅于9 月28 日到达神池县地区集结。我们350 旅开到五台地区活动。
        当师主力到达神池地区时,大同之敌已相继占领左云、右玉、平鲁、朔县、阳方口和宁武等地;另冲将逼近雁门关,晋北形势十分危急。师部立即命令358 旅716 团团长宋时轮同志率领该团第2 营组成宋时轮支队〔 简称宋支队),星夜赶赴雁北地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宋支队于9 月29 日到达雁北,10 月1 日攻占平鲁县的井坪镇,4 日收复平鲁县城。此时,由大同南犯之日军主力绕过雁门关,从应县茹越口突破长城防线,并先后攻占了繁峙、代县、崞县(今原平县峰阳镇)与原平地区。10 月10 日逼近析口,准备攻夺忻口,直取太原。
        忻口位于崞县与忻县之间,是晋北通向太原的门户,是保卫太原的最后一道防线。国民党军为保卫太原,在这里集结重兵,由卫立煌任前敌总指挥,组织忻口会战。
        为配合忻口防御作战,阳止日军对太原的进攻,八路军总部命令我师主力在忻口、原平之线以西及哼县周围地区袭击敌之侧翼。同时,周恩来、任弼时等同志当面指示我,率359 旅速回晋西北,参加保卫析日的防御战。我旅去五台地区期问,在河北省平山县的王家庄打了一仗。随后又根据聂荣臻同志的指示,留下刘道生等3 的名干部战士,与周建屏等同志一起组成工作团,开赴平山、井阻地区,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后组成晋察冀第4 分区。旅主力迅速返回晋西北。
        10月10日,358 旅逼近崞县城,提日攻占婷县以北的十里铺。摊日,7 巧团(团长王尚荣、政委朱辉照)袭占南北大常村,并攻入永兴村,击毁敌坦克及装甲车各l 辆,毙伤敌100 余人。宋支队于10 日在南辛庄伏击敌汽车运输队,歼敌200 余人,击毁汽车18 辆,炸毁道路桥梁,截断了怀仁至朔县间的交通。在宁武地区活动的游击部队连续袭扰宁武,迫敌于工3 日夜突田逃走,我军收复宁武。
        10月16 日,358 旅向析口西北大牛店方向出击,以籍制敌军对忻口阵地的进攻。这时我359 旅也由五台、乎山地区到达忻口以西。根据师的命令,当即同3 昭旅夹击大牛店之敌,歼敌一部,迟滞了敌人对忻口的进攻。随后,我359 旅和358 旅7 比团挺进至雁门关、哼县地区,截断敌军后方交通线,阻击敌之后续部队,进行了一系列的战斗。
        10月18日,716团在团长贺炳炎、政委廖汉生指挥下,于雁门关以南之石墙沟设伏,歼敌一部,毁伤敌汽车20 多辆,取得了我师首战雁门关的胜利。10 月23 日,717团(团长刘转连、政委晏福生)在阳明堡西南之王董堡伏击敌运输汽车队,歼敌20 余人。
        10 月24 日,在忻口以西活动的715 团,在北岗上村歼敌骑兵1 个中队。
        在这段时间内,我们120 师各部队先后收复了宁武、阳方目、平鲁、井坪等城镇,井三度占领雁门关,切断了南下进攻忻口之日军的后方主要运输线,给日军的援兵和补给等方面造成很大困难,大大削弱了日军的进攻力量。同时,参加忻口防御战的国民党军广大官兵也进行了坚决抵抗,使忻口防御战坚待了20 余日。但是,由于日军沿正太路西进时,娘子关地区的国民党军激战不支而退,娘子关、平定、寿阳县等地相继失陷,忻口地区的国民党军也于11 月2 日弃守,于是11 月8 日日军占领大原。
        11月12日,毛主席指出:“在华北,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已经结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人主要地位。”并说:“共产党和八路军决心坚持华北的游击战争,用以捍卫全国,籍制日寇向中原和西北的进攻。”
