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国民党军队口述

91岁抗战老兵攒下3000元钱 想捐助贫困生

        11月4日,记者接到2015年采访过的抗战老兵许立德的侄子许军伟的电话。许军伟说,今年91岁高龄的许立德想用多年攒下的3000元钱资助一名贫困学生,希望晨报帮忙联系。当日,记者驱车10多公里赶到许昌县榆林乡柏庄村,听老人讲述了自己内心的想法。

直接拿出存折

表达资助贫困生的迫切愿望

        当日下午,记者见到许立德时,老人正坐在村口一处空地上,看到村里的熟人会笑着打招呼;没有熟人路过时,则安详地看着过往的车辆。

        “听说你想捐助一名贫困学生。”因知道许立德听力不太好,记者对着他的耳朵大声说。

        “对啊!找到捐助对象了吗?”许立德一下子来了精神。

        得知记者正在积极联系资助对象后,许立德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并一再表示越快越好。

        为了表达自己迫切的心情,许立德回家拿出了自己已经准备多时的存折,并让许军伟帮忙写下了“我想捐助一名贫困生”的话语。

        我没上过学。如今,咱们的生活条件好多了,可是还有一些困难的学生。我想尽自己的力量,为他们提供一些帮助。”许立德说。

多年省吃俭用

攒下3000元助学金

        许立德1925年出生于许昌县榆林乡柏庄村。1942年,17岁的他和同村的10多个小伙子被国民党军队抓壮丁,编入汤恩伯的第十三军,隶属军部工兵独立团第二独立营。1942年年底,在国民党第十三军与第八十五军建制对调时,他被划归第八十五军。

        抗战结束后,作为通讯员的许立德听到蒋介石要发动内战的消息,因不愿“中国人打中国人”,脱离部队只身游过黄河回到许昌老家。

        许立德无儿无女,现在日常生活主要靠侄子许军伟等人照顾。

        “俺大伯的钱,都是他省吃俭用攒下来的。”许军伟说,老人每月领取当地民政部门发放的90岁以上老人补贴,平时吃、穿、用等由几个侄子、侄女提供。

        尽管不愁吃穿,但是许立德生活依然节俭。去年过春节时,许军伟给了许立德300元钱,让他当红包发给给他拜年的孙子辈、重孙辈。过年后,徐军伟一打听,老人一分钱压岁钱都没发。前几天,在一次闲聊时,许立德突然说出想捐助贫困学生的愿望。

        他没上过学,这对他是个遗憾。所以,他希望资助贫困学生,弥补自己心中的遗憾。经过和家人商量,他准备先资助一名贫困学生,然后逐步增加资助对象的人数。

爱心组织积极帮忙

第一名资助对象已基本确定

        采访结束后,记者与许昌“爱传万家”公益爱心组织的负责人之一杨文凯取得了联系。该公益爱心组织以“扶老、助困、助学”为宗旨,成立两年多来,已经探访了近百个家庭,并确定资助53名贫困学生。

        “90多岁的老人有这样的心愿,让我非常敬佩。我一定尽快帮忙落实。”杨文凯了解到许立德的心愿后说。

        11月6日,杨文凯回复,他与市南关村小学取得联系,学校内部经过认真筛查,已经确定一名正在上五年级的资助对象。

        目前,杨文凯已将资助对象的具体情况告知许军伟。

        “俺大伯知道消息后非常高兴,让我对晨报、‘爱传万家’公益爱心组织和市南关村小学表示感谢。”许军伟说。许军伟还表示,助学是一件长期的事情,他们经过商量达成一致意见,如果将来在资助过程中,许立德无法坚持下去,后辈们会接替老人,完成其心愿。

        接下来,许军伟将在合适的时间代表许立德将助学金捐赠给资助对象。

        (来源:许昌晨报    时间:2016年1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