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正操、程子华、杨成武:冀中平原抗日游击战(二)
党的统一领导
经过冀中军民团结战斗,在很短的时间里,冀中平原根据地就得到了很大发展。鉴于冀中蓬勃发展的形势,为了加强党的领导,统一行动,中共中央决定。派黄敬到冀中任区党委书记,鲁责任副书记。 1938 年4 月21 日,在安平县城由黄敬主持召开了冀中区党的第1 次代表大会。会议总结了创建冀中根据地以来的各项工作,明确指出了当时存在的间题,并根据上级指示,提出了巩固与扩大冀中根据地的中心任务和解决当前问题的各项重要措施。当时,除成立冀中区党委,统一党的领导外,还成立了冀中行政主任公署,统一政权组织。吕正操兼行署主任,李耕涛任副主任。同时各级还建立了农民、工人、妇女、青年、文化等各界抗日救国会,加强了党对人民团体的领导。
1938 年底,中央考虑到冀中部队的实际情况,特抽派一部分红军干部和抗大毕业的青年知识分子随程子华来到冀中。这批干部中的周彪、帅荣、旷伏兆、李天焕、谭冠三等,都被分配到各军分区和各主力团任政治委员或政治部主任。他们对进一步在冀中部队中建立和健全八路军的一套政治工作制度,发扬我党我军优良传统作风,起了重要的作用。
就在程子华去冀中的同时,贺龙、关向应率第120 师主力挺进冀中。根据中共中央北方局的决定,由贺龙、关向应、周士第、甘泅淇、吕正操、王平、孙志远、黄敬组成冀中军政委员会,贺龙任书记,统一领导冀中的斗争。此后,中央又派抗大东干队数名同志,由张防(张学思)、高存信率领来到冀中工作,晋察冀军区、120 师也输送了一些红军干部和大批中下层干部,补充到冀中各部队。
随着军事斗争不断取得胜利,巩固根据地的工作也迅速开展起来。当时,最为迫切的任务之一是加强部队的政治整训,使之进一步达到人民军队化。1939 年3 月,冀中军区召开了政治工作会议,确定整训的目标是:加强党的领导,迅速使第3 纵队(冀中军区部队)“八路军化,”提高战斗力,创建主力兵团。
这次整训,由于120 师担负了主要的作战任务,从而使冀中部队有条件分批抽出集中进行。第1 批,从各军分区抽调39 个大队(团)和l 个营,集中到平汉路西易县一带,利用比较安定的环境,进行了五六个月的训练。第2 批,从9 月到11 月,又抽调了6 个大队(团),集中在冀中武强地区整训。其余部队则分别利用作战空隙就地休整。
整训中,按照建立主力团的编制要求,将原有的一些部队进行合编,撤销了一些不合理的建制,还清洗了一些不合格的人员,选拔了一批新干部。新的战斗单位组编起来之后,随即进行了有计划的教育和训练,通过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教育和阶级教育,提高了广大指战员的觉悟。对于存在的军阀主义作风和不良倾向,如打骂战士、打骂人民群众、轻视政治工作人员和地方干部、损害群众利益、违犯党和政府的政策法令等现象,进行了坚决的批判和斗争。各部队普遍地发展了新党员,连队建立了党支部;还以120 师和北岳区的老部队为榜样,通过参观、见学受到了教育,政治上进步很快。随着部队政治素质的加强,军事技术和战术训练也获得显著的进步。整个整训部队的工作,在晋察冀军区、]20 师和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华北战地考察团的直接领导和帮助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整训后,冀中军区(第3 纵队)共建立了14 个主力团和警备旅第1 、2 团。此外,还有回民支队、任河大支队和5 个游击总队。这些部队都以人民军队的崭新风貌出现在冀中平原,同县、区游击队以及民兵结合在一起,担负起坚持平原游击战的任务。
