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八路军口述

李井泉、武新宇: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开辟和发展(一)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是晋绥抗日根据地的组成部分。它是在八路军第120 师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基础上,根据中共中央、毛主席的指示,从1 938 年秋开始创建并逐步发展起来的。
        大青山位于内蒙古自洽区阴山山脉的中段,东西长350 余公里,南北宽四五十公里。大青山地区包括原绥远省的16 个市、县、旗和原察哈尔省的5 个旗,面积9 . 3 万多平方公里,人口140 多万,除汉族外,多是蒙古族和回族等少数民族。大青山地区在抗日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它是我陕甘宁边区的北方门户,是华北通向大西北的咽喉。开辟这块根据地,既可以粉碎日军西进宁夏、甘肃,分割大西北的企图,又可以与晋西北、晋察冀部队相互配合作战,扼制日军对我陕甘宁边区的进攻,还可以沟通与苏、蒙的联系。因此,党中央、毛主席很关心大青山地区的工作。
        抗战初期的大青山地区,敌情和社情都相当复杂。日军26 师团,除常驻张家口1 600 余人外,大部分沿平绥路驻扎在大同、集宁、归绥(今呼和浩特市)、包头及其附近的城镇和火车站。由日军扶植起来的伪蒙古军2 万余人,也大部分驻守在大青山地区。日军对大青山地区的统治非常严密,在伪蒙古军内设有“顾问”和“指导官”,直接指挥其行动,在伪“蒙疆政府” 内设置了日本“参事”、“顾向”、“次长”等,掌握着军事、经济、政治、人事等各项实权。还通过办学校、训练班等方式,实行以亲日防共为基本内容的奴化教育。
        1937 年8 月,国民党绥远驻军曾在35 军军长傅作义,218 旅旅长董其武等将领的指挥下,在商都、化德一带抵抗日军。但当9 月日军沿平绥铁路向西发动进攻时,国民党驻绥远部队主力却奉阎锡山之命仓皇撤到山西,以致归绥沦陷。此时,绥远地方势力将各县保安队和土匪流氓凑起一支“绥远民众抗日自卫军”,共10 路近万人马,主力驻在大青山。这支部队虽然挂着“抗日”的牌子,井属国民党中央及绥远当局管辖,但根本不敢和日军交锋,相反却经常骚扰百姓,使群众大失所望。此外,大批土匪流窜山中,无恶不作,使大青山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苦不堪言。在政治上,“恐日病”和“亡国论”蔓延于各界,群众对国家前涂十分忧虑。
(一)
        1938 年初,毛主席就提出建立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设想,并于5 月14 日电示朱(德)、彭(德怀)、贺(龙)、关(向应)、肖(克),明确指出:“在平绥路以北沿大青山脉建立游击根据地甚关重要,请你们迅即考虑此事。,根据毛主席的指示,6 月,朱、彭、贺、关、肖即确定开辟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接着第120 师决定由第358 旅715 团和师直骑兵营l 个连组成大青山支队,由3 铭旅政委李井泉任支队长兼政治委员,358 旅参谋长姚甜任支队参谋长,714 团政委彭德大任支队政治部主任。7 场团有3 个营场个连,每连120 人左右。指战员中有近半数是老红军,党员占1 / 3 ,军政素质好,战斗力强。715 团团长王尚荣、政治委员朱辉照、参谋长李文清都是南征北战的红军指挥员。
