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94岁老兵传递和平接力棒纪念抗战爆发
抗战老兵王生讲述那段峥嵘岁月
7月7日上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公祭广场来了100多名小学生,聆听原八路军教导一旅抗战老兵王生讲述那段峥嵘岁月。82年前的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昨天,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2周年”活动。
诵读抗日英雄家书,重回烽火岁月
上午8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2周年”活动正式开始。迎着朝阳,100多名小学生礼敬国旗,齐唱国歌,对在抗日战争中舍身取义保卫祖国的中国军人致以敬意。
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众多中国军人前赴后继,保卫祖国,家书成了他们传递情感的主要途径。活动现场,4封抗日英雄的家书把人们带回到那段烽火岁月。
“志兰,‘春季攻势’作战已爆发,这将影响日寇行动及我国国内局势,国内局势将如何变迁不久或可明朗化。我担心着你及北北,你入学后望能好好地恢复身体,有暇时多去看看太北,小孩子急需人照顾的。想来小北长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她在保育院情形如何?……”这是左权将军殉国前写给妻子的家书,那时他已经和妻子分别21个月了。
战时,无数的战士靠着纸和笔表达着家国情怀。一位参加南京保卫战的将士,出征前给妻儿留下了一封家书。“不灭倭寇,誓不生还。国将不保,何以家为?”他就是第八十七师259旅少将旅长易安华,参与了南京保卫战中最惨烈的光华门争夺战,牺牲的那一年他才38岁,小儿子只有10个月大。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展厅内,陈列着易安华将军遗像。
抗战老兵传递和平接力棒
在活动现场,学生的队列中还站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他是原八路军教导一旅二团抗战老兵王生。
今年94岁的王爷爷精神矍铄,讲话铿锵有力。他对现场的学生说:“希望你们勇敢,也能不怕吃苦不怕牺牲,信念永远坚定。保卫祖国的和平与安定。”
1938年初,王生才12岁,他的家人和很多乡亲都被侵华日军杀害,家里只有他和姐姐幸存下来。这以后,王生就一直想着为家人和乡亲们报仇,1940年他在淮海地区参加了八路军。他回忆道:“战争年代条件很艰苦,我们曾一夜急行军就要走70里以上,路上还要消灭好几百名敌人,一边行军一边打仗,走得脚上全是大血泡。”
听着王爷爷的讲述,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随后王爷爷将代表“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的接力棒传递给了学生代表。
来自琅琊路小学的王嘉伟说:“听着王爷爷的讲述,感觉到战争年代的生活很艰苦,我们应该要珍惜现在的生活,要珍爱和平,不要再多流一滴血。”
希望青少年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今天参加这个活动感觉很庄严。我们新一代的少先队员要记住历史,珍爱和平。”琅琊路小学学生王若涵说。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张建军表示:“每年,纪念馆都会和所有的抗战馆联动举行‘七七事变’的纪念活动,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了升旗活动,有大量的青少年参加,主要目的就是希望把这段历史记忆传承下去。激励他们在今天更加努力,把国家建设得更强大。不让过去这种悲惨的事情再发生。”
现场张建军向学生代表赠送了代表和平的紫金草徽章,他说:“不论是朗诵抗战老兵的家书,还是向学生赠送紫金草徽章,想表达的都是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时间:2019年7月8日 来源:现代快报 作者:刘畅、徐梦云、顾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