冀中抗日根据地在开辟大清河北地区以后,冀中的部队号称10 万人,已有44 个县,人口约800 万。在广阔的平原L ,到处都处于抗日民主的热潮中“株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动人场面,到处可见。各种丁作朝气蓬勃,蒸蒸日上,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冀中抗战的“ 黄金时代”。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初步建成,使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扩大了,使地处山区的北岳区能够得到冀中平原人力、物力的支援和战略上的直接配合。冀中根据地是在敌人心脏地区矗立起来的一个抗战堡垒,同其他兄弟根据地相配合,形成了对敌人华北主要交通干线和中心城市的战略包围,从而能够更有力地牵制敌人、长期坚持华北抗日游击战争。
(二)冀中平原抗日游击战的艰苦进程
粉碎敌人五次围攻
1938年秋,日军集中5 万余兵力,围攻我晋察冀根据地北岳区,遭到彻底失败后,马上调集重兵对我冀中地区进行疯狂的战役进攻和分区“扫荡”。这次日军对冀中的围攻,共出动了两个师团,还有1 万多名伪军。在5 个月的时间里,日伪先后对我冀中进行了5 次战役进攻和3 次分区“扫荡”,妄图消灭我冀中武装部队,摧毁我冀中抗日根据地,以确保其占领地。我广大军民英勇反击,将敌人的围攻一一粉碎,取得了巨大的胜利。1938 年11 月12 日敌人出动6000 兵力首先向我冀中区大清河以北的雄县、霸县、新城、固安地区进行围攻,妄图把大清何以北的抗日武装力量-举驱逐到大清河以南,或消灭在大清河以北地区。我军民奋起反击,经过26 天中的29 次战斗,毙伤日伪军600 余名,俘伪军1000 余名,粉碎了敌人的第l 次围攻。抢月25 日,日伪军又出动1500 余人进攻安国、博野、瑟县地区.妄图把我在漪龙河以西的部队,驱逐到储龙河以东地区。在1 个月中,我军民广泛展开袭击、伏击战,消灭日伪军300 余人,取得第2 次反围攻的胜利。
1939年l月25日,敌军又以献县、河间、任丘、大城为目标,从平汉、津浦路两方面,进行了第3 次围攻,妄图把我在子牙河以东、以北和溢阳河以东地区的部队,压迫到子牙河以西和以南的三角地区。这次敌人出动7000 余人,并配以飞机、坦克和炮兵,来势凶猛,历时10 天,占领了我一部分城镇.这时,120 师主力刚到冀中,立即参战,和冀中部队一起,粉碎了敌人的第3 次围攻.
从2月9日到16日,日伪军又开始对我冀中发动第4 次战役围攻,企图肃清溥沱河以南地区我之主力部队。此时,冀中区党委、军区、行署和120 师直属部队转移到武强西北的张法台、溪村一带。敌人企图合击我领导机关,以便下一步进攻冀南地区,于是从博野、羲县出动600 余人,汽车20 辆,坦克、装甲车拍辆,进占邹村;从安平出动400 余人,占王村;从献县出动100 余人,进占武强;深县也集结400 余人。10日拂晓,邹村之敌向我进击。120 师715 团迅速在深县以东的邢家庄、北杜村投人战斗。敌人以为已捕捉到我冀中领导机关,于是在坦克、装甲车掩护下蜂拥而来,王村敌人也前来增援。715 团指战员顽强抗击敌人,连续打退敌人4 次冲击,杀伤大量敌人,同时我冀中部队也积极战斗,使敌军这次围攻又遭失败。3 月18 日,敌人乘我主力部队在肃宁东南窝北镇一带休整之机,又以9000 余兵力分别集结于献县、饶阳、河间、安平、大城、箕城等地,对我进行第5 次战役围攻。当从安平、饶阳、献县出动的敌人即将进到合击点时,我军以小部队牵制迷惑敌人,主力及时地跳出敌合击圈,转移到河间东北的卧佛堂一带。4 月仁句,敌人复由河间县城分路出动,一路北进控制了河间、任丘一线,从西面压我军;一路向东北直逼卧佛堂东面津浦线上青县马厂的敌人向大城方向牵制我军同时大清河北的敌人沿河控制渡口,
