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荣:水上游击建奇功(一)
在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文安洼和东淀苇塘,曾是一块淀洼相通的广阔水域。这块水域以其河、湖、港、汉纵横和茂密芦苇的独特地形,为我八路军和游击队健儿提供了袭击、歼灭敌人的有利战场和藏身之地,成为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坚持敌后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白洋淀位于冀中平原新安(今安新)、高阳、任丘和雄县境内,由99 个大小淀泊构成,共计366 平方公里。淀内水域广阔,平时水深2 至3 米,洪水期可达55 米。它汇合唐河、储龙河水,经大清河流人海河。淀内三分陆地,七分水面,有62 个村庄,水产丰富。
文安洼位于文安、大城和任丘3 县之间的文安县境内,面积280 平方公里,水深2 至3 米,洪水期4.4 米。
东淀苇塘,也在文安县境内,北起胜芳镇,南至大清河,东起子牙河岸的茁头,西至苏桥东北的大片苇塘,总面积270 平方公里,平时为沼泽地带,洪水期水深可达4 米。
白洋淀、文安注和东淀苇塘,不仅水域广阔,而且有大清河由西往东穿流而下,是天津、保定间水运必经之航道。
具有光荣革命斗争传统的白洋淀、文安洼和东淀苇塘水乡人民,在日军侵占后,立即组织武装奋起抗击。1938 年秋,中共新安县委和抗日县政府成立后,即在水乡3 区成立了一支水上抗日武装月区小队。不久,又以水上猎户为骨干,以40 支大抬杆〔 水上打猎用的火枪)为武器,成立了一支水上抗日游击队。因为他们使用的是火枪,为防止枪上的药孔被水打湿,队员们常在信口(点火处)插一根雁翎,所以,县委书记侯卓夫命名它为 “雁翎队”。1938 年10 月中共文安县委成立后,也立即在文安洼和东淀苇塘,组织起抗日自卫队,之后又成立了文安县大队(1940 年6 月文安县与新镇合并.改称文新县,县大队也改称文新县大队)。
毛泽东同志在《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科学地分析了建立山岳、平原、何湖港汉三种根据地的情况,明确指出:“依据何湖港汉发展游击战争,并建立根据地的可能性,客观上说来是较之平原地带为大,仅次于山岳地带一等。”“红军时代的洪湖游击战争支持了数年之久,都是河湖港汉地带能够发展游击战争并建立根据地的证据。”。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冀中第8 、9 、10 军分区,按照毛泽东同志这一战略思想,始终把建设白洋淀、文安洼和东淀苇塘水乡根据地,作为坚持平原游击战的一个重要依托,加强领导,大力支援,3 个军分区的主要领导同志,都曾先后到白洋淀、文安洼和东淀苇塘亲自组织领导水乡根据地建设,指挥开展水上游击战。战斗在白洋淀、文安注和东淀苇塘根据地的水上游击武装,在共产党的领导和八路军冀中主力部队的大力支援下,充分利用淀洼有利地形,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术,开展水上游击战。他们有时在芦苇深处巧设埋伏,打击敌人水上巡逻艇;有时趁着淀注浓雾袭击敌人运输船队;有时又化装深人敌后除敌特,拿岗楼,不断给人侵日军以狠狠的打击,建立了水上游击的奇功。在抗日战争中,我们3 个同志分别在冀中第8 、9 、10 军分区担任过政委、参谋长等领导工作。这里我们根据回忆当年所见所闻,撷取水乡军民和水上游击队英勇、巧妙歼敌的儿个故事,作为我们对白洋淀、文安注和东淀苇塘水乡抗日健儿的深切怀念。
一、巧设埋伏
1939年秋,赵北口的汉奸张德清带着20 多名敌军,坐着一只汽船到新安据点。雁翎队得知这一情况后,队长陈万立即带着一部分队员埋伏在下张庄和下赵庄之间的苇塘里。这里是一条水路要道,两旁长满了茂密的芦苇和沟草。他们把船只巧妙地隐蔽好,然后一个个跃人水中,嘴里含着一根空心苇管换气,把双眼露出水面观察敌情。
下午3 点多钟,敌人的汽船从新安回来了,船头架着一挺歪把机枪,日伪军坐在船板上毫无戒备。汽船进人我埋伏圈时,陈队长一声令下,雁翎队4 条大抬杆同时点火,只见4 条火龙一起扑向敌船,打得敌船转开了圈儿。此时,队员江义、孙占刚、孙革等也一齐向敌船开火,顿时,船上的敌人有的中弹落水,有的跳水逃命。这时埋伏在芦苇中的队员们立即架着小船追杀上去,很快将逃敌抓获。这次战斗,除1 名日军逃跑外,其余全部被歼,其中还生俘2 名日军,缴获了20 多支步枪,1 挺轻机枪,4 箱子弹,我无一伤亡。
雁翎队首战告捷,大大鼓舞了队员们的杀敌勇气,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抗战热情。当时驻新安的日军头目龟本听到这一战况后,大吃一惊,不知我雁翎队用的是什么武器,说:“扫帚炮的厉害,大大的厉害!"