        根据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八路军立即实施战略展开,分兵发动群众,创建抗日根据地。我们120 师以管浑山脉为依托,开始了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晋西北根据地,位于同蒲路以西,平绥路以南,汾离公路以北,黄河以东的地区。1 938 年1O 月以后,又建立了大青山地区抗日游击根据地,与晋西北联结组成辽阔的晋绥抗日根据地。这块根据地的战赂位置十分重要。它西凭黄河,屏障陕甘宁,拱卫延安,是党中央的前卫阵地;东襟汾河,虎视同蒲,隔同蒲路与晋察冀、晋冀鲁豫两边区相接,成为全国各解放区与陕甘宁边区和党中央联系的重要通道;北越平绥路,迄包头、百灵庙,陶林、武川一线,控制平绥路和长城要塞。全区丘陵起伏,土梁盘结,沟壑蜿蜒,道路四通八达;境内有吕梁山、大青山、管浑山、洪涛山、云中山、蛮汉山、黑茶山等山脉;有黄河、汾河、大黑河等河流。山河交错,既有利于建立根据地,又便于迁回歼敌。
        为建设好这块根据地,在1937 年9月下旬,贺龙、关向应、肖克等同志就商定,由关向应率师政治部大部和教导团700 余人到奇岚县,组成工作团,于11 月l 日分赴晋西北各县,在“山西省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和“第2 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简称战动总会)的配合下,开展群众工作,使地方政权工作和人民武装工作迅速展开。关向应同志并受中共中央北方局的委托,负责组成了以赵林同志为书记、罗贵波同志为副书记的晋西北区党委,统一领导晋西北及绥远地区党的工作。
        11月,全师实行战咯展开,分兵进行全面建设根据地的工作。除宋时轮支队继续在雁北地区开辟工作外,我们359 旅在雁门关、崞县、忻县以西地区展开,358旅在忻县至太原以西、汾离公路以北地区展开,深入发动群众,宣传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高人民的杭战热情,恢复和建立党的组织,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组织游击队和杭战团体。至1 938 年l 月,县以下的共产党组织均建立起来,普遍成立了群众性的工、农、青、妇、儿童等组织。同时,通过游击战,使人民武装得到了很大发展。到1937 年底,晋西北14个县,游击队和脱产民兵发展到1 . 1 万余人。12 0师也由东渡时的8000 余人发展到2 . 5 万余人。两个旅各辖3 个团,每团辖3 个营。经几个月的艰苦奋斗,为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收复七县城,巩固根据地
        1938年2月,日军为保障其后方安全,集中日伪军1万余人,分路进犯我晋西北根据地。驻雁北的日军第26 师团黑田旅团8000 人分两路:一路为千田联队,由朔县出发,23 日占领宁武、神池,然后又分两股,一股向西,于28 日陷我黄河渡口保德县城,另一股向南占领五寨.一路为竹内联队,由井坪出发,26 日占偏关,28 日攻陷黄河东岸之河曲,国民党军何柱国部节节败退,逃到黄河以西;另有伪蒙军李守信〔幻部3000 余人,24 日占绥远之清水河,然后南下与偏关敌军会合。由太(原)汾(阳)公路向西进犯的一路敌军占汾阳、离石后,26 日进至黄河东岸的军渡、碳口,并炮击黄河西岸我陕甘宁边区的河防阵地,有渡河进犯迹象。此时,120 师主力正在配合国民党第2 战区拟反攻太原、石家庄,在同蒲路北段进行破击战。面对这凤云骤变,敌情复杂的紧张局势,贺龙师长首先指挥部队脱离险境,转移至机动位置,然后观察分析敌人的意图。截至3 月3 日他看 :南面从军渡炮击我陕甘宁边区河防阵地的敌人,只是虚张声势,井无跨河作战迹象;北面敌人虽从保德渡过黄河,但只是为数不多的伪军,最多起一点骚扰作用;日军的真正主力是从雁北出动的第26师团等田旅团,分路直扑我晋西北腹地,然后占领我五寨、奇岚县城。至此,敌人乘我后方空虚,已占我宁武、神池、河曲、偏关、保德、五寨、奇岚等7 座县城。日军的明显企图在干围攻我晋西北根据地,压迫我军渡过黄河。