阻止我主力北进.我军再次处在敌人合击中心,120 师和冀中军区部队、机关,分别从敌人的空隙中向外线转移。当晚,120 师直属队、716 团、冀中军区独立第5 支队等,向西越过古洋河,转到任丘以西的青塔、天门口一线.冀中军区机关及特务团,向东越过子牙河再折向南,插到献县东北牛褚寺附近。120 师7 巧团和冀中军区独立第4 支队一部,向北转移到吕公堡、梁台一带,向东面大城附近出击,以迷惑和吸引敌人,掩护其他各部队行动。各部队分散转移以后,纷纷从敌人侧背袭击,原在外线的部队也积极活动.敌人再次扑空,完全陷于被动,其第5 次围攻又遭失败。特别是4 月23 日到25 日,120 师主力部队在 贺龙师长亲自指挥下,在齐会村歼敌吉田大队700 余人,创造了冀中平原游击战的范例。
我冀中部队反围攻和反“扫荡”作战共383 次,敌伤亡4914人,俘敌伪军1718人,并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和军用物资。
在反围攻和反“扫荡”作战中,120 师部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从1939 年l 月26 日在高阳县惠伯口〔今属河间县)与冀中军区会合,到8 月陆续离开冀中,名个多月的时间里,120 师先后参加了冀中第3、4、5次反围攻和反“扫荡”作战,进行了曹家庄、邢家庄、大曹村黑马张庄和齐会等116 次战斗,共歼敌4900 余人,并对冀中党组织、根据地和部队的建设,都给予了很大帮助,胜利地完成了中央军委赋予的‘巩固冀中、帮助3 纵队整军和扩大120 师’的任务。
1940 年6 月,晋察冀军区将冀中军区所辖的第1、2、3、4、5 军分区依次改为第6、7、8、9、10军分区。
6月1日冀中部队给抢麦的敌人以坚决打击,胜利地保卫了麦收。接着又发起青纱帐战役,共作战190 次,毙伤日伪军2600 余人。俘伪500 余人,破坏公路160 多公里,攻克和逼退了一些敌伪据点,部分地恢复与扩大了根据地。
反“蚕食”斗争
经过反敌5 次围攻、3 次反“扫荡”作战和青纱帐战役,冀中根据地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1941 年5 月4 日,在第3 纵队成立3 周年之际,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称赞冀中部队是:“坚待平原游击战的模范,坚持人民武装斗争的模范”。这极大地鼓舞了冀中抗日军民大力开展平原游击战的积极性。1941 年7 月,冈村宁次接任了华北方面军司令官,战略方针也有了明显的变化.鉴于过去着重于军事“扫荡”,不能摧毁我抗日根据地,便提出了治安肃正三年计划(1941 年一1943 年),推行军、政、会、民一体的“总力战”,企图将准治安区(即我称之为游击区)变为治安区(即敌统治区),未治安区(即我方统治区)变为准治安区。在军事上,对我根据地除了更加频繁、残酷地“扫荡”外,极力推行碉堡政策,采取高度分散配备,大量筑碉建点,挖沟修路,进行分割、封锁,逐步“蚕食”,企图扩大和巩固面的占领。敌人的“蚕食”,一般采用两种形式:一种是分散的普遍的,即依靠原有的据点,原有的兵力,逐渐向根据地推进;一种是有重点地突击某一个地区,即以较大的兵力推进5 至10 公里,建立若干据点。“蚕食”一般又分为3 个步骤:第1 步,秘密地进行各种准备,派遣特务侦察预定“蚕食”地区,利用我之弱点,寻求可供利用的对象,培植内奸,制造谣言,动摇人心,挑拨离间。第2 步,进行军事突击,反复“扫荡,,驱逐我武装部队,捕捉我地方工作人员,残暴地烧杀抢掠,制造血腥恐怖;同时,依靠内奸,对地主富农等上层分子加紧诱降活动,直接往村里派“联络员”“成立“维持会”,成为“爱护村”为止。第3 步,以政治进攻为主深入“清剿”,实行“自首”政策,破坏我各种地方组织。建立伪政权,包括伪保甲、大乡、伪自卫团、伪合作社等政治、军事、经济组织达到其“面的确保”。
