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新四军口述

陈其高:两次参军的回忆

口述人:陈其高
采访人:王骅书 王金鑫 陈于可慧 卢珊
采访时间:2016年7月14日
采访地点:盐城市滨海县滨海港镇翻身河村7组25号
整理人:王金鑫
我是是家中长子,另有一个弟弟,八岁时父母便去世了。1942年十四岁的我参军入伍,在新四军三师部队的后方为部队首长打饭菜做勤务,1944年日本鬼子进行扫荡,我被安排回家,等扫荡过后再归队,但是日本鬼子扫荡结束后,我没有找到原部队,于是我便第二次参军,我重新入伍,解放战争爆发后,调任华东野战军第12纵队第35旅第104团三营五连,做了一名机枪手兼机枪班班长,当时我的班上有三挺机枪,三人一挺,加一个班长和一个副班长,共11个人。我重新入伍后的第一场便是攻打阜宁(1)的战斗,吃过晚饭后当天夜里我随部队进攻阜宁城,我在城的北门向国民党军开枪扫射,以掩护步兵冲锋。当年冬天我随部队同国民党军作战于滨海南边,当时天气严寒,部队中许多人因长时间趴着埋伏而被冻死和被迫锯腿。此后部队直奔山东,下午三点半行军直到鸡叫才宿营,途中我一直扛着机枪,中途都没有休息,宿营后身为班长的我和排长跟当地百姓商量,通过付钱借锅做饭吃。
1946年秋天,在经过舟门(待查)战斗后,我随104团围攻盘踞在龙须(待查)的土匪周发全(待查),当时的龙须城外有四道圩子,第一道由大树竖起来构成,第二道用削尖树桩围成,第三道则是宽十几米的死水水壕,第四道是铁蒺藜围成的丈把高的铁丝网,我率领着的机枪班,每名机枪手跟着三个弹药手,每人扛着两箱弹药,一箱一百发子弹,我们用炸药将树桩炸毁,而后潜入水壕中,最后用洋锹将铁丝拽下来,在连破四道封锁线后,立刻在炮楼不远处用洋锹挖掘工事做掩体,每个工事需要40分钟才完成,从而形成交叉火力点掩护步兵冲锋,战斗持续了一天,从早上开始到下午四点结束,最后部队采取围城必阙的战术,故意放敌人从北门逃跑,从而将敌人全歼,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在战斗中,午饭一直送不上去,所以我们是饿着打了一天,从战场上下来我的一个班便只剩我们两三个人,班上其他人都牺牲了,饥饿的我只得在路边摘了几个小瓜扭充饥。之后六月底我随部队攻打小银山,接着第二天我随部队冒雨攻打涟水城,在东门攻打城墙,在雨中打了一天一夜,战斗一共持续了三天。此后部队前往北京进行会师准备渡江,而我则在山东的陇海路北边的安峰山(2)与敌人的战斗中,由于第11纵队紧急返回,没有前来增援,只剩下我们与敌人激战,我中弹挂彩,腰部为子弹贯穿,数根脚趾也为子弹打断,身受重伤的我因为脚伤,被安排在盐城做了两次手术,只能拄着拐杖,当时组织找到了我,想让我做地下工作者,但是当时的我伤势严重,还拄着拐杖,根本无法从事工作,于是我没有答应这样的安排,我就这样被留在了后方修养,而我的部队则前往参加了渡江战役。
1949年21岁的我因伤转业回到盐城,回到家中的我和弟弟、奶奶生活在一起,由弟弟照顾自己,第二年我认识了小自己两岁居住在滨海大有(3)的妻子,次年我们结婚了,此后共育有两儿五女,妻子六十三的时候离开了我,在我六十七岁的时候,与住在滨海小街(4)的丧夫的第二任妻子结婚。如今的我一直借住在儿子的家中,没有自己的房子,我希望将自己的残疾等级由二等六级调到二等四级,提两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