        判明了敌情,师领导便下定决心,发起“收复7 城战役办,打破日军的狂妄计划,为巩固晋西北抗日根摺地而战斗。
        战役开始前,为了具体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争取阎锡山军队同我军一起并肩作战。贺师长先到驻在岚县东村镇的阎军第33 军军部,商请军长郭宗汾出兵参战。郭露出一副可怜相拒绝说:“我这个烂军队,连自己手里的武器也保不住,怎么敢去同日军作战呢生”争取郭不成,贺师长、关政委又领着甘主任、续范亭和我,一同到静乐县阎军骑兵第1 军军部开会,商请军长赵承绶出兵参战。赵承绶答应出一个炮兵连带两门山炮配合我军作战。当谈到战役指挥时,贺师长向赵承绶说:“你是军长,我是师长,当然应该你来总的指挥嗤!”赵难为情地说:‘我这个属军长的老底,你还不清楚?你当军长的时候我还是个小连长,我怎么能指挥你的队伍呢?”他俩互相推来推去。最后决定两人共同指挥,并叫我担任前线指挥。事实上阎锡山4 个军驻在晋西北,而且这两个军就驻在我们师部附近,明明是来和我们搞“磨擦”的,想要他们在对日作战中起多大作用,本来就无可指望。但我们这样做,是真心实意地执行统一战线政策,而且拉上赵承绶向抗日方面走,在政治上也是很有意义的。
        “收复7 城战役”的决心已定,采取什么打法呢?3 月6 日,毛主席来电,指示我师应集中主力打击敌人一路,以打破敌人的进攻计划,巩固晋西北根据地。
        贺龙师长运用毛主席的战略思想,坚持‘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指挥我师和所有晋西北的抗日武装,首先分散到敌人侧后方,袭击据点,破坏交通,伏击和奇袭运动中的敌人,把闯入我根据地的敌人分割成许多小块,把日军对我根据地的分割包围,转变成为我军对日军的分割和围攻。然后选择敌人最突出于我根据地的一路,集中优势兵力进行猛烈攻击。
        当时选择的第l 个进攻点是奇岚县城。我率359 旅两个团从同浦路急行军,于3 月7 日赶到奇岚,把敌人紧紧地压缩在哥岚城内。
        3月8日,我主持召开了旅作战会议,决定控制岚漪河,断绝城里的水源,使敌骑兵和马匹陷于绝境。然后我以围困袭扰的手段,压迫敌人撤出奇岚,在运动中把它消灭。同时,立即派部队堵塞了流向城里的叉渠,并把各部队的工事向前推进,以便袭击抢水的敌人。这样围了敌人3 天3 夜,每天都要打死一些敌人及其军马。
        3月10日下午3 时,敌人弃城向北逃窜。这条路是我们有意给他留下的。敌人一跑,我们立即变成“敌逃我迫”的姿态,猛追不舍。惊慌的敌人,逃至奇岚与五寨之间的三 井镇附 近时,被358 旅拦住去路,吓得缩进镇内,赶修工事,企图固守待援。当我359 旅追到三井镇时,天已经黑了,只见镇内到处是火光,敌人正在架锅做饭,烤火取暖。这正是“敌疲我打”的好时机,也是发挥我军夜战近战特长的好时机。我下令强攻。疲惫不堪而义立足未稳的敌人,被我军勇猛骤然攻击,一下就乱了营。我们的战士一个个跃身冲人镇内,和敌人展开了逐街逐巷的肉掉战,杀得日军鬼哭狼嚎,死伤过半。最后剩下300 余人,龟缩在镇北的几座坚固房子里,负隅顽抗。次日拂晓,我军继续勇猛冲杀。眼看歼灭故快要胜利了,不料赵承缓部的那两门炮,突然向三井镇盲日射击,妨碍了我们的最后攻击,敌人趁机突出重围,朝五寨方向逃去。