二、痛击日军巡逻队
1941 年3 月,驻新安日军调集了130 多只汽船配合步兵和骑兵,对白洋淀进行了水陆联合大“扫荡”。敌人巡逻队的汽船昼夜在淀上横冲直撞,所到之处,房屋被烧,船裂网破,许多群众被杀害。敌人企图彻底摧毁我白洋淀抗日根据地,
血债定要血来偿!战斗在白洋淀地区的我3 区小队和雁翎队,在冀中军区第34 区队支援下,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术,不断给“扫荡”之敌以狠狠打击。
5月的一天,侦察员赵波田振江报告:20 多名日军和30 多名伪军,乘两只巡逻艇到赵北口去了,估计下午返回,3 小队和雁翎队研究决定,选择有利地形,在敌汽艇返回时打掉它。埋伏地点选择在大张庄和王家寨之间的芦苇丛中。大张庄苇塘,在大清河道一侧,是敌汽艇返回的必经之路。这里芦苇茂密,河汉纵横,既可隐蔽,又可出击。队员们化装成渔民,有的划着小船,有的驾着鹰排,三三两两悄悄钻进了大张庄苇塘。
果然,下午3 点多钟,敌人的汽艇返回来了。当汽艇进人我射程之内时,3 小队队长郑少臣瞄准船丘掌舵的日军,“砰”的一声,那个日军一头栽倒在舵轮旁。紧接着,20 多支大抬杆、排子枪,同时射击,毙伤20 多名敌人,日军小队长中下太郎也被当场打死。不多时,后边开来了一只敌救援船,船头上两挺机枪隆叫着,子弹象雨点似的飞过来。郑少臣忙指挥队员们把小船开进苇塘蹬翻,把枪沉到淀底,然后每人顶着一个荷叶,踩着水游进苇塘深处,安全撤到了泥李庄。
疯狂而又愚蠢的敌人,还以为我雁翎队和3 小队藏在苇塘里,所以调集了新安、赵北口百十来只船,对苇塘进行大搜查,结果什么也没找到,日军头日龟本奇怪地说:“难道这些八路入地了?"
三、智取敌仓库
日军在对白洋淀实行水陆联合“扫荡”,的同时,还进行了严密的经济封锁。他们通过赵北口伪合作社,把火柴、食盐等生活必需品全部控制起来,给白洋淀人民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因此,我3 区区委决定,一定要拿掉赵北口伪合作社,把敌人屯积的食盐、火柴等物品搞到手,解决白洋淀人民生活急需。这个任务交给了3 区小队。这时,根据冀中区党委的指示,雁翎队与3 区小队已合编成立了新的3 区小队,共15人,队长郑少臣,指导员魏泽民。全队人人有一身惊人的好水性和好枪法,战斗力很强,3 小队接受任务后.当即乘夜出击。
这天晚上,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在队长郑少臣的指挥下,3 小队飞速前进,很快接近了赵北口,郑少臣命令李向其带一部分人封锁徐家桥,他亲自带1 个班到伪合作社主任家叫门。伪合作社主任一看是3 区小队,顿时吓得浑身象筛糠一样直打哆嗦郑少臣忙对他说:“不用怕,你只要把仓库的钥匙交出来就没事。”他颤抖着说:“好,好,我交!”就这样,没费一枪一弹,就把仓库的门全打开了。队员们和群众一起抬的抬,扛的扛,把仓库的东西全部运回驻地,分给了白洋淀的人民群众。
四、利斧劈敌兵
1942 年初,日军在对白洋淀地区进行封锁和“扫荡”的同时,对文安洼和东淀苇塘也进行了疯狂的“扫荡”。敌人先后在澎耳湾、丰富庄、王仙庄、于屯等村增修了据点,并在各水路相接的交通要道增建岗楼。地处文安城东南约10 公里的姜庄子,是一个水陆交界要地,是我杭日武装和抗日工作人员进出文安洼的必经之路。因此,日军于1942 年2月8日,由中队长富藤带领30 多名日军和100 多名伪军侵占了姜庄子敌人一进村,就抓民夫,拆民房,在村东西两头各修建了一个大据点。村东据点驻日军,村西据点驻伪军他们经常强迫附近各村缴粮纳款,稍有迟慢,就向各村打炮,炸得房塌人亡。群众对这群奸淫烧杀,无恶不作的禽兽恨之人骨所以,我文新县委决定坚决要把这两个据点拔掉当时两个据点有130 多名敌人,并配有火炮和机枪,而文新县大队仅有50 多人,装备差,弹药也不足,要攻下这两个据点困难很大。正在这时,冀中军区第8 军分区决定,为迫使敌人收缩兵力,由分区司令员常德善指挥分区部队和任(丘)河(间)县支队大城县大队和文新县大队,向文安洼周围敌人据点发起攻击文新县委决定县大队充分利用这次机会,首先袭击敌人守备薄弱的文安城和左各庄据点、把姜庄子据点的敌人挤走。