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元宵节,这群“90后”官兵和90岁老兵团圆了
元宵节,一群“90后”官兵为90岁抗战老英雄送去青年官兵的崇敬
他们曾是少年,在国家民族存亡之际,毅然决然投入保家卫国的战场,与日寇殊死拼杀;他们曾以血肉之躯为中华民族抵挡侵略者罪恶的子弹。他们就是抗战老英雄。光阴荏苒,老兵垂暮,终将成为历史。记住他们,就是对历史的尊敬。
时光如梭,有些事情,我们还没来得及去做,他们就又一个一个离开了这个曾经保卫过的家园和土地。时间一点一点流逝,也许某一天当你突然想去看看曾经牵挂过的老英雄时,才发现他已离我们去……
战士们为老红军家装饰营院。
又是一年元宵节,月圆灯圆人团圆。3月2日上午,西部战区空军参谋部某部20余名官兵来到四川省军区某干休所,和10余名抗战老英雄同台话传统,共庆元宵佳节。
一大早,官兵们就来到干休所老英雄居住的营院进行简单布置。在文化活动长廊里,战士们在过道旁挂起了大红灯笼和字谜,引来许多老英雄驻足灯下,或苦思冥想,或恍然大悟,活动还未正式开始就已充满了欢声笑语,洋溢着祥和喜庆的气氛。
挂灯笼,庆元宵。
警卫战士为抗战老英雄表演警卫拳。
在文化长廊下,战士们围坐在老英雄身边,一起聆听90岁高龄的抗战老英雄柴玉明讲述革命红色故事。老人回忆道,最难忘的是参加濮阳那场战斗,打得非常激烈。“当时我们一个连和日军一个营打,惨得很啊!弹药全部打光了,我周围全是战友的尸体。连长和指导员全部都阵亡了,活下来的没几个……”“战争时期,我们那些牺牲的战友大多都是十七八岁,我活了下来,而且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可他们却一天幸福生活也没过上!” 他激动地说着,不禁热泪盈眶……
战士王新成演唱京剧《智取威虎山》片段。
女兵向瑶表演舞蹈《潇洒女兵》。
文化广场前,由战士们自编自演的文艺小节目吸引着老英雄的目光。由某勤务营警卫连战士们表演的“空军警卫拳”拉开了演出序幕,战士们虎虎生风的拳脚和嗷嗷叫的吼声,令老英雄们似乎看到了当年十八九岁时的自己。山东籍新战士王新成演唱的京剧《智取威虎山》,博得老英雄们阵阵喝彩,大家纷纷要求再来一曲。深情悠扬的吉他弹唱《十五的月亮》,为这个元宵佳节增添了浓烈的节日氛围。《军中绿花》《当那一天来临》和《潇洒女兵》等文艺节目陆续登场,而紧接其后的书法演示掀起了全场高潮。战士卜令军自幼酷爱书法,带着笔墨参军后成为连队小才子。老英雄们连连称赞小卜的笔墨具有较高功底,纷纷竖起大姆指为他点赞。
赵方达、王晓哥吉他弹唱《十五的月亮》。
警卫战士卜令军现场为大家写对联。
当听说88岁的抗日英雄李如密因腿病原因,不能出门来观看慰问演出,官兵们主动到李老家中看望,并为其献上文艺节目和节日祝福。当大家围着李老要听抗战故事时,老英雄深情追忆起那段峥嵘岁月。李老出生于山东临沂,12岁参加当地武工队,15岁参加八路军,17岁就加入党组织,先后转战于江西、云南、湖南、辽宁、四川等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英勇参战,多次负伤,多次立功受奖获表彰。“我那时候就是一心想要参军,把小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回忆起那段烽火岁月,老英雄那爬满皱纹的脸庞满是激情。虽已记不清细节,但是老兵那一腔爱国热血却深入骨髓。他激动地说:“你们来听我讲故事,我很高兴,你们没有忘记我这个抗战老兵,我更高兴。”
全家福。
当大家还沉浸在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中,一碗碗热气腾腾的汤圆端了出来。有了官兵们的陪伴,这个元宵佳节,李老心情特别愉快,他不停地嘱咐大家多吃点。
“每一位抗战老英雄的经历都是一个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每一位老兵的名字都是一个国家不可忘却的记忆!”教导员王磊说,“在元宵佳节这个万家团圆的日子里,来看望这里参加过抗战的老英雄,给他们带去新时期军人的温暖,是我们应尽的责任。正是因为有了老兵们当年的浴血奋战和辛苦付出,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聆听老英雄李如密讲抗日战争故事。
老八路李如密回忆起往事不禁留下了热泪,班长赵方达为他擦拭眼泪。
李老给战士们看他年轻时的照片。
李老最爱听京剧,战士王新成立即来一段。
战士们和老英雄一起吃汤圆,共庆元宵佳节。
向老英雄致以崇高的军礼。
(时间:2018年3月2日 来源:中国空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