        随同大青山支队北上的,还有第2 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简称战动总会)所属抗日游击第4 支队和战动总会晋察绥边区工作委员会的几十名干部。第4 支队约300 人,其成员多为原山西省太原市成成中学的学生,很有生气,由成中原校长刘铺如任支队长,在军事上受大青山支队指挥。战动总会晋察绥边区工作委员会是7 月闻在贵岚县组成的,由武新字任主任,武达平、张晋勋、李维中、乔凤山分别任组织、宣传、武装、动员分配部长。他们带六七十名干部随军北上,主要是进行发动和组织群众抗日的工作。
        这样,大青山支队、4 支队和战动总会工作人员,总共有2300 多人,于1938 年7 月29 日,在李井泉、姚喆指挥下,开始向大青山挺进。从晋西北腹地到大青山,虽然只有400 公里,但沿途多是山区,道路崎岖,加之敌人皿击,开进困难重重。
        王尚荣带领715 团3 营由晋西北出发,率先从杀虎口越过长城,进到绥远省凉城县的厂汉营。8 月2 日,战动总会和4 支队也从晋西北相继北上,到了右玉、平鲁县一带。我北上行动,使敌人恐慌万状,急调5000 余兵力,分7 路向我扑来,企图消灭我军于长城脚下。为了摆脱敌人包围,寻机再进,我给敌以严重打击后,撤回偏关县贾堡一带休整。
        l周之后,我大青山支队再次向右玉县方向进发。为了隐蔽,部队白天休息,夜间行军。沿途克服山岳、河流等种种困难,经杀虎口越过长城,跨人凉城县境,再次到达厂汉营集结。先头部队715 团3 营在营长陈刚的率领下,直捣岱海滩以南天城村敌据点,出其不意地消灭了据点内的大部分敌人,吸引了敌人的视线。我大部队乘机分路从岱海滩直抵蛮汗山中地带的太平寨,为继续北上开辟了一个落脚点,取得了进军大青山的第l 个胜利。
        到太平寨后,经支队研究决定,由姚韶参谋长带715 团l 营留在蛮汗山发动群众,宣传抗日,并负责与雁北联系,淮备接运冬装;由李井泉、武新宇、王尚荣率大青山支队、战动总会和4 支队继续北上大青山腹地。
        9 月l 日夜,我大队人马神速地从旗下营车站与三道营车站之间越过铁路,天亮前到达预定地点― 武川县内的大滩、甘沟子一带。9月下旬,在归绥城东40 公里处的面铺窑子与杨植霖领导的蒙汉抗日游击队胜利会师。
在支队主力向大青山腹地开进的同时,l 营在蛮汗山地区的活动使日军皇恐不安,忙从归绥、凉城等地调集日伪军数千人,围攻蛮汗山地区。我l 营以灵活的战术与敌人周旋,并在埠县窑子与敌人交火,激战半天后,迅速向南转移。敌人向南紧追,我1 营便退回平鲁县境内,甩掉了敌人的追击。
当1 营安全撤回平鲁时,大青山支队政治部主任彭德大带领着100 多头毛驴的运输队,驮着1 400 多件皮大衣到了平鲁。于是,1 营又担负起运输任务。全营战士背着沉重的皮大衣迅速向大青山进发。在团长孙超群、政委张达志领导的警备6 团的掩护下,l 营于10 月初越过平绥铁路抵达速勒图一带,与了15 团参谋长李文谓率领接应的部队会合。至此,大青山支队全部到达大青山腹地的绥中地区。为了迅速打开局面,支队领导决定积极开展游击战,尽快打几个胜仗,煞煞敌人的嚣张气焰;扫除群众心头的阴云,并确定首先攻打陶林县城。陶林城(今乌兰察布盟察哈尔右翼中旗政府所在地科布尔镇)是1 个有千余户居民的大集镇,有各种商号50 多家,是集宁以北最大的贸易集散地。城内驻扎日军1 个中队,伪军3 个中队,共约500 余人。大青山支队到大滩后的第3 天,715 团2 营3 营即从大滩出发,傍晚到达陶林城西南5 公里处的山地隐蔽,深夜开始攻城。3 营10 连在营长陈刚的带领下首破北门,攻人县城,很快西门电被攻破。在我猛烈攻击下,伪军被消灭一部,其余四散逃命。狡猾的日军凭借坚固的工事顽抗。这时,驻集宁之敌闻讯乘汽车前来增援,为避免腹背受敌,我军即撤出战斗。这一仗虽来全歼敌人,但给敌人以很大的打击,大大振奋了民心,“八路军打日本鬼子”的消息迅速传遍阴山南北。
        接着,我军又奔袭了乌兰花镇。乌兰花位于陶林县城西北50 公里,驻有伪蒙军l 个加强连,装备全系日式武器,并受驻武川的日军平和中队指拓镇内还驻扎着四子王旗保安队,共180 余人。9 月10 日,我2 、3 营和骑兵连在李井泉同志和王尚荣困长率领下,从大滩出发,天黑前到达乌兰花镇,并很快把镇子包围公次日凌晨,我军采取突袭手段,冲人镇内,将伪蒙军和四子王旗保安队全部俘虏,缴获机枪9挺,长短枪80 余支和战马100 多匹。
