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八路军口述

只为一份敬意 三门峡男子照顾抗战老兵夫妇15年

        15年前,面对孤苦无依、年近八旬的抗战老兵王更志夫妇,渑池县天池镇藕池村的刘小上说:“你们就是我的父母!”15年来,刘小上坚守诺言,无怨无悔地为老人尽儿女之孝,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一诺千金、什么是人间大爱。

        3月12日上午,记者来到藕池村。说起刘小上,村党支部书记黄令军赞不绝口:“他真是一个好人,能坚持十几年为非亲非故的一对老人尽孝,真的让人感动。”

        来到刘小上家,记者见到了王更志夫妇的养女程爱玲。程爱玲今年62岁,家住山西省长治市农村,这次专程来看望卧病在床的养母。面对记者,她眼含热泪地说:“我离得远,这些年多亏刘大哥照顾我爸妈。”

        刘小上今年65岁,渑池县段村乡段村村人,曾经是段村乡供销社的职工。20世纪90年代中期,供销社破产,他下了岗。为了生计,刘小上和妻子王小盘走街串巷摆地摊,做起了小生意。

        2002年,刘小上夫妇在天池镇藕池村赶集时,认识了年近80岁的王更志、程英地夫妇。攀谈中刘小上得知,王更志生于1924年11月,曾是晋冀鲁豫太岳军区的一名抗日老战士。1947年11月在战斗中负伤致残,后在山西省长治市光荣退伍,并与当地姑娘程英地结婚。王更志成婚多年一直没有生育,一位曾与他一起出生入死的老战友便把自己的女儿过继给了他,起名程爱玲。王更志将程爱玲抚养成人,待其在当地结婚成家后,便带着程英地回到了日夜思念的家乡——渑池县天池镇藕池村。

        随着交往的逐渐深入,刘小上夫妇对回到家乡却无人照顾的王更志夫妇充满同情。一次,王小盘到王更志家中看望老人,闲聊时,程英地提出希望王小盘能做自己的干女儿。善良的刘小上夫妇看着两位老人孤苦无依,便承诺为他们尽孝。从那时起,刘小上夫妇便担负起了赡养王更志老两口的责任。

        由于两位老人年岁已高,经常生病,连一个照看的人也没有,所以刘小上夫妇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经过商量,两人于2004年8月举家搬到了藕池村,并把户口迁到王更志夫妇名下,与两位老人同吃同住,像对待生身父母一样照料老人的饮食起居。

        2006年,王更志患脑梗瘫痪在床,连话都说不清楚。老人住院期间,刘小上夫妇每天都在老人身边尽心照顾;出院回家后,刘小上坚持每天给老人擦拭、按摩身体,忙完农活一回来就陪着聊天给老人解闷,一有时间就搀扶老人锻炼恢复;老人想吃啥,他总是尽量满足,从来不嫌麻烦。2010年冬,86岁的王更志去世,刘小上夫妇披麻戴孝为其料理了后事。

        不幸的是,就在王更志去世前的两个月,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程英地身受重伤,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而此时,刘小上夫妇又添了孙子,王小盘不得不到县城帮忙带孙子,伺候程英地的重担自然就落到了刘小上的身上。程英地卧床至今已经7年,刘小上给老人喂吃喂喝、嘘寒问暖,照顾得无微不至,老人从来没有生过褥疮。晴天时,院子里永远晾晒着老人用的尿片;阴雨天,刘小上就用火把尿片一片片烤干……

        刘小上说:“‘嘴上一句话,地上砸个坑’。既然我们认了两位老人做父母,为他们养老送终就是我们的责任。我也有儿女,我也有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我现在得做出榜样来,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儿女才会孝敬我。”

        王更志老人已经去世7年了,但刘小上夫妇还把老人的兵役证、退伍证、军残证、抗日纪念章等物件小心翼翼地保存着。刘小上说:“这不光是老人留给我们的一点念想,也是我们一家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东西可以让后人感受到信仰的力量、自强的精神,理解和平与自由的珍贵。”

        15年精心照顾老人,并不求得到任何回报,刘小上夫妇到底图什么?“就为一份敬意,记住和传承抗战老兵的精神。也是为了一句承诺,做人要言而有信!”刘小上的回答真诚而让人感动。

        (时间:2017-03-17    来源:三门峡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