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摄影团探访八路军老战士的故事
3月4日,我市摄影师戚辉又与公益摄影团的队友们带着生活用品,驱车270公里,慰问了丰润区王各庄的刘沛玉、玉田小稻地村的刘荣勋等冀东八路军老战士。像这样探访抗战老兵,他们已经坚持了两年半。
戚辉是我市联通公司的职工,他的父亲是转业军人,晚年因病丧失生活能力,戚辉的哥哥放下生意,专心照顾父亲长达9年,直到父亲去世。哥哥的孝心深刻影响着戚辉,9年间,他用近3万张照片把哥哥陪伴父亲的点点滴滴拍进摄影作品,也把孝顺父母的良好家风融进血液。
2014年7月,戚辉听说玉田县鸦鸿桥镇住着一位抗战老兵,他觉得应该去做点什么。戚辉辗转找到这位老人,得知老人名叫王永贵,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立了很多战功。老人向戚辉讲述了当年日军如何残杀中国百姓、八路军战士如何舍生忘死为国奋战,并从柜子里拿出层层包裹的奖章和证书,摆了一桌子,这些往事和荣誉,老人甚至没对自己的儿子讲起过。戚辉受到很大触动,他决定用镜头去记录抗战老兵这一群体舍身救国的英雄壮举和不计回报的奉献精神。戚辉把对家人的小爱升华为对老战士的大爱,带领40多名摄影爱好者组成的公益摄影团队,开始了寻访冀东抗战老兵之路。
家住滦县九百户镇赵家沟村的张珍老人,在1943年被日军抓到据点,遭毒打、灌辣椒水、烟头烫等折磨,但英勇不屈,始终没有透露党的机密。老人退伍返乡后,尽管生活清贫,但无怨无悔,现已96岁高龄,患了皮肤癌,儿子已去世,老人由儿媳照料,生活非常困难。戚辉和队友们先后6次去看望老人。
左庭权老人曾是冀东军区第十七军分区副政委曾辉的警卫员,在烈士陵园祭奠老首长时与戚辉偶遇,老人当时已被确诊为淋巴癌晚期,由儿女搀扶着站起来到首长墓前献花,老人说:“老首长,我感谢你带我走上革命道路,我最后一次来看您了。”那情景让戚辉潸然泪下。当他和队友们再次回访时,老人颤抖着向来访者敬了个军礼。从老人家中出来,大家都泪流满面。
就这样,戚辉和队友们用镜头记录下一位位耄耋之年的老战士,通过老兵们的口述生动还原那段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每次寻访,戚辉都不在老兵家中吃饭,半路吃点干粮,喝点瓶装水,长时间下来,他得了胃病。有一次,戚辉的胃病犯了,浑身发软,队友劝他:“病成这样,先别去了。”他说:“不行,约好了就一定得去,这次不去,以后就不一定能见到了,我不想留下遗憾。”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戚辉说,两年多来,他一直感觉在跟时间赛跑。有一次,由于下大雪道路被封,他们推迟了行程,一周后赶到时,原本想要慰问的抗战老兵已得了脑中风住进ICU重症监护室;还有一次,前一天与一位老兵约好见面,第二天下午两点赶到时,老人已于当天清晨去世。今年大年初四,他又得到消息,张柏起、王世厚、周景华3位老八路都已经先后辞世。
“每一次听到老兵辞世的消息,我的内心就越发沉重,并感到时间紧迫,我采访的老兵年龄最大的98岁,最小的也87岁了,我停不下来,我们每去一次,就给他们带去一次慰藉,能多看他们一次,就再多看一次,老英雄们应该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戚辉说,他和队员们几乎放弃了所有节假日的休息时间,一直奔波在探访老兵的乡间小路上。
两年半来,戚辉发起的唐山公益摄影团成员发展到70多人,足迹遍及京津冀的27个县(市)区,自费行程3万余公里,慰问并拍摄了191名抗战老兵。每到一处,他们都倾听老战士讲抗战故事,抢救抗战历史资料,记录老战士生活现状。采访过程中,他们为无儿无女、终身未娶、儿女早逝的刘沛玉、刘荣勋、张珍、李永昌等生活条件差的老战士自费购买防寒服以及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并向社会募集善款,捐赠钱物共计7万余元。他和公益摄影团成员们的大爱精神也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公益摄影团微信公众号从去年10月设置打赏功能后,收到海内外众多爱心人士打来的赏金,至今已有7000多元,他们把每一笔赏金都用在了慰问和救助冀东老八路的公益活动上。
2015年,公益摄影团在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的资助下出版了《永不褪色的记忆——冀东八路军老战士风采录》专题画册;在路北区政协和市委宣传部的支持下,举办了“永不褪色的记忆”专题摄影展;在爱心企业的资助下举办了“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被市文明办命名为唐山市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戚辉本人被授予“唐山市最美志愿者”荣誉称号,并荣获2015年度“中国网事·感动河北”十大人物称号。
一个民族要尊重历史,一个时代要敬畏历史。“我们的行动,就是为了给社会留下一份真实生动的史料,让抗战精神得到传承,也让老兵们在有生之年感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尊重。”戚辉说。
(时间:2017-03-06 来源:环渤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