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少”抗战老兵回忆“富家报国路”:自家深宅成新四军交通站
93岁的仪征籍抗日老兵刘茂芝,本是仪征月塘镇大户人家的儿子,年轻时有着“阔少”的绰号。就是这样一个“少爷”,当年勇敢走出殷实家庭,抗日救国,真实再现当下抗日影视剧中“大小姐”、“阔少爷”投身抗日洪流的场景。22日,记者采访了这位有着“阔少”标签的抗战老兵。
93岁老人敬标准军礼。
刘茂芝亲吻自己的军功章。晓明 摄
记者了解到,刘家是抗日革命根据地月塘的知名大户,“大少爷”刘茂芝参军抗日,这事在当地影响特别大,许多人效仿他,报名参加新四军打鬼子。尽管93岁高龄,且战争年代受过伤,但刘茂芝身体仍很硬朗。面对记者的提问,老人滔滔不绝地介绍起自己走上抗日救亡之路的往事来。
刘茂芝回忆道,由于祖上经商,他们家生活富足,祖辈陆续兴建大宅10进有余,虽历经战乱,至抗日战争时仍有4进,“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剩下的祖宅仍是周边乡镇有数的大院大宅,同时也是新四军的交通站。最后面的一间厢房里,就架着新四军交通站的电台,厢房外的窗口,电线搭在高高的树杆上,那是新四军地下党发报的天线。”
“月塘是新四军和地下党的根据地,更是抗日的的地下交通站,这让驻在扬州、天长等地的日伪军如鲠在喉。在我记事的时候,驻谢集的日本鬼子,在汉奸和“二鬼子”(皇协军)的配合下,对月塘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扫荡,并将月塘街大部分房屋烧毁。我家临街的房屋也被焚毁不少,仅剩里面一进半还能住人。”鬼子的暴行,让刘茂芝气愤不己,再加上家里住着的新四军和地下党熏陶,作为月塘大户刘家的“阔少”,1944年6月,刘茂芝作出了一项在当时可谓“惊人”的举动:18岁的刘茂芝,告别了宠他的父母,报名参加了新四军,走上了抗日救亡的革命大道。
刘茂芝介绍,1944年6月入伍时,他被编入淮南军区仪征三支队,1945年3月编入新四军二师四旅十一团。1945年8月15日,日本鬼子投降后,在中国大地上仍有日伪军企图负隅顽抗。刘茂芝所在新四军二师四旅随罗炳辉将军北上支援山东军区,在津浦路西一带驻防,随后参加了津浦路战役,都是在山东境内,其中二打韩庄更是让他记忆犹新。
当时,日本鬼子投降了,却不肯就近向新四军缴械。“部队根据上级统一部署,我所在的4旅奉命对韩庄及其周边据点日寇进行攻击,全歼伪军千余人,迫使百余名日本鬼子向新四军部队缴械投降。”刘老回忆,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自己又投身到抗击国民党和蒋家王朝的峰火岁月。
据介绍,到1946年10月前,刘茂芝又参加了三次战斗。第一次是曹阳集战斗,第二次是四洲战斗,第三次是中心余沟战斗。中心余沟战斗中,他继续以尖刀排成员身份,冲锋在先,进攻过程中,作为刚入党的尖刀排战士,他在一轮炮火尚未停止前,就跃出战壕,扑向敌方阵地,左脚踝被子弹贯穿,头部、腰部多处负伤当场昏迷。直到后来有了脑CT机后,经过脑CT检查,医生发现他的头部有金属,导致经常性头疼。
之后,刘茂芝被安排到山东军区后勤部,负责作战物资的仓库管理工作。1952年到1953年,刘茂芝被抽调赴朝,参加抗美援朝作战。1955年,朝鲜战事趋缓,刘茂芝响应组织号召,退出现役回到老家月塘。
“阔家大少”刘茂芝回来了!这一消息不胫而走。山里的人们纷纷来到月塘街上,挤在刘家大院门前,看看这位离家出走、参加抗日救亡的“阔少”。除了身体多处受伤,刘茂芝变得成熟了。组织上将他安排在月塘街道当主任,月塘街道成立商业合作社后,刘茂芝又兼任商业合作社负责人。1980年7月,刘茂芝退休。
采访中刘茂芝说,少壮时,国破家不宁,自己毅然决然走上抗日救亡之路;年迈了,国强民安康,自己心安理得享受儿孙满堂天伦之乐,人生暮年,祝愿祖国更加强大。
(时间:2019年4月24日 来源:扬子晚报网 通讯员:周晓明 记者:陈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