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正操、程子华、杨成武:冀中平原抗日游击战(三)
渡过艰难的岁月
日军“五一”大“扫荡”后,冀中形势继续恶化,敌人更加强化了“总力战”,采取、点、线、沟、墙相结合的堡垒政策。村村建立伪政权,加强特务组织,扩编伪军,大肆抢掠,实行奴化教育。
日军狂妄地断言:冀中地区的游击战火必将扑灭,冀中百姓只能在太阳旗下当顺民,冀中平原定可成为“王道乐土”、“理想的粮仓”。法西斯匪徒的种种幻想都被我英勇的冀中人民彻底粉碎二冀中平原的游击战火不仅没有被扑灭,而且愈益炽烈地燃烧起来。
在被日军细碎分割、严密封锁、疯狂‘清剿”反复“剔抉”的冀中平原上,游击战争如何长期坚持?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和晋察冀军区,根据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针对冀中地区的严重形势,话时而下确地指出:我们在冀中有政治上的绝对优势,有广大的山地作依托,只要坚决贯彻党中央一元化领导的决定,到敌后之敌后,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游击战争,转变组织形式和斗争形式,冀中平原的斗争是完全能够坚持的。
1942 年6 月21 日,冀中区党委、冀中军区发出《关于青纱帐时期工作指示》 ,要求根据新的环境迅速转变斗争形式和组织形式,强调隐忍待机,运用两面政策,进行政治攻势。这个指示,在当时情况下是适时的,但对坚待平原游击战争,坚持武装斗争的思想不够明确7 月,彭德怀副总司令发表了《 关于抗日游击战争的几个问题》 ,强调在平原必须坚持游击战争。11 月7 日,冀中区党委作出关于冀中形势和任务的指示,明确提出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求各级党委加强对武装斗争的领导,广泛开展地道斗争,地方武装的连队改为小连大班制,大班同党政千部混合编组,坚持斗争。1943 年2 月,冀中区党委,冀中军区由程子华主持在唐县张各庄召开了会议。
这次会议总结了前一段时期坚待斗争、恢复地区的经验,并强调指出;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坚决依靠群众,紧紧掌握斗争的中心环节,把留下的一小部分主力分散到各个地区,地方党政干部和部队统一编组,展开高度分散的群众性的游击战,并与各种斗争形式相结合,来对付敌人的“总力战”。经过我党长期教育的冀中人民,把民族解放的希望寄托在共产党、八路军的身上,以身家性命保卫子弟兵.我军每住一家,房东全家动员放哨警戒,侦察敌情,传送情报。我军人员虽隐伏在室内,对敌人动静亦了如指掌,做到“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万一敌人发现我军人员,父老姊妹即挺身而出,认作自已的儿子、丈夫,任敌酷刑折磨,死不改口。深南县王家铺村的群众为掩护我军表现出惊天动地的崇高气节.日军为捕捉隐蔽在该村的我军人员,抓了村内27 个群众,以杀头威胁,要他们说出我军人员的隐蔽地点。杀了1 个,不说,杀了两个,还是不说,一连杀了14 个,英雄的人民始终只字未吐。在人民群众用血肉筑成的防线下,我军终于在各地区站住脚,扎下根。