        我军进驻乌兰花镇后,随即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各项政策,特别是对蒙古族实行平等、团结抗日的民族政策,深得蒙古族各阶层的拥护。四子王旗的王爷苏达那木朝格珠尔,专门派二喇嘛布道尔计来与我军谈判,申明严守中立,不打八路军,要求释放王府的保安队官兵。我军决定将该旗被俘保安队官兵全部释放,枪支马匹全部发还。乌兰花一仗,在军事上、政治上都收到很好的效果。
陶林和乌兰花之战,使日军极为惊慌,急忙向武川、陶林、乌兰花、百灵庙等地增调兵力,以图加强大青山北麓的布防。我大青山支队得知敌人意图后,决定利用归(绥)武公路之间娱蚁坝一带的险峻地形,打一场伏击战。娱蛤坝座落在归绥以北17 公里处,归武公路从这里穿过。公路两侧是悬崖陡壁,地势十分险要。9 月下旬的一天,我支队派2 营营长唐金龙率队乘夜包围了娱蛤坝附近的伪警察小分队,迫使小分队长给归绥日军打电话,报告有八路军活动,请求派队搜剿。尔后,我2 营将公路上的l 座桥梁破坏,又加以伪装,部队设伏在娱蛤坝周围。次日凌晨,敌人果然派出满载旦军的4 辆汽车,爬上娱蛤坝来。第l 辆汽车刚开上被破坏伪装的桥梁,便一头栽了下去。后面3 辆车顿时拥挤在狭窄的公路上。这时夕我埋伏在公路两侧的部队居高临下,向敌人猛烈开火,很快将大部分敌人击毙。残敌纷纷钻到车底下或石头后面顽抗。在嗦亮的冲锋号声中,我军指战员向敌人猛扑过去,一阵白刃格斗,将敌全歼。战斗仅进行了25 分钟,共消灭日军加多人,其中少佐军官l 人.缴获机枪9 挺、掷弹筒5 具和一批枪支弹药。
娱蛤坝伏击战打得干净利落,影响很大,使我八路军在大青山地区声威大振。
        为了迸一步扩大游击根据地,10 月下旬,支队在武川县井儿沟召开了党政军干部会议,决定由姚喆、武新字、朱辉照、唐金龙带领大青山支队1 、2 营的3 个连、骑兵连、4 支队3 、4 连和战动总会部分工作人员,以大滩为中心,坚持和发展绥中的游击战争。1 营副营长邹凤山带1 营3 连和4 支队l 连及战动总会部分工作人员回师蛮汗山,开辟绥南游击区,李井泉、彭德大、王尚荣、杨植霖、李维中、陈刚、宁德青等同志,率领3 营和2 营5 连、4 支队2 连、绥蒙游击队(蒙汉游击队改编)及战动总会部分工作人员,挺进绥西,开辟绥西游击区。
        会后,各部队便整装出发。西进部队从井儿沟直达武川、萨拉齐、固阳3 县交界处的后脑包、官地一带。这里地理位置较好,南面出沟可直人土默川平原,西经山地能抵包头,北可进人达尔罕旗大草原,东南有大青山主峰― 九峰山。敌人得知我军主力西进后,便从包头、固阳等地抽调37 辆汽车,满载日军向后脑包、官地一带扑来。我军沉着应战,一举歼敌100 余人,挺进绥西首战告捷。接着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王尚荣率队奔袭了归绥、包头之间的陶思浩火车站,消灭日伪军几十名,还活捉了伪镇长。经我军宜传教育,伪镇长表示愿意弃暗投明,并将聚敛的银元数千元,伪钞数万元交给我军。不久,王尚荣带3 营3 个连,又乘雨夜奔袭了离包头东北45 公里处的石拐镇。该镇驻伪蒙古军第4 师1 个团,我军一枪未放,即将睡梦中的伪团长俘获,仅用半小时就歼敌近100 人,缴获长短枪300 余支,子弹数万发,战马200 余匹,还缴获电台l 部。伪团长原系张学良部的1 个连长,经宣传教育,他痛哭流涕,申明愿意改恶从善。为团结抗日,我军将俘虏的伪军全部释放,并将缴获的武器和‘部分战马发还他们。对此,伪军宫兵感激万分,纷纷表示以后要支持八路军抗日。