此次战斗,共毙伤敌300余人,俘敌28 人。 11 日,我359 旅跟踪追击由三井镇逃跑之敌直到五寨城下。三井残敌会同五寨敌军共有1000 余人,据城固守。怎样解决这部分敌人?我们仍然运用收复奇岚的经验,用少数部队围困和袭扰五寨城,把主力放在机动位置,待机打击来援之敌。果然,3 月17 日下午,在义井镇附近的虎北村,我358 旅和359 旅主力拦住了由神池来增援五寨的敌人,激战6 小时,歼敌400 余人,其余狼狈溃逃,我跟踪至义井镇。这一仗不仅扩展了反攻战役的战果,而且大大震憾了被分割围困的敌人,吓得孤守在保德、河曲、偏关、五寨4 县城的日军,于20 、21 日同时弃城逃窜,4 座县城遂被我军收复。当保德敌人会合三岔堡之敌向神池撤退时,在田家佳被我350 旅截击后,窜往义井镇。3 月22 日,敌乘夜向神池撤退,正碰上358 旅在凤凰山下的伏击部队。他们向敌拦腰猛冲,歼敌300余人,其余敌人逃向神池。我们又追至神池城边。敌人不敢再据守县城,仓皇逃往朔县,神池也被我收复。
        至此,日军浸占我晋西北的7 座县城.只剩下宁武了。宁武县城处于宁武关口,是同蒲路北段的一个重要车站,也是大同至太原公路的一个咽喉要地。日军在城内留驻精兵1 500 余人,企图长期固守,以控制同蒲路。这时我军取得连克6 城的战果,士气正旺,攻势正猛,岂能让敌人在我根据地里栽上这裸毒钉子!根据贺师长的命令,我们仍然采用围点打援的办法,以少数部队和游击队牢牢围住县城,以358 旅、359 旅主力分布在同蒲路东西两侧,形成“二虎拦路,的阵势,切断宁武至阳方口的交通要道,单等敌人就范。3 月31 日,阳方口之敌步,骑兵共600 多名,在飞机掩护下向南进犯,企图接应宁武之敌突围。当该敌进至石湖河与麻峪附近时,遭我358 旅和359 旅一部夹击,敌抢占有利地形顽抗。战斗一打响,宁武城内之敌以为援兵已到,乘机出城反扑,企图向我359 旅侧后进攻。此时358 旅7 巧团主动出击,协同369 旅夹击该敌,激战竞日,我歼敌300 余名,敌千田联队长亦被击伤。黄昏时,宁武之敌退守城内,石糊河之敌回窜阳方口。困守宁武之敌看着死守不成,求援又无望,遂于4 月l 日晚弃城向北逃窜。我军展开猛烈攻击,沿途斩获颇多。残敌终于与阳方口敌人会合,一起逃往朔县,我当即收复宁武县城。
        至此,日军侵占我晋西北的了座县城全部收复,敌人企图扼杀我晋西北抗目根据地于摇篮中的阴谋被彻底粉碎。整个战役共消灭敌1500 余人,缴获山炮(门,汽车隧辆,步机枪200 多支(挺)。
收复7 城战役的胜利,是贯彻党中央、毛主席关于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军事思想的光辉胜利,是坚决执行“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实行“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方针,以及“集中主要力量,打破敌人1 路”的原则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它标志着我们120 师由第2 次国内草命战争时期的运动战向抗日游击战争的胜利转变。这次战役的胜利,扩大了我党我军的政治影响,鼓舞了广大群众的抗日斗志,提高了敌后军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坚强信心,对巩固与发展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未完待续)

        (来源:八路军太行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