冀中我党我军正确地掌握了对敌斗争要求上的高度坚定性和策略上的很大灵活性,既敢于在敌重兵围困下,为保卫群众利益,坚决打击敌人,又讲究战斗的艺术,坚持打巧仗、打小仗,积小胜为大胜的原则。首先打击四处抓丁、抢掠、奸淫烧杀,对群众危害很大的小股敌人。打击小股敌人的办法主要采取“挑帘战”、“院落伏击”和“捕捉战”等每当夜幕降临,身穿“夜行衣”、矫健如飞的游击战士,如从天而降地出现在敌人面前,常常一枪不发就解决了战斗。自天,以屋内院内作战场,坚决打击穿堂人户的敌伪军。等敌人掀起门帘时,隐伏的战二上突然跃出,大喝一声,就使他们束手就擒,或叫他们在刺刀和木棒下丧命。当时,还广泛地展开捕捉战,叫零散活动的敌伪军进得来,回不去。这种群众性的小型的歼灭战,使敌人无从知道兵藏何处,而又防不胜防,迫使小股之敌不敢到处横行这样也就直接地保卫了群众的利益,锻炼了群众武装,又从敌人手中夺取武器武装了群众。越打,群众的斗志越高,力量越大。
用敌人的拳头敲敌人的脑壳是冀中人民对口军斗争的又一个精心杰作。口军企图利用伪军、伪组织巩固它的统治,达到“以华制华”的目的。但由于发挥全民力量开展强大的政治攻势,分化瓦解伪组织,逐渐把大部分伪军和伪组织都置于控制之下。许多伪组织成了“白皮红心”,表面支应敌人,实际掩护抗日斗争。当日军“清剿”、“剔抉”时,“村长”用“殷勤招待”、“主动引路”的办法掩护我军安全地转移或隐蔽巡更员“平安无事”的喊声,成了我夜间活动的小分队突袭敌人的信号。我军经常通过“联络员”侦察敌人内部情况,向敌人假报清报,制造战机。许多伪军成了抗日的两面派,在封锁线两旁的伪军,有些反而被我利用监视日军的活动,使我军能在敌占区畅行无阻。由于冀中军民正确地执行了党的政策,善于把军事的和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斗争巧妙地结合起来,粉碎了日军“以华制华”的阴谋,陷星罗棋布的敌堡于我人民的海洋之中,形成一个个的孤岛,使敌人处处挨打。日军为了摆脱被动局面,又采取“驻屯清剿”的手段,调集重兵,重点突击我游击战争最活跃的地区,企图根绝八路军和一切伉日力量。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粉碎日军“驻屯清剿”的斗争中,冀中人民的天才创造~她道战,大显神威。“五一”反“扫荡”前,冀中人民就挖了许多士洞和地窖坚持斗争。“五一”反“扫荡”后,随着斗争的日益残酷,党领导人民把简单的土洞和地窖,发展成家家相通环绕全村的地道。村落地道再向四野延伸,与邻村的地道衔接起来,构成了村村相连的地道网,而且地道内设有许多秘密了望孔、射击孔,可以眼观四方,枪打八面。有的地道挖成上下两层,平行几条,设的翻日,可以上下翻,左右翻,既利于隐蔽转移,又便于出击歼敌。许多地区还把发展地道与改造村落相结合。在村的四周筑起围墙,在村内用墙堵塞街口,临街的房屋垒起夹墙,层层构筑工事;在坚固的高房七构筑房顶堡垒,各幢房屋之间架搭天桥,互相连接;各家掏墙连院,构成了房顶地面、地道和村沿、街内、院内纵横各3 层的交叉火网,再以野外地道为纽带,把村庄、野外、地道组成了一个连环的“立体”的作战阵地.敌攻我一村,各村即予支援,展开村落连环战,陷敌于层层包围之中还可以依托四通八达的野外地道封锁敌人的岗楼,实行“堵门伏击”。饱尝地道战苦头的伪军,企图以优势兵力和装备,焚毁我村庄,捣毁我地道.结果是碰得头破血流.我第10 军分区部队在雄县米家务的地道战,就是粉碎敌重兵袭击最出色的战斗之一。这次他们抗击了日军l 个大队和伪军1 个团的进攻,从村外到村内,从房顶到院内,从院内到地道,又突然从地道跳出来给敌突袭。大黑后,日军大队撤出村外,村里只留下伪军,企图第2 天再寻机破坏地道。岂料我军乘夜把伪军团团围住一阵爆破加猛攻,把伪军歼灭大半。撤出村外的日军也陷于我村落连环战的牵制,无伎可施。
