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八路军口述

缅怀峥嵘岁月,传习革命精神:听抗战老兵讲过去的故事

      一枚枚军功章诉说着烽火连天的岁月,一段段记忆连起来是激情燃烧的革命印记,战争时代的前方是老一辈革命家的奋勇斗争;一次次抢险救灾冲在前线,一回回保障防线站立在最危险的一侧,盛世安稳背后是军人战士在负重前行;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太平盛世,汗水和老茧保障着一方安稳,展现都是中国军人如松柏般坚毅的品格。

  在八一建军节即将到来之际,大众网城阳新闻中心开展“传习革命精神”专题采访,听抗战老兵讲述过去的故事,传习顽强、勇敢的革命精神。

崔立德老人与文奶奶

崔立德老人的军功章

崔立德老人的行军箱

徐兴焕老人

陈玉芝老人

      一枚枚军功章诉说着烽火连天的岁月,一段段记忆连起来是激情燃烧的革命印记。在城阳颐德康复中心有四位抗战老兵,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岁月守护着党和国家,与成千上万的革命战士一同浇筑起祖国安稳的钢铁长城。

      “我1947年1月入党,1949年1月参军,当时我18岁。” 文乐英是四位里唯一一位女性老兵,1931年出生于烟台蓬莱,今年已87岁高龄。“我14岁那年当了儿童团的指导员兼团长,平日里就站岗、检查过路人,遇到有嫌疑的,就送到民兵那里,敌人经常伪装,谎称自己是地下工作者,拿证件又拿不出,我们就要把他送到民兵那里,有的胆子大的就威胁我们,说如果敢带去民兵那里,就把我们杀了。”后来文奶奶入了党,参了军,辗转调到莱阳陆军军区枢纽部机要室工作。文奶奶说:“我这不算啥,我老伴还打过仗,真刀真枪和敌人斗争,也在战场上受了伤,他那时候才是真的危险。”

      文奶奶的丈夫就是崔立德老人,1941年参军的他,参加过即墨灵山战役、青岛战役等,也是在即墨灵山战役中光荣负伤的,至今在大腿处还有一颗弹孔。老人目前已基本不能进行语言表达,但是当有人提到抗日战争时,老人还是会神色激动,嘴里呢喃着。

      据文奶奶复述说:“在灵山战役的时候,咱只有3个连,日本确有3个团,把整个灵山岛围起来了,牺牲了太多人,老头子能说话的时候不敢提这个事,一想起来就掉眼泪。当年,他中枪后,还和日本人近距离厮杀,那日本人一边掐着他脖子一边骂,他团长听见叫骂声,才看到他被掐着脖子,冲过来杀了那日本人救了他。得救后被送到附近的山洞里,部队给他留下了两颗手榴弹,一颗炸敌人、一颗自杀。那时候条件太差,没有消毒水、药品什么的,就用盐水洗伤口,妇女救助会的给他送饭、照顾他。”说到这里老人特意从床头那只旧行军箱里拿出崔大爷的部分勋章,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70周年纪念章以及其他三枚勋章,虽然有的勋章已褪色,但一枚枚勋章传递的革命精神依然耀眼夺目。

      四位老人中年纪最大的是徐兴焕老人,今年已96岁高龄,城阳红岛人,在即墨物资局退休。老人说:“最初想拿枪上战场,但是组织没批准,安排我从事地下党工作。既然入了党,就是服从组织安排,组织让去哪就去哪。”就这样,徐兴焕成了一名地下工作者。“我的任务就是从青岛运送医药用品、军需物资等到海阳。当时海阳解放了,但是这些医药用品缺乏,没有办法只能从青岛运,但是青岛那时还没解放,只能偷偷的运。陆地被封锁了,只能从海上。我们那个地方都是渔民,就用自己家七米长的小船,表面是商人运送柴米油盐日常用品,实际上把医用物资等装在船的夹层里,运到海阳。”

      老人虽年事已高,但当说起过往,思维清晰,表达清楚。“地下工作者不比上战场的轻松。我们虽然用渔船但是也有敌人盘查,所以一方面我们不能让敌人发现我们偷运这些医药物资,另一方面还要躲避自然灾害。我的一个战友,在运送过程中,被敌人发现了,驾船逃跑的时候翻了船,牺牲了,才25岁啊。”说着,老人忍不住掩面哭泣。

  曾是海军枪炮部门长的陈玉芝老人,安徽人,正营级干部,今年83岁,196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青岛3号码头参军,老人虽未打过仗,但在保卫国家领海安全、护航等任务中表现突出,多次荣立二等功、三等功。老人说:“虽然没打过仗,但是一天也没松懈过。时刻准备着,保卫国家和人民,巡视领海,为船只出海护航等,一般2、3年才能回家一次。”当问起万一敌方的枪炮打到船上怎么办时,老人笑着说:“不怕!他打我们 ,我们用枪炮也打他,他打不着。”在那个枪林弹雨的年代,对于战士来说没有怕与不怕,只要迎头而上,为了保卫国家、人民,坚持到底!

  虽然四位老人讲述了各自的经历故事,但都传达了一种坚定的革命信念,为了国家和人民,勇往直前,不怕牺牲。战争或许已经远去,但激昂、奉献的革命精神永不褪色。

    (时间:2018年8月1日    来源:大众网    作者: 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