        重返蛮汗山的l 营3 连、4 支队1 连及战动总会部分工作人员,在1 营副营长邹凤山带领下,在太平寨西北的碾房窑子一带开展群众工作,扩大队伍。在3 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大青山支队在战动总会和4 支队的协同配合下,横扫阴山几百里,在铁路以南建立了以蛮汗山为中心的绥南游击区,在铁路以北,归武公路以东,以大滩一带为中心建立了绥中游击区,在归武公路以西,从归绥到包头西接河套地区建立了绥西游击区。这3 大片游击区共包括18 个市县,构成了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
        1938 年冬,大青山的气候格外寒冷,对我们这些到大青山不久的抗日哉士是严峻的考验。而就在这时,敌人调集日伪军六七千人,以黑石旅团长为总指挥,分别从大同、集宁、归绥、包头一线出动,兵分3 路,向我绥南、绥中、绥西游击区发动冬季大“扫荡”,妄图消灭我军,摧毁刚刚开辟的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为粉碎日军“扫荡”,我军利用山区的有利地形,运用灵活机动的战术,与敌人展开周旋,伺机歼敌。1 星期后,敌人被拖得疲惫不堪,其小股部队不断遭我袭击,损失惨重,不得不结束“扫荡”。这次反“扫荡”,我军共打死打伤日军400 多人,伪军300 多人,缴获机枪12 挺,长短枪260 支,子弹数万发,战马数十匹,军需物资80 多驮。
        这一连串的胜利,震动了整个塞北。绥远各族群众欢欣鼓舞,精神大振。人们奔走相告:“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是真正抗日的队伍!" “有了八路军,就不会亡国了!”他们纷纷响应共产党、八路军的号召,参加战动总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游击组、青救会、妇救会、农救会等群众抗日组织,不少开明地主、绅士也主动与八路军建立联系.国民党“自卫军”第8 路副司令张国琳等爱国分子,也要求我军派人到该部做政治工作。我们答应了他的要求,派李维中、刘永等4 名干部到心自卫军,中进行抗日宣传,教唱抗日歌曲,启发“自卫军,宫兵的爱国热情,并且办了两期“戒大烟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938 年12 月22 日,715 团主力由团长王尚荣等同志率领,奉命开赴冀中地区,留下相当于l 个营的兵力和战动总会4 支队共七八百人,由李井泉、姚甜、武新字同志率领,坚持大青山地区的斗争。由于大青山地域辽阔,又多是起伏不平的左陵地带,公路纵横交错,敌人又多是机械化和骑兵部队,我步兵开展长期游击战争困难很大。为了适应斗争的需要,经报请党中央和120 师批准,1939 年夏,大青山支队改编为骑兵支队,下编1 、2 、3 营。随着骑兵力量的壮大,1940 年5 月,又扩编为3 个团。李井泉任骑兵支队司令员,姚品任参谋长,彭德大任政治部主任。1 940 年7 月,李井泉奉命调回晋西北,姚韶接任司令员,陈刚任参谋长(后为张成功)。彭德大同志于194 0年3 月牺牲后,政治部主任由张达志接任。骑兵l 团在绥南,邹凤山任团长,范宝顺任政委;2 团在绥中,王贤光、李国梁、黄厚先后任团长,彭宝山任政委;3 团在绥西,朱有清、蔡久、于占彪先后任团长,姜文华任政委。骑兵支队组建后,一面整训部队提高骑兵政治素质和战术水平,同时大力开展骑兵游击战。大青山骑兵支队从193 9年夏组建到进942 年撤销,在3 年多的时间里,驰骋在大青山地区,与日伪军巧妙周旋,积极战斗,英勇杀敌,为开辟和发展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建立了赫赫的战功,被广大群众誉为“铁骑”。与此同时,地方杭日武装也在斗争中蓬勃发展,很快成为拥有700 余人的重要抗日力量。游击战争的开展和武装力量的发展壮大,为建立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创造了极其重要的条件。(未完待续)

         (来源:八路军太行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