在高阳县皮里村,我第9 军分区司令部依托该村地道与近千名日伪军整整打1l 天。日军使用了水攻、火玫、烟熏、施放毒气等手段,但对我都无可奈何,最后在我军里外夹击下,丢日了成百具尸体,狼狈而逃。1943 年春、夏季,主力部队转回冀中。我们的斗争更加深人,部队由高度分散作战逐渐走向集中作战。8 月.口军为“扫荡”北岳区。在冀中撤除据点、碉堡400 余个。我利用此时机,在青纱帐期间,广泛出击,转人恢复发展根据地的斗争。就在这年8 月,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根据“五一”反‘扫荡”后,冀中区的领导机关实际上都在北岳区,一时又回不了冀中,为精简机构便于集中领导,决定撤销冀中区党委和冀中军区,所辖各地委、各军分区改由晋察冀分局、军区直接领导。同时,吕正操根据晋察冀军区的命令,带领6 个团启程去晋绥区,执行保卫陕甘宁、保卫党中央的任务
在整个恢复发展根据地的斗争中,各个军分区从残酷的斗争中成长起来的县、区游击队和广大的民兵,在地区队带领下,以三级武装巾联合作战的阵势向敌进攻。民兵广泛出击,平毁封锁沟,展开破击战,围困袭扰敌伪据点。武工队插向敌后之敌后,打击小股出扰之敌,发动和组织群众,争取瓦解伪军组织.主力部队则穿插于敌之点线之问袭取敌伪据点,消灭驻守之敌,以伏击手段消灭运动之敌。我进攻矛头所向之处即形成对敌人的包围,并动用优越的群众条件,绝对的政治优势,封锁敌人,欺骗敌人,造成敌人的错觉,把敌人变成聋子、瞎子之后,才挥拳猛击.这就使冀中平原游击战争取得了主动,在战争过程中创造了许多神话般的奇迹。
著名的“斧头战”使日军闻风丧胆。我军曾利用敌人抽派木匠修碉堡的机会,让部队人员化装成木匠,带着锋利的斧头进人敌碉,抓住敌人晚上不敢睡觉要在白天睡觉的时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挥斧砍杀熟睡的敌人,夺占碉堡。
化装袭击的运用更是奥妙无穷。利用敌人的各种矛盾和弱点,有时化装日军袭击伪军,有时化装伪军袭击日军,有时化装这一部分日伪军袭击那一部分日伪军,使敌人真假难辨,经常中计。我军曾以化装出殡的妙计巧歼日军,在特制的棺材里藏着机枪,部队人员化装成抬棺材的,穿孝袍送殡的 … 为敌人摆下迷魂阵。突然一阵猛打,将敌全歼。有时化装娶亲的,诱敌出碉,将之歼灭。还广泛地利用我在伪军、伪组织中的“内线”关系为内应,采取里应外合的手段袭取敌碉。有的则乘我军胜利的声威,对孤立、动摇的敌人据点碉堡,采取政治攻势配合军事围困、威胁,将敌逼退或消灭。在青纱帐季节,各地游击队更是神出鬼没地打击日军,使日军惊魂未定,风声鹤映,草木皆兵。
日军愈来愈清楚地认识到“支那刁民的捣乱,是他们惨败的根源。于是又开展起“新国民运动”,推行“反共誓约”,组织伪联庄,与我争夺群众。首先在任丘、高阳地区作“突击尔范’,圈了群众3 万多人,妄图以活埋、投井、挖心、挂头、饿饭、断水等恐怖手段,迫使我抗日群众成为效忠“皇军”的 “新国民”。但是,在英勇不屈的冀中人民面前,日军的一切伎俩都只能是“搬石头打自己的脚”。