2 月12 日夜,由县大队长储国恩率领精干的小分队袭击了文安县城,俘虏伪军50 多名,击毙伪军大队长李子春,砸开监狱,救出40 多名抗日干部。接着又于2 月17 日,以军事进攻配合政治攻势,争取了左各庄据点伪中队长李学增带40 多名伪军反正。两次奇袭都很成功,对日军震动很大,但姜庄子据点的日军,仍不撤走这时,文新县委决定在分区部队向敌周围据点发起攻击的同时,组织精悍的小分队,化装突袭,坚决搞掉姜庄子据点。具体方案:从县大队和2 区小队挑选19 名机智勇敢的战士组成突击队,化装成木匠,每人携一把斧头,并暗藏短枪,事先乘夜埋伏在据点附近,瞅准机会迅速冲进据点消灭守敌。
2 月23 日深夜12 点左右,突击队以机智敏捷的动作,迅速进人姜庄子村,悄悄隐蔽在与日军据点只一房之隔的一座破房子里。拂晓时,突击队员迅速接近敌据点,正碰上日军伙夫开门,那家伙一见我突击队员,拔腿就往外跑,储国恩当即指挥突击队员火速冲进据点第1 小组破门闯人东屋,趁日军还在睡觉,一阵利斧劈砍,10 个日军全部被消灭。第2 小组也火速冲向西屋,但刚冲进外屋时,遭到被惊醒的日军射击。战士张光寿中弹牺牲,进攻受阻。储国恩当机立断,命令冲进东屋的队员,用缴获的机枪向西屋扫射,第2 小组的队员们趁机向西屋扔手榴弹,将大部敌人炸死。同时,其他同志也迅速消灭了西厢房的日军中队长富藤和文书,激战中,西房套间里4 名日军,用掷弹筒打开后墙的假窗户,跑到了村西头伪军岗楼,硬逼伪军中队长陈大毛护送他们逃向桃子据点走到半路,陈大毛担心日军日后杀害他,因此,趁日军不备,开枪打死3 名日军,剩下的日军逃到桃子据点后,只说了一句“木匠用斧头把我们的人全砍死了”,就断了气。
这次战斗仅用1 小时,就将姜庄子据点30 多名日军全部歼灭,缴获炮l 门,机枪两挺,步枪短枪20 余支,子弹、炮弹万余发和其他一些军用物资。
从2月12日到23日,文新县大队接连取得奇袭文安城,智取左各庄和姜庄子斧头战的重大胜利,冀巾军区和第8 军分区对文新县的“半月三捷”, 给予很高评价,冀中区党委出版的《冀中导报》曾以“半月三捷”为题作了报道,延安《 解放口报》 也发表了消息。
五、面对艰难更勇敢
1942 年5 月,日军为了达到其鲸吞我冀中的目的,在调集5 万多兵力,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大“扫荡”时,对白洋淀也进行了残酷的“扫荡”。敌人所到之处,实行“三光”政策,并派出汽船,穿梭般地在淀上巡逻,给我3 小队水上游击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但3 小队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根据冀中区党委和9 分区关于要克服困难,坚持斗争的指示精神,化整为零,利用苇塘和淀边的草丛作掩护,向敌人展开了顽强的斗争,愈战愈勇,敌人水上搜查紧了,队员们就走上岸来,三三两两化装成悠闲的钓鱼人,默默地监视着敌人。一遇到零散的汉奸特务或单独的敌船,他们就拔出短枪和马刀猛扑上去。有时候,他们口衔空心的苇杆,带着武器埋伏于水底,待机颠翻敌船他们还趁敌人集中兵力“围剿”淀塘,岗楼内部空虚的时机,化装拿下了张庄和赵北口大桥的两个岗楼。
为了支援水上游击战,保胜白洋淀水上根据地,9 分区的24 团和34 区队在白洋淀周围地区与“扫荡”之敌展开了英勇的战斗。9 分区和9 地委还抽调了48 名干部和骨干,组成了武工队,深人白洋淀,组织群众开展反“扫荡”斗争。3 小队乘机向“扫荡”之敌展开了更加机智的斗争。
夏秋好过,冬春难熬这时,白洋淀上芦苇干枯,藏身很困难,吃的东西也只好靠捞鱼虾。没有食盐,鱼虾只能用白水煮。有一次,他们被敌人挤到杨家横大苇塘里蹲了7 天,鱼虾捞不下来了,队员们就挖塘里的野草根吃。就这样,他们栖居在一叶扁舟上,度过了60 多个艰苦的昼夜,始终在白洋淀坚持斗争。正象他们白己编的《 队员之歌》 里唱的那样;
白洋淀是咱家乡,
保卫家乡理应当。
只要不当亡国奴,
喝口淀水也舒畅。
鬼子一天不消灭,
决不放下手中枪。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