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八路军口述

致敬!抗战老兵的峥嵘岁月

      他,戎马一生,清贫一生,作为一名抗战老兵,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民族解放事业的参与者与奉献者。他,前仆后继,为抵抗侵略者可以抛头颅,洒热血,誓死捍卫民族尊严,是民族精神的脊梁。山河破碎,家园沦丧,是怎样一种保家卫国的信念让他挺身而出、浴血奋战?国泰平安,物质富足,又是怎样一种家国情怀让他甘于清贫,坚守初心?如今,年近百岁的他仍关注着国际风云,世界格局,关心着家国大事,民生之事,历经沧桑,耄耋之年扔不忘初心,发光发热,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这份责任与担当。带着谜,我们出发,走向这位抗战老兵,专心聆听,用心感受那一段段峥嵘的革命岁月……

      他叫丁俊文,出生于1924年10月,1937年从加入八路军开始进入革命事业,曾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解放后在铁道部工作,1952年再次临危受命,义无反顾投身于抗美援朝战争。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之际,西北空管局空管中心一行人员自发组织,驱车前往位于西安未央区的一位抗战老兵家中进行走访慰问,一起聆听抗战老兵的故事,传承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表达年轻一辈对抗战老兵的关怀关爱之情。

      下午四点五十,车辆驶入位于阿房四路的一个老旧小区,这是的老家属院,院子不大,楼层也不高,正在进行着外墙改造,透过脚手架仍依稀可见的斑驳墙皮,仿佛正在诉说着小区久远的历史。很快,慰问人员见到了这位年过古稀却让人心生敬畏的老人,并为老人送去了慰问品。随后,大家围坐在老人身旁,聆听老人当年的抗战经历。

      慰问人员与老人促膝交谈,仔细询问他和老伴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当提起抗战那段难忘的激情岁月,老兵仍然心潮澎湃,记忆犹新。丁俊文老人的老伴拿出了当年老人参战时的老物件——一把从日军手中缴获的军刀,并讲述起军刀的由来。所有的细节,所有的情景老人历历在目,一一讲给每一位在场的人员听。回忆当年的战争经历,老人感慨不已,特别是谈起那些牺牲的战友,老人依然心情沉重,充满无尽的缅怀之情。当谈到日军烧杀掠夺的那段历史,老人眼睛中投出对侵犯者的无比的憎恨。老人虽然年事已高,而且受伤缘故,听力减退、视力模糊,甚至语言表达不是很清晰,但在他的身上能感受到一种坚定的信念,一种无畏无惧的激情,一种真实而又令人震撼的力量。

      军人以保家卫国为天职。丁俊文老人在13岁开始参军入伍,先后投身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可谓是九生一死,子弹从他的左胳膊和右脚穿过,他未屈服;炮弹从他的耳旁爆炸,他仍未屈服。坚毅的眼神中,大家看到了一个铮铮铁骨的男儿本色,看到了中国军人的血气方刚,冲锋在前,不怕牺牲的精神令人动容。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就在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之后,1952年,抗美援朝战役再次打响,在当时交通部部长吕正操的命令下,老人家带领100人进入朝鲜战场进行铁路勘察。临危受命,老人立马告别家人出发。最终,血雨腥风之后他把整个队伍平安带回了国,送回了家。

      军人以艰苦朴素为本色。说实话,谁都未曾想到,这么立下战马功劳的老人,他和老伴仍这在这么一间老旧、朴素的旧楼之上。就在丁俊文老人的老伴开门的一瞬间,大家愣住了,诧异于这简朴、狭小的房间,没有电梯,没有像样的家具,没有现代化的家电,一切简简单单,一切朴素至极。但是即便如此,茶几上却陈列着一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书。

      军人以家国情怀为本色。慰问中,已经96岁高龄的老人还能正常交流。尽管退伍多年,他仍然胸怀祖国心系党,说起新闻里的国家发展动态和国际形势时老人如数家珍。老人对党和祖国无比忠诚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人员。临近结束时,当问到老人对年轻一辈有什么话要讲时,老人说:“一定要爱国,有国才能有家!一定要听习总书记的话,他是一位不负人民的好领导,是中国人的福气!”

      历史不会遗忘老兵,老兵精神在今天仍然鼓舞着每一个年轻人在前进的道路中不忘初心,继往开来。致敬老兵,致敬那段令人敬畏的峥嵘岁月。

     (时间:2020年11月27日    来源:区域记事     通讯员:可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