1943 年底,群众性的游击战争已发展到只要枪声一响,四面八方的民兵便不约而同地向枪响的地方围过去,协助我军,消灭敌人。日军的细碎分割已被打破,被迫由“一县联防”到“数县联防”。而我军随着力量的不断壮大,作战规模亦不断扩大,从一个地区的三级武装联合作战,到几个地区的主力协同作战,不断加强进攻威力,有些地区成片地扫掉敌之据点。当根据地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即转人以巩固为主,到新区巩固起来可以作为依托时,再进一步向前发展.巩固与发展相结合,有的地区在发展中求巩固,或在巩固中求发展军队所到之处,党政民工作即全面展开,发动群众,除奸肃特,建党建政,贯彻减租减息,发动群众互助互救,扩大民兵,发展地道。部队则轮番整训,交替出击。这样,千万人的心凝成了一股震撼山河的抗日力量。原野上,一队队的民兵在警惕巡逻紧张操练,各村的地道、交通沟飞快地向四外伸展,座座村庄都成为战斗的堡垒。人民群众的充分发动,民兵的不断扩大,使主力部队得到源源补充。在根据地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我军仍能集中主力作战,战争的主动权进一步为我掌握.19 44年l 月下旬,我9 军分区部队在白洋淀以南地区,两周内作战14 次,攻克、逼退敌点碉40 处,并袭人安新县城。2 月中旬,我9 军分区部队连克点碉11 处,相继开辟赵县、元氏、宁晋地区的下作。3 月,7 、8 军分区连克敌据点34 处。6 月,在保卫麦收战役中,各军分区广泛发动攻势,共作战100 多次,攻克和逼退敌点碉32 处,毙伤俘日伪军1 400 余人。
(三)冀中平原抗日游击战的最后胜利
1944年9月,根据党中央指示,晋察冀成立冀晋、冀察、冀中、冀热辽4 个区党委、行署和二级军区。任命杨成武为冀中军区司令员,林铁为冀中区党委书记兼冀中军区政治委员,李志民为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沙克为军区参谋长,同时任命罗玉川为行署主任,10 月,冀中党政军领导机关回到冀中,直接领导恢复和巩固发展冀中根据地的斗争。
组织“拳头”,大力发展根据地
冀中区党委和军区、行署队复后,确定的斗争方针,除了继续放手发动群众进行游击战,特别是地道战,以及把武装斗争与党的敌伪军政策和革命的两面政权旧相结合以外,还强调组织“拳头”,准备游击战向运动战转化,巩固、发展、扩大根据地,变游击区为巩固的根据地,积极为战略大反攻作准备。如何把“拳头”组织好,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冀中区党委和军区及时地研究和决定了这个问题,并积极地进行工作。首先,冀中军区成立练兵团,由6 军分区的第31 区队,7 军分区的第犯区队,8 军分区的第37 区队和9 军分区的第24 团组成。练兵团团长、政委由杨成武兼任,军区副参谋长黄寿发和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王奇才分别兼任副团长和副政委。为了统一作战思想,加强战术训练,培养战斗作风,军区又把各军分区的教导大队集中起来,组成一个教导团,在平汉路西专门轮训班长和连排干部.同时,陆续将各地区队扩编为主力团,各军分区的游击队也按照军区的指示扩编为地区队,区游击小队扩编为县游击大队。除此之外,还采取了游击队向正规军转化的一系列措施,各军分区还广泛地开展练兵运动,针对日伪军在城镇设防的情况,举行坑道爆破训练班,开设黑色炸药工厂,为攻坚作准备。对于各级指挥员,军区还特别要求他们注意运用毛主席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思想指挥作战,敢于超越地区作战,敢于打大仗,敢于整个营、整个团地吃掉敌人,以夺取更大的胜利。从1944 年冬天到1945 年春天,冀中军区有了5 个主力团,各军分区也有几个地区队,这样,“拳头”就比较大了。然后,三级武装紧密配合,挥拳猛击,进行了若千战役,使冀中平原的游击战一步一步地取得了主动.