我冀中军民面对日军疯狂的“蚕食”,齐心协力奋起投人反“蚕食”斗争。斗争首先是从第10 军分区开始的。10 分区处在平、津、保三角地区,战略上对敌人威胁很大。这里交通方便,便于敌人机动,不利于 我军大部队活动;社会情况复杂,土匪、流氓、封建会道门以及国民党的势力都很大。我党过去在这一地区的工作基础也比较薄弱。敌人把这一地区当作进攻的重点,经常驻有1 万多名日伪军,建立了204 个据点。每个据点都筑有一两个或三五个几丈高的碉堡,周围挖有深宽各3 米多的壕沟。永定河以北、忙牛河以东已被敌人控制,根据地只剩百十来个村庄。4 月l 日,驻保定、徐水、固城、新城、安新、定兴的日伪军2000 多人,以容城为中心进行了为时1 周的“扫荡”。同时,又从高碑店经新城到霸县修了公路,建立了一线据点,把本来已经非常狭小的10 军分区根据地,又作了进一步的分割。这是敌人全面“扫荡,和“蚕食”的前奏。从此,我回旋地区越来越小,大部队活动受到很大限制。我原在10 军分区战斗的27 团和犯团分别转到1 军分区和平西地区整训,只留下29 团、军分区警卫营、游击总队的部分连队和县区地方武装,就地坚待斗争。
6月10日,日伪军2 万余人由保定、固安、安新、新城出动,又对我10 军分区发动了大规模的“扫荡”。敌人首先将大清河、拒马河和周围的公路控制起来,建立了一些临时据点,然后向大清河东地区节节进逼,企图将我军分区主力部队和领导机关一举歼灭。我军分区领导机关和部队,在大清河东分散地同敌人战斗了5 天,给敌人以很大杀伤,然后西渡大清河转到了容城以西。敌人跟踪追击,在容城以西地区又组织第2 次合围。我军再次分散南下转移到白洋淀附近地区。敌人分成多股,划分区域进行反复“清剿”时,沉没渡船,严格控制各个交通路口,并设游动部队巡逻,然后以密集队形,在狭小的地面上进行“梳蓖式”搜索。每搜索一个村庄,都强迫群众集合在一起,用恐吓利诱和叛徒指认等办法,逮捕、屠杀我地方干部和武装人员。另外,还把大批青壮年抓到据点里,百般拷打,没有口供的,以“八路军顽固拒供”加以杀害;招认了的释放回家,以推行其恶毒的“自首”政策。汉奸特务横行霸道,任意奸淫勒索,打人、抓人、杀人的,强迫抗属昼夜不能关门,敌人借口搜查,肆意侮辱妇女。但我10 军分区军民始终顽强地同敌人作斗争。有的群众宁死也不暴露我党我军秘密,宁愿在野外风餐露宿也不愿受敌人奴役。留下的共产党员、地方干部、游击队员.日夜往来于星罗棋布的点线之间,潜身在青纱帐里,领导群众坚持斗争。在这同时,冀中其他几个军分区反“蚕食”斗争也很激烈。津浦线方面的敌人由东向西,“蚕食”子牙河以东的大城、青县、献县、交河地区。方面保定的敌人由北向南,“蚕食”高阳、新安、清苑、张登地区石家庄的敌人分别由西向东,“蚕食”平汉路以东溥沱何、沙河之间的莫城、无极、宁晋、赵县、栗城地区。石德线、沧石线敌人分别向南北两侧扩张。这些地区,地理环境要比10 军分区好些,党的工作基础比较坚实,人民武装已经普遍建立起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较巩固。因此,敌人向这些地区“蚕食”时,当即遭到我主力部队和地方游击队的有力反击,同时还遭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顽强抵抗。敌人每“蚕食”一小块地区或者一个村庄,都得经过较长时间的反复争夺。
1941年,敌人‘蚕食”的结果,据点增至1026个,封锁沟增至1765公里。
在极为剧烈紧张的反‘。蚕食”斗争中,群众性的游击战有了很大发展,创造性地开展了地雷战,地道战和利用河湖港汉,开展水上游击战,给进犯之敌以狠狠打击。据不完全统计,冀中地区反“蚕食”作战1100 多次,毙伤俘日伪军1 . 4 万余人,缴获各种炮13 门、轻重机枪27 挺、长短枪1700 余支。
