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不褪色,“老兵驿站”诠释炽热双拥情
“自从有了‘老兵驿站’,我们这一群耄耋老兵一点也不孤单。儿孙虽在一千多公里之外的广州工作,‘老兵驿站’的站长小范就像我们的家人一样关爱着我们。”92岁的抗战老兵沈志澄感激地说。
沈老眼里的“老兵驿站”站长“小范”叫范顺民,今年也已整整70岁了,在年轻人眼里,他已是受人尊敬的“范伯伯”。
一根筋的暖心人——范伯伯
范顺民是一名退伍军人,有着47年党龄的老党员,2008年退休后就加入社区志愿工作,身边的公益活动他几乎一场不缺,用他的话说是天生“一根筋”。特别是“老兵驿站”成立后,范顺民被推选为站长。对于服务这些抗战老兵,作为一名“小老人”,范顺民凡事更是亲力亲为,一心为老兵们服务。
说起“老兵驿站”的创建初衷,范顺民有着深刻的感受,“与其他社区相比,文峰社区的特殊之处就是有一群‘最可爱的人’,他们就是为了保家卫国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离退休老兵,大多以八路军和新四军抗战老兵为主,平均年龄超过90岁,不少人都在战场上负过伤,目前健在还有45人。他们当中有的子孙长期远在外地工作,有的失去老伴缺少情感的依托,而且身体健康状况也不是太好,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快乐,我们创建了‘老兵驿站’。”
“‘老兵驿站’于2013年5月1日组建成立,常年为老兵们举办各类活动,除了日常的家访慰问活动外,还会时常把老人们接到‘老兵驿站’一起包饺子、一起唱歌、一起讲革命故事。”
“老兵驿站”内有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老兵仍有近百人,和平年代守疆卫士120多人。“老兵驿站”围绕这些老兵的生活和精神需要,从助学习、助活动、助医疗、助家政、助奉献等方式多渠道、多层次关心他们。通过项目活动的开展,让其中的40名喜欢活动的老兵生活有规律、精神有依靠,逐渐影响和带动其他的老兵,使身体力行的老兵都能参加活动。
常态化开展文艺汇演进军营、参观南通菊展等活动,成功举办以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致敬抗战老兵”系列纪念活动为代表的大型活动,被国家、江苏省、南通市新闻媒体21次报道过。
新春茶话会
慰问老兵
“致敬抗战老兵”系列活动
同时“老兵驿站”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在宣传党的政策、养老互助、社会公益、教育青少年、传播先进文化等方面,组织老兵们建言献策。
寒暑假,抗战老兵,给青少年讲革命抗战故事。
“老兵驿站”以活动为载体,让老兵生活有规律、精神有依靠的基础上,更是带动周围也形成良好的红色文化。2017年三月份以来,“老兵驿站”联系到南通大学文学院,由该学院历史系的徐静玉、石静两位副教授带领20多位同学,通过访问老战士,真实地再现45位抗战老兵70多年前那场战争经历,同享红色文化。
参与这项工作的小陈同学,第一次接触到从战争岁月走过来的抗战老兵,她说:“从这些抗战老兵身上,我们能够穿越时空的阻碍,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气场,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
(时间:2018年6月10日 来源:南通网 作者:季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