1944 年11月开始,全区部队,轮番进行了军事政治整训。军事训练以技术为主,战术为辅.政治整训,主要是加强抗战到底的政治思想教育,克服部队中政治工作簿弱的缺点,加强党在部队中的绝对领导。这次军事政治整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所有部队、民兵的政治思想觉悟和军事技术水平,都有显著提高,有效地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
势如破竹的五个战役
1944 年冬天,日军已面临总崩溃的前夜,但仍疯狂挣扎,调集人量伪绥靖军,不断向冀中反扑,其重点是大清河以北地区。当时情况很紧张,为迎接新的斗争,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必须进一步壮大“拳头’,提高部队战斗力,积极准备从游击战向运动战的战略转变。
在实行战略转变的过程中,我们遵循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把各地区的游击队逐步地上升为各军分风的主力,把地区队变为野战团,把县游击队提升为地区队,把区游击队变为县游击队,一步一步往上提。把各军分区的主力部队集中起来进行政治整训和军事训练,进行千部轮训,开展大练兵运动.用毛主席的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思想教育部队,统一作战指导思想,统一作战要求和战术动作。
1945 年春天,毛主席发出了“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的号召.鼓舞了冀中的全体军民。冀中区党委、军区、行署立即决定在全区范围内进行扩大解放区的战役战役的总方针是:发挥人民战争的威力,选择时机,集中兵力打歼灭战,以军事打击与政治攻势相结合,先由西而东,从白洋淀指向渤海边;尔后由南向北,席卷北平以南,天津以西,进而穿过永定河、子牙河,切断北宁线、津浦线,协同冀热辽、冀察部队夹击平津。整个战役以攻克平大公路上敌人的坚固据点辛中释的胜利,揭开了序幕从4 月13 日至7 月18 口,我军连续展J 下了任丘、河间、文安、新镇、安平饶阳、子牙河东和大清河北5 个战役。这5 个战役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极为紧凑而又有节奏地向前发展。当序战告捷,攻下辛中骤后,即乘胜集中89 两军分区的主力突然包围任丘、河间两县城之敌,经7 昼夜激战,攻下任丘.继克河间,切断了平大公路,打通了大清河至淖沱河之间的联系,巩固了东进北上的后方在围攻河间之际,即转移9 军分区的兵力于津西、平南接合部文安、新镇,发起文、新战役,同时以7 军分区部队展开安平、饶阳战役,使敌首尾不能相顾。在文、新战役中,以8 、10 两个军分区的部队分头插向大城、翱县,作两翼配合,而以9 军分区的全部兵力实行中央突破,强攻新镇、文安拿下文安、新镇,就打开了向平津发展的走廊,进一步威胁津浦路和大津安平、饶阳战役,则由围攻转人伏击,尔后又转为围攻先以6 军分区的主力袭击深县、晋县、辛集、石家庄,吸住各点之敌,而以7 军分区的主力和8 军分区的部分兵力围困安平、饶阳,采取“围三缺一、网开一面”的战术,乘敌逃窜时,集中兵力于韩村铺伏击,将其歼灭大半,乘胜攻克安平、饶阳,拔掉了日军在淖沱河以南的最后据点,将根据地扩展到沦石公路和德石路一带。这时日军企图依托子牙河和津浦路两条封锁线,挡住我之攻势,确保大清河以北、天津以西、北平以南和子牙河以东地区。为了粉碎敌人包围,我军立即发起子牙河东战役,首先向敌子牙河防线的中心子牙河镇开刀。为了攻其不备,采取了奇袭手段,先以8 军分区的部分兵力围攻滩里镇,吸敌南顾,以9 军分区的主力在暴风雨之夜,乘船由文安起航,通过文安洼25 公里的水面,一举袭人镇内,全歼守敌,并拔掉了周围的碉堡。