“五一”大“扫荡”
1942 年春,日军侵占我冀中区已近5 年之久在这期间,敌人虽然出动大批兵力进行反复“扫荡”、蚕食”,又大搞“治安强化运动”,建立了很多据点,进行了残酷的镇压,但都没有阻挡住冀中军民的反抗和斗争。所以,冈村宁次下了最大决心要把冀中抗日根据地摧毁。他调集第41 师团主力,独立混成第9 旅团的步兵的两个大队,第110 师团白龙部队,配属第26 师团的坂本支队,骑兵第13 联队,独立混成第7 旅团小川部队,共5 万余人,另有第27 师团、第29 独立飞行队和大批伪治安军、警备队配合.从5 月1 日到7 月1 日,对我冀中进行了空前残酷的“十面出击”、“铁壁合围”大“扫荡”。冈村宁次还亲自到石家庄进行过部署和指挥。
敌人这次大“扫荡”,因开始于5 月I 日,所以也称“五一大 扫荡”。敌军经过较长时间的谋划和准备,确定此次大“扫荡”的作战方针是:‘对以吕正操为司令员的冀中地区的共军主力,进行突然袭击的包围作战,摧毁其根据地.同时在政治、经济、思想上采取各种措施,以便将该地一举变为治安地区”。
敌人这次对冀中的大“扫荡”分为3 期:5 月1 日至10 日,为第1 期;5 月11 日至5 月15 日,为第2 期;5 月16 日至6 月20 日,为第3 期。第3 期又分为两个阶段:5 月16 日至25 日为第1 阶段;'5 月26 日至6 月20 日为第2 阶段。
对于敌人的这次大“扫荡”,我冀中区党委和军区是有准备的,对敌人的兵力部署、调动也了如指掌。为了粉碎敌人的大“扫荡”,事先我们采取了有力措施:对军区、区党委、行署机关进行大量缩减,并调27 团保护党政军领导机关,机关缩减下来的2000 多人,分散深人基层,隐蔽在群众中领导坚持反“扫荡”斗争。
5月1日,沱沱河北岸的敌人沿河设立临时据点,到各村抓人运柴,设游动哨,意在封锁沱沱河。而就在这一天,我冀中区党委在饶阳县张保村外一片枣树林里,召开了直属机关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黄敬和吕正操在会上讲了话。他们讲了当前的形势,敌军的动向和我军的任务,明确指出:我们这次反“扫荡”任务,就是要突破敌人的包围圈,由内线转到外线,到敌人后面去寻机打击敌人,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我们有党的正确领导,有广大群众的拥护,又有民兵游击队的配合,取得反‘扫荡,的胜利是有把握的。会上,冀中军区政治部火线剧社还举行了文艺演出。演完戏已经半夜了,各机关、部队开始分散活动,分头走上反“扫荡”的征途.之后,我冀中广大军民,在广阔的平原上,与敌人开展了英勇的斗争。我领导机关和直属部队于5 月10 日顺利跳出了敌人的合围圈,与敌人展开了巧妙的周旋,井在人民群众的密切协同下,不断给敌人以杀伤。同时,我坚持在当地作战和向外线转移的部队、互相配合、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游击战争,不断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
敌人为了打通定县至无极的公路,于5 月l 日闯进无极县赵户村,当即遭到我22 团和民兵的伏击,死伤40 多名。第2 天敌人又来,又遭我伏击,死伤20 多人。5 月8 日,敌人又遭我第」次伏击,死伤80 多人。5 月28 日,敌人纠集了周围据点的伪军1000 余人,并配有汽车骑兵,又一次包围了赵户村。我军与民兵联合作战,先后击退敌人4 次冲锋。下午5 时,敌人施放毒气,我利用屋内墙角工事袭击敌人,坚持战斗。另由侦察员带12 名游击队员,从地道转移到村外从背后袭击敌人。敌误以为我援军来接应,仓皇撤退。这次战斗,共毙伤敌人200 余人。
5月10日,我警备旅1 团2 营,在深县护驾池村遭到四五千敌人围攻,并有敌装甲车坦克、飞机助战,我2 营与敌人展开村落战,顽强抵抗,打退敌人多次进攻,歼敌300 多人,我仅伤亡40 余人。
