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八路军口述

盐山百岁抗战老兵,两次死里逃生,希望把事迹拍成电影

      谁能帮助盐山百岁抗战老兵实现心愿?

      “老人目前最大的心愿,就是愿意将自己和战友们抗战的真实故事,拍成一部电影。”盐山百岁抗战老兵张元庆的儿媳孙玲说,老人时常回忆起抗战的峥嵘岁月,不时想起曾经的战火、战友,他曾多次提到,趁自己健在,愿意看到一部以自己为原型的抗战片,通过电影形式真实记录抗战历史,再现当年的烽火硝烟,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年轻人,真正明白战争的惨烈残酷,铭记历史,珍惜当下来自不易的幸福生活,心怀感恩,努力工作,回报社会。

      “老人目前最大的心愿,就是愿意将自己和战友们抗战的真实故事,拍成一部电影。”盐山百岁抗战老兵张元庆的儿媳孙玲说,老人时常回忆起抗战的峥嵘岁月,不时想起曾经的战火、战友,他曾多次提到,趁自己健在,愿意看到一部以自己为原型的抗战片,通过电影形式真实记录抗战历史,再现当年的烽火硝烟,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年轻人,真正明白战争的惨烈残酷,铭记历史,珍惜当下来自不易的幸福生活,心怀感恩,努力工作,回报社会。

      老人的儿子张立平介绍,凡是晴天,张元庆老人下午2时左右都要由家人陪着到街上晒晒太阳,下午4时前,就回到楼上。

      休息一会儿后,自己就住着拐棍在室内走一走,然后坐下来看看电视,和家人做做所谓的“拍手操”。

      我们看到,儿媳孙玲提示老人拍手,两人一边喊着“一、二、三·······”,一边各自拍手。连拍30下,老人乐呵呵的。

      孙玲说:“老人平常就喜欢看抗战的影片,《宜昌保卫战》《战火兵魂》《我的抗战之铁血轻骑兵》《铁道游击队》等等,他都看过。每天晚上从7点到9点,老人都要我们给他调出抗战片来,在这个时间段,电视基本就为他服务。

      抗战老兵张元庆,是盐山县常金乡贾金村人,出生于1920年6月6日,1940年入伍,1941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多次参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因战致残被评定为三等甲级,曾担任渤海军区后勤部疗养所所长。

      1957年4月,张元庆转业回到地方,享受县级待遇。

      据张元庆老人收藏的一份1951年2月填写的《干部登记表》,可以清楚地看到老人入伍后的1940年至1950年任职的简历以及上级党委对他的工作鉴定。

      表上记载,张元庆老人1940年10月至1943年4月在本县县大队当通讯员,1943年4月至1944年3月担任本县区中队班长,1944年3月至1944年5月,在三分区轮训队当学员,1944年5月至1945年5月担任本县县大队排长,1945年5月至1946年5月,担任基干团编17团排长······

      那些年,张元庆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立下不朽的功勋。上级党委评价他,工作责任心强,生活艰苦朴素,尊重组织,服从领导,团结同志,虽身体残疾,但坚持工作。

      提起抗战老兵张元庆,不得不说发生在他身上的“背包两次救命”的故事。

      在无棣战役时,一发子弹打在张元庆的背包上,将他打了一个趔趄,幸亏背包里的鞋子挡住了子弹,他才免于一难。

      还有另一次战役,一枚炮弹在张元庆身边爆炸,炮弹皮把他的背包炸烂,后背血肉模糊,由于失血过多,他昏迷在谷地里。

      幸亏战友刘富春背起他一口气跑了3里地,才把他救了出来。

      随后,战友们又将张元庆送往后方的寨子医院,才保住性命。由于当时后方战地医院缺医少药,不具备手术条件,只能天天用盐水擦洗,现在张元庆老人身上还留有34块炮弹皮,前胸和后背还打着卡子。

      医生曾说过,要不是那个背包遮挡,人也就炸飞了。

      两次死里逃生,张元庆是幸运的。

      张元庆老人曾经说过:“虽然我身上仍然留着34块弹片,身上的卡子陪伴了我70多年。但是,我还活着,并且幸福地活着。我一想到那些牺牲的战友,心里就特别难过。所以,我常教育子女以抗战老兵的精神作为学习榜样,以实际行动去感恩社会,回报祖国。”

      张元庆老人的儿媳孙玲说:“老人愿意找些机灵、勇敢的小青年饰演抗战时期的他和战友们,拍成一部真实的冀鲁边抗战片,让人们的思绪拉回到战火纷飞的年代,以此警示人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时间:2019年11月18日    来源:盐山县广播电视台    作者:王文、红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