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岁抗战老兵辞世 曾自刻碑文嘱后人铭记抗战
4月29日,宜宾屏山县天气阴沉。黄国涛坐在家门前,凝视着手机里一张老人的存照出神。屋外的冷风一吹,门前还挂着的白花又随之转动。几天前,他93岁的爷爷黄效如,在昏迷中,安详而平静地走完了生命最后一程。
1923年2月23日,黄效如在四川宜宾出生,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随着抗日战火燃起,黄效如于1942年左右,在云南昆明参军,同多数青年一样,决心抗战打鬼子。 随后,他被派往贵阳、南昌兵营受训。10个月的训练后,他被分派到远征军高炮49团3营8连,担任驾驶兵,参加滇西大反攻。
1943年,云南保山战事紧张,急需军备补给。黄效如同战友,奉命驾驶13辆十轮卡车,运送弹药等军备,任务由他带队。但他们并不知道,日军已截获他们的行车线路。在距保山不到3公里时,他们头顶传来飞机的“隆隆”声,日军飞机企图炸毁这支运输队。黄效如当机立断,未按原路线前行。在一个拐弯点时,他加速冲进一处密林,其他车子跟随其后,随后他指挥车队四散,寻找枝叶浓密处躲避。结果,这次轰炸仅炸毁几辆装载军服、军被的车子,装有弹药的车都完好无损。由于指挥得当,又顺利完成任务,黄效如被授予军功奖励。
2015年7月6日,纪念卢沟桥事变78周年前一天。黄效如坐上了宜宾开往成都的长途汽车。5个多小时的车程后,黄效如拄着拐棍,健步走进宽窄巷子。当天下午4点过,同样90多岁高龄的老兵陈家乾,从邛崃赶到成都,两双布满岁月痕迹的双手,紧紧相握。当天,华西都市报记者现场见证了这个令人动容的画面。黄效如说,能见上当年打鬼子的战友,感觉特别亲切,聊的话也更多了。
两位老兵当时约定,要去各自的家乡做客。但随着黄效如的离开,这个约定再无法实现……关爱老兵组织川军团负责人王虹说,据四川志愿者统计,目前川内健在老兵已不足800人,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兵“凋零”的速度在不断加快,“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关注抗战,学习抗战精神,关爱身边的抗战老兵。”
(来源:新浪网 编辑:赵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