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新四军口述

宿迁抗战老兵:铭记光荣岁月 传承英雄精神

      “我没法下来开门,只能在这里谢谢你们啦!”92岁的抗战老兵张明轩坐在床头对着窗外来给他送爱心物资的采访组一行说。这是1月23日下午“宿迁福彩公益行———情暖抗战老兵”第八期,走进宿城区和宿迁市湖滨新区采访四位抗战老兵过程中发生的一幕。

  据悉,由宿迁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宿迁市福利彩票发行中心、宿迁日报社联合主办的“宿迁福彩公益行———情暖抗战老兵”活动自1月初启动以来,已经走访了近20位宿迁抗战老兵,为他们送去爱心物资,送去祝福。

  张明轩 我是1943年的兵 

  1月23日下午,“宿迁福彩公益行———情暖抗战老兵”活动采访组一行,来到了宿迁市湖滨新区井头乡世外桃源小区,寻访住在这里的抗战老兵张明轩。在几个邻居的指引下,采访组找到了位于该小区26栋的张明轩家,但是在门外敲了十来分钟也没有人开门,“他们家人大多是聋哑人,可能听不见。”邻居告诉记者。

      无奈之下,记者绕到张明轩家后门,想再尝试一下。幸运的是,记者找到一个开着的窗户,看到张明轩正背对着窗户坐在床上吃东西,可记者大声喊了好几声他也没反应,直到晃动旁边的窗帘才引起张明轩的注意。就这样,采访组站在窗外,大声“喊”出自己的来意,并将爱心物资从防盗窗的空隙中递到屋内坐在床上没法下地的张明轩手中。

  “我叫张明轩,我是1943年的兵,打过鬼子的,我今年92岁了。我听不见,家里小孩也不会听不会说,家里来人都不知道。真是谢谢你们来看我啊!”张明轩大声冲采访组一行说。

  郭守全 祖国越来越强大,人民越来越幸福  

  1月23日下午,采访组一行到达宿城区人民医院见到了抗战老兵郭守全。了解采访组一行的来意后,郭守全打起精神握着记者的手说道:“谢谢你们,至今还想着我。”

      “我公公最近身体不太好,我们把他送到医院疗养一下。”郭守全的儿媳曹志美告诉记者,老人虽然已经91岁高龄了,但思维清晰,特别喜欢讲故事,在医院的时候还会跟病友讲述自己当年抗战杀敌的事。

  据了解,郭守全16岁参军,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并在解放战争期间入党。战场上,他临危受命,被任命为副班长,为了保护一个新兵,他被炮弹炸穿了右臂。受伤后,郭守全被送到后方医院治疗,但因为医疗条件差,郭守全的右臂残废,右手也萎缩了,之后他再也不能上战场了。“不后悔,虽然现在右手不好使了,但我一直没后悔过自己做的事儿。”郭守全说,想起那些为国捐躯的战友,他觉得自己很幸运:活到了91岁,见证了祖国越来越强大,人民越来越幸福,这一切都让他为自己曾经保家卫国的行为感到骄傲。

  孔凡俊 上了战场就不能害怕,害怕就不会去参军 

  伴随着温暖的冬阳,采访组一行来到了市湖滨新区皂河镇王圩村,此时,95岁的孔凡俊正在家门口等着我们。

接过活动方送来的慰问金和围巾,老人笑得像个孩子一般。“真好!这围巾真喜庆!”孔凡俊说,这些年来政府从未将他忘却,常常来探望他,让他倍感幸福。

      据了解,孔凡俊1942年2月入伍,打过枪战、拼过刺刀,但十分幸运,未受过重伤。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他从18岁参军到28岁复员返乡。孔凡俊说:“我参军打仗根本就不考虑生死,只要上了战场就不会害怕。如果怕的话,我也不会去参军,保家卫国。”

  许庭柱 还想再吹一次军号  

  家住市湖滨新区皂河镇的抗战老兵许庭柱,1928年出生,1943年参加新四军对日作战,之后又参加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在朝鲜期间,他是一名汽车兵,无数次在生死线上运输战备物资。

      参军那年,因为年纪小,许庭柱被送到安徽灵璧学了六个月的吹号,后被编入新四军六师一旅四十八团三营十连。

  “嘀嘀哒哒嘀嘀……嘀嘀哒哒嘀嘀……嘀嘀哒哒嘀嘀……”这冲锋的军号声是许庭柱吹得最多的一种号音。

  许庭柱至今记得第一次在战场上吹响冲锋号的情景。当时是在沙集,由于敌人火力太猛,我军被拦在铁丝网外,这时,首长命令:“吹冲锋号!”许庭柱立刻像只小豹子一般冲了出来,拿出别在腰上的军号,“嘀嘀哒哒嘀嘀……嘀嘀哒哒嘀嘀……嘀嘀哒哒嘀嘀……”号声一响,士气大振,战士们剪断铁丝网,冲破木城,将敌人包围在水圩子以内。

  说起过去,老人情绪很高涨,他接过爱心物资,自己围上红围巾骄傲地说:“有机会我要再吹一次军号!”

  走近老兵,温暖老兵,这趟温暖之旅还在继续。

     (时间:2019年1月25日    来源:宿迁网    记者:顾园园、仲文路、杨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