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其他口述

抗联老兵王济堂:普京奖章让我想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老兵的军礼

       “马政委呀,听说你们搞了一个寻访抗战老兵活动,这是好事啊,听说消息后我非常高兴,所以就给你打了这个电话”。2017年12月14日上午,哈尔滨市香坊区人武部政治委员马宏伟接到一个陌生电话,一唠才知道,对方竟然是获得过俄联邦总统普京纪念勋章的抗联老战士王济堂。

王济堂与老战友李敏合影

       原来,哈尔滨警备区于2017年12月13日在东北烈士纪念馆摁下“哈尔滨在行动—寻访抗战老兵”活动启动键后,经新闻媒体一报道,顿时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87岁的抗联老兵王济堂在家通过收音机也听说了这个消息,只是没有听太清楚,正想向人打听,正好赶上党史研究会的张老师到家里来送报纸,报纸上面刊登有警备区寻访抗战老兵的报道。于是,王老按图索骥,先是和东北烈士纪念馆办公室联系,之后便给马政委打来了这个电话。

王济堂在部队做报告

       有抗联老兵主动打电话上门联系,这让马宏伟政委高兴异常,因为这足以说明“寻访活动”这件事情做得有意义,受欢迎。他当即将情况向警备区领导进行了汇报,并决定组织志愿者去看王老。遗憾的是,当回头联系的时候,才知道王济堂老人因感冒住进了医院,暂时不方便登门。

王济堂年轻时的老照片

       旧岁飞逝,转眼进入新的一年。一月中旬,得知王老康复出院的消息后,马政委立即联系人员登门看望,211医院的医护人员也闻风而动,志愿者们兵合一处,8人组成的寻访小组于1月18日下午准时走进了王老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果戈里大街上的家。听说志愿者们要来,王老也早早准备好了水果和饮料等着,并穿上了只有参加重大活动才穿的佩戴五角星、红领章的老式军装,将获得的各种勋章挂满胸前,像过节一样显得正式,庄重。

为孩子们做辅导员

讲述往事。

       王济堂原籍锦州省,出生于哈尔滨,少时丧母,和父亲随开豆腐坊的大伯王守璧一起生活。由于在豆腐坊里干活的都是姑父舅舅、表哥表弟之类的亲戚,保密性比较强,这里便成了我党的地下交通站,同样原籍锦州省、和大爷关系非常要好的共产党员张瑞麟也便成了当地的负责人。也正因为如此,天天耳濡目染,其时才13岁的王济堂也便从此走向了革命道路,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十二支队当战士,从此走向了革命征程。

王济堂正在赠书签名

        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总有太多太多的故事。从1943年1月入伍,到1969年9月转业回到公安队伍,26年革命岁月里,王济堂脑门被日本鬼子刺刀攮伤过,至今留有伤疤;为苏军和88旅准确传递过机密情报,使280人成功脱险。解放后,他还曾多次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宋庆龄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担任警卫,并三次与末代皇帝溥仪“零距离”接触,分别负责押运、关押和参观保障工作,身上充满了传奇色彩。

幸福一家人

       1950年,王济堂经人介绍与从事国防工业的王玉杰结婚,两人先后生育两儿一女。不幸的是,老伴和二儿子已于2015年夏天先后离世,大儿子一家则生活在外地,只有女儿和他生活在同一栋楼里,平时的一日三餐也都是女儿做好给送过来。如今,虽已耄耋,但王老依然精神灼烁,眼不花耳不聋,腰板成天挺得溜直溜直,军人作风时时体现在举手投足中。

医护人员正在给王济堂量血压

       作为一名从战火硝烟中走来的抗战老兵,王济堂热爱生活,日子朴素,待人热忱,喜读书练书法。对前来看望他的志愿者,他谦虚地说自己就是一个老战士,来的都是领导和老师。接过志愿者们送来的拐杖、水杯、收音机、挂历等慰问品和药品,他客气地说着“谢谢、谢谢”。由于来之前打听到王老有糖尿病,第211医院血液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袁梅还特意带了一些控制血糖的药品,并让护士现场帮助检测了血糖,叮嘱药品如何服用。对于这些,王济堂都乖得像个听话的孩子,不住乐呵呵地说着“好、好、好”,那份感觉一如自家老人般亲切。

关注健康

       离去时,王老亲自送大家到楼下,怎么劝都劝不住。挥手再见时,回望站在阳光里的抗战老兵,顿感生活安乐,岁月静好,浑身上下充满了进步的力量。

      (时间:2018年1月23日   来源:北部战区微信号    作者:特约记者 田国庆、李 杰、许金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