接着,我们挥兵南下,解放了大城、献县。当敌人与我周旋于了牙河沿岸时,我又以津南支队跨过津浦路,开辟了天津以南的广大地区。子牙河东战役刚结束,又挥戈北上,展开大清河北战役,横扫平南、津西诸据点。大清河北地处平、津、保3 大战略要点之间,敌人在北(平)霸(县)、〔 天)津霸(县)公路沿线配有所谓“华北精锐”的伪绥靖军守备,自我吹虚万无一失。这一战役,我实行了对敌全面箱制,重点突击。以11 军分区琢(县)良(乡)宛(平)支队、津南支队,分头插至平、津近郊,迷惑平、津之敌;以7 军分区部队攻人安国,籍制保定之敌;以6 军分区部队肃清赵县、宁晋周围之敌据点,威胁石家庄;以8 军分区部队进逼津浦线上的沧县、泊镇。把敌人弄得迷惑混乱之后,以9 军分区的全部兵力为右纵队,突然奔袭津西胜芳、信安、堂二里,将其紧紧包围,立即转人强攻,全歼伪绥靖军第7 集团军指挥所、伪治安军19 团、伪保安队1 个大队,同时,以10 军分区的全部兵力,并加强以总预备队为左纵队,围攻牛沱、霸县、南孟、渠沟、独流诸点,粉碎了敌之重兵增援,取得了歼敌大部的战果。
这5 个战役,“拳头”使用的总方向,始终只有l 个,就是敌之突出部、接合部、翼侧等弱点和要害。又从多方面籍制了敌人,陷敌于迷惑、混乱、恐慌的困境之中,这就保证了我军行动的秘密和战斗的突然。在战术使用上,将奔袭、围攻、伏击灵活结合,使被围之敌跑不了,援敌进不来。同时充分发挥了政治攻势的威力因而就势如破竹,无往不胜。在5 个战役中,冀中党政军民在区党委统一领导下全力以赴。兵马未动,到新区工作的党、政、民干部已配备齐全。武工队已深人敌后,查明敌情。男女老少都投人了支援前线的热潮.有些正在举行婚礼的青年,不约而同地说:“打完鬼子再人洞房”戴着红花就走向战场.队伍出动时,前面走的是主力部队、游击队,紧跟着是广大的民兵,随后是有组织的广大群众,扛着担架,推着粮车,浩浩荡荡。当我军围攻敌人时,强大的民兵和群众队伍,连营数十里,使敌人胆战心惊。在作战中,民兵和群众协助我军挖战壕,打坑道,冒着敌人的炮火抢救伤员,把烙饼、鸡蛋送进堑壕部队一有伤亡,民兵就立即扑上去,加人战斗行列。
英雄的人民、英雄的人民子弟兵,在冀中平原上布下了层层火阵,任凭日军这匹凶恶的野牛左冲右突,也逃脱不了被烧死的命运。
这时冀中根据地己扩展到北平、天津近郊和津浦路到渤海边的广大地区,全区已有12 座县城,近900 万人口。
在这5个战役期间,伴随着军事斗争的胜利,冀中区党委和行署加强了城市管理工作,部队也获得了一些人城工作经验。其中最主要的是教育部队、战士和群众认识到城市属于人民,树立打开城市要保护的思想。为使日军得不到喘息之机,于8 月中旬又组织了安(国)博(野)摇(县)战役。部队刚刚展开,从延安电台的广播中收听到苏联对日宣战,党中央、毛主席发布的对日寇最后一战、实行全面反攻、收复全部失地伟大号召的消息。全军上下,欢声雷动,斗志冲夭。为了战争的彻底胜利,英雄的冀中人民把最优秀的儿女充实子弟兵,冀中平原上到处是“胸戴大红花,光荣把军参”的动人情景。在很短时间内,冀中军区由9 个主力团扩大到26 个团,在大清河两岸万民欢呼声中,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天津、保定等地挺进。
冀中军民在8 年抗战中的英勇斗争,充分地说明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人民战争的伟大;最深刻地教育我们:只要坚决执行党中央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紧紧地依靠人民群众,我们就能够克服任何艰苦困难,战胜任何强大的敌人,从胜利走向胜利。
(1987年春定稿)
(来源:八路军太行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