冀中人民进行了伟大的斗争。冀中人民为反对日军的侵略暴行,为保护我们的战士和干部,为彻底打败敌人,用生命和鲜血写下了不朽的篇章。5 月中旬,敌人在“扫荡”中进攻定县北盯村,遭到我县大队和群众武装的沉重打击,并破坏了敌人在沙头围修炮楼的计划。因此,北盯成了敌人的眼中钉、肉中刺。5 月27 日6 时许,日军110 师团驻保定的163 联队主力,连同安国、定县敌人,共200 多人,在联队长上坂雄率领下,包围了北盯村,接着,发起了猛烈的进攻。驻北叮村的县大队和群众武装,在县大队政委赵树光指挥下,沉着应战,坚守村沿工事,打退敌人3 次冲锋。下午我依托地道与敌逐屋争夺,先后毙敌五六十人甲最后,敌人冲进村,挖开地道,施放毒气,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用军犬撕咬活人,把人填人井内。但北盯村人民坚贞不屈,面对敌人的枪口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人民是杀不完的!”视死如归,光荣殉国。后我定南县长、县大队长和犯区队赶到现场,安置善后,掩埋尸体上千具,村边的两口水并已被尸体填满。这就是北盯惨案。
不久,日军驻定县东车寄据点的黑田,又纠集了定县、安国、伍仁桥等20 多处据点3000 多日伪军,对沙河两岸村庄的群众进行了血腥镇压.先后在西叮村、王褥林、齐家庄等32 个村庄,杀害群众1189 人,还抓走群众2000 多人。
在‘五一”大。扫荡”中,敌人到处奸淫妇女,冀中广大妇女开展反奸淫运动、一把剪刀运动.新安县(今安新县)喇喇地,1 个5岁的女孩被敌人堵在屋里,她抄起一把剪刀,把敌人刺杀。
在“扫荡”中,日伪军经常轮番突然包围村庄,把全村群众集中到广场上,男女老幼分别站队,威逼指认八路军和抗日干部;供认不出,就灌凉水、压杠子、刺刀挑、火烧、军犬咬、装入麻袋摔等各种凶残手段,直到折磨死。同时,挨户搜查,奸污妇女,抢劫财物,抓浦壮丁充当伪军或服劳役。
每当遇到这种情况,人民群众总是舍死忘生地保护我们的干部和战士。许多青年妇女往往把我们的干部、战士、游击队员认作自己的“丈夫”。兄弟”、“姐妹”;有的老太太情愿牺牲自己的儿子也要保护我们的干部。安平县终家羽村,有母子俩,母亲姓范,当时30 多岁,儿子当时只有12 岁。敌人先威逼母亲指认我干部,她一口咬定“ 不知道”。接着敌人把她儿子拉出来毒打,母亲忍着悲痛,高声叮嘱儿子:“你死了也不能乱讲,可不能给祖宗丢人留骂名!”敌人威胁,利诱,把孩子打得死去活来,他始终是一句话:“ 不知道!”最后被敌人杀害了
冀中军民在两个月的反“扫荡”中,共作战270 余次,毙伤敌l 万余人,粉碎了敌消灭冀中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的企图,但我损失也十分严重。敌据点增到1635 处,公路增到6000 公里,封锁沟增到了3000 多公里,抗日根据地被分割成2670 多个小块,形成“ 格子网状”,大部沦为敌占区,各村普遍成立了保甲组织、伪自住团地方党政机关和群众团体受到很大破坏,群众伤亡和被掳走的共达5 万多人,造成了“无村不戴孝,处处闻哭声”的悲惨景象。冀中军区部队减员46 . 8 % ,冀中军区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被迫转移冀中主力部队10 余个团,有的到北岳区,有的刻冀鲁豫区冀中只留下一个24 团,还是个小团。各县、区的游击队仅能在少数村庄活动,各军分区留下的少量部队也仅能在本试很少儿小块地区隐蔽活动。冀中敌后游击战争进人了更加残酷和困难的阶段。(未完待续)
(来源:八路军太行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