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口述回忆

黄继植:抗战初期广州市的教育应变措施

2016年07月30日 17:12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日敌接着于8月间即派飞机轰炸广州市。当时的防空设备很差,市民又无防空经验,一听到敌机空袭警报,惊慌失措,狼狈万状。...

李千芬:广东省立文理学院“车陂事件”片断回忆

2016年07月30日 17:09
一、事件前学院的变化    1938年年底,粤北第一次告急,广东省立文理学院也由乳源侯公渡,越过秤架山,转入连县,最后决定在车陂复课。    院长林砺儒先生,...

李大典:抗战后岭南大学的学生组织

2016年07月30日 17:05
岭南大学的学生组织,全校性的有学生自治会,以班级为单位的班社和以系为单位的学会,以及基督教青年会。下面就其中所知,分述如下: 一、学生自治会是全校性的组织...

肖藜羲:抗战时期增城县教育概况

2016年07月30日 16:59
抗战时期教育概况    民国廿七年秋,日敌进攻华南。本县大部沦陷,仅余东高、灵山两安全之乡,敌扰区有15乡。县府北撤派潭区东洞。继续展开战地施政工作,...

徐直公:广州沦陷时期的教育概况

2016年07月30日 16:43
1945年日寇投降,国土重光。我于是年9月2日复员东莞,检阅沦陷时期敌伪当局对于教育措施的来往文件,渲染夸大,说什么“鉴于教育为国家之命脉,学校为植才之场所,...

陈朗:蒋经国所办的两个新闻出版机构

2016年07月30日 16:40
前记    1941年12月,我在江西赣县蒋经国所办的《正气日报》当采访主任,一直在这个报馆干了三年多,到1945年8月离开。其中有一段时间从《正气日报》...

邵明耀:抗战期间曲江学生救济委员会工作简述

2016年07月29日 23:06
1938年冬,广州沦陷以后,韶关成为广东省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一些原在广州的学校逐渐迁到韶关,许多学生也随着流亡到该地就读。...

章导:《每日论坛报》出版的前因后果

2016年07月29日 23:01
一、前言    《每日论坛报》,是由我个人创办的。我创办它的原因,是与我个人的经历分不开的。1934年夏,我在上海光华大学毕业后,为了继续到国外深造,...

何坤巽:抗日民主人士尚仲衣二三事

2016年07月29日 22:59
  1937年秋,我是中山大学文学院教育系四年级学生,由于日敌飞机滥炸石牌新校舍,文学院迁回广州市区文明路旧校舍西堂上课。...

钟紫:东江纵队《前进报》的战斗历程

2016年07月29日 22:58
游击队初期的报刊    1938年10月11日,日本侵略者在惠阳县的大亚湾登陆,国民党守军仓皇溃退,只十天时间,东江下游的惠阳、东莞、宝安、博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