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抗战老兵家庭的故事令人赞叹
“那天,我看到第六届‘浙江孝贤’推选活动,让大家推荐身边的孝德榜样,我马上想到,我身边就有一位值得推荐的好榜样……”前两天,永康91岁老人吕爱莲给记者打来电话,说自己年纪大了,写字比较困难,希望记者能帮忙写材料寄给“浙江孝贤”评选组委会。
记者与吕爱莲认识,是因为两年前的“金华抗战老兵口述实录”采访。
她的老伴程绍庭今年102岁,1939年入党,参加过永康的战时政治工作队、抗日自卫总队,后来去青年远征军208师工作。而且,他和在永康方岩英勇就义的烈士张贵卿有过一段交情。1942年,程绍庭与张贵卿一起被关在监狱40多天,一起斗争。他帮助张贵卿给妻子何渊传信,后来,张贵卿把自己的身后事嘱托给他。张贵卿牺牲后,他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他和刘英烈士被掩埋的地方,种下两株刺柏……又写了一份材料,把张贵卿的就义经过、遗体埋葬地点和暗号等交给了当时的地下党组织。
吕爱莲要推荐的是侄儿程瑞云,程绍庭大哥的儿子。因为他们的儿女在上海工作,侄儿几十年如一日地照顾他们,“大家都说,这么好的侄儿实在少见”。
“他对待我们,就像对待自己的亲生父母”
吕爱莲和程绍庭的婚姻只能用“缘分”二字形容。1946年她去上海工作,一个老乡说要给她介绍朋友,叫程绍庭,在嘉兴青年中学教书的。“我说我才20岁,还有母亲和弟弟要供,不谈朋友。”没想到,回到永康后,1950年,又另外有人给她介绍朋友。“我一问,才知道就是以前介绍过的程绍庭。”
两个有缘人就这样走到一起。次年,因为历史原因,当老师的程绍庭失去工作回家务农。“那时,我们的女儿才10个月,我想想这样下去一家人的生计都成问题,于是把女儿托付给妹妹,赶紧回到上海做工。就这样,我们开始了长时间的两地分居。”
吕爱莲说,直到她退休回家,在这漫长的二三十年里,程绍庭独自生活在永康,多亏了大哥一家帮忙。1957年,程绍庭搬到永康城里和大哥一家人住在一起。“文革”期间,被批斗得厉害,手痛得连裤腰带都系不了,腿脚又不好,走路不方便,全靠几个侄子照顾。
1983年房子拆迁,程瑞云担心68岁的小叔单独一个人住不安全,特地在自己的租房里,隔了一间房子出来给他,为的是天天看得见,照顾方便。1984年,吕爱莲退休后回到永康。1995年以后,他们一直和程瑞云住在同一幢楼里。
那时,两位老人年纪都大了,身体不好,经常要去医院。“我们的儿女在上海,女儿有一家老小要照顾;儿子还在工作,不可能长时间请假陪护。我们也都是病重了才会通知他们回来。平时有什么病痛,都是瑞云送我们上医院,做手术也是他签字,日夜都是他在陪护。”吕爱莲说,“病友们看见了都夸,你儿子真好。我说,这不是我儿子,是侄儿。他们都很稀罕:这么好的侄儿真是少见,很多儿子都做不到这样!”
吕爱莲已经记不清这些年来,侄儿陪他们跑了多少次医院。2011年,96岁的程绍庭不小心摔断了腿,送到医院,没有医生敢动手术治疗。程瑞云不肯放弃,辗转数家医院,终于联系到一家敢动刀的医院。谁知,术中并发肺部感染。他又马上联系浙江省人民医院接收治疗……
“就这两年来说,2015年6月,老头急性肠炎住院;2015年12月,我因为安装心脏支架住院;2016年,老头因为胆管结石住院手术;今年,我又因为右脚骨折去东阳南马住院……每一次,都是瑞云联系、安排、陪护。每一次,不管白天晚上,都是随叫随到。几十年如一日,从不疲倦。老头子现在有时候脑子不太清楚,脾气也不太好,瑞云总是非常耐心。”
吕爱莲说,程瑞云的孝顺在附近是出了名的,不管是前几年照顾老母亲还是现在照顾他们,在邻居间都传为美谈。“他对待我们,真的就像对待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
今年,老两口商量着,66岁的侄儿年纪也不小了,家里人多事又杂,自己还老是让他照顾,太过意不去,于是,决定一起到金华二院来养老。
祖孙三代同上“浙江好人榜”
他们还带上了无偿捐献遗体志愿书,而他们身故后遗体捐献的具体事宜,也委托给了程瑞云。
说起来,这又是另一个感人的故事。
“以前我就交待过我们俩走了后,不开追悼会,一切仪式从简。我和老头谁先走了,骨灰先放着,等等另一个。然后,两个人一起去‘拥抱大海’。”吕爱莲很早下定决心,死后选择海葬,不和活人争地盘。不过,去年,他们做了一个更彻底的决定:捐献遗体。
这也是受到了侄儿的影响。
2007年,程瑞云的女儿程真膝盖受伤,他陪女儿去杭州治疗,顺便想给女儿做一下近视矫正手术。在眼科,两人看到了眼角膜捐献的资料,了解到相关知识。父女俩一商量,决定放弃近视矫正手术,因为,做了近视矫正后,将来就无法捐献眼角膜了。
当天,两个人做了另一个决定,签下了捐献眼角膜的志愿书。
“那时,我家里订阅《南方周末》,看到‘好人丛飞’的报道,深受感动,也因此知道了眼角膜和遗体捐献的事情。所以,签完捐献眼角膜的志愿书后,我还希望能够捐献遗体。”程瑞云说。医院工作人员告诉他,捐献遗体要找浙大医学院,于是,他又给浙大医学院写信,表达捐献意愿。医学院给他寄来表格,那时,除了家属签字外,还要居委会同意。回到永康后,他完成了这一系列手续,成了遗体捐献志愿者。3个月后,女儿程真到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浙江分库,进行了造血干细胞采样,成为造干捐献志愿者。
“那时,正好小叔和小婶来检查身体,我就把这事告诉他们。没想到,他们一直默默地记在心里。”程瑞云说。
2015年年末,吕爱莲心血管疾病发作,数度昏迷,住院治疗,安装了支架。出院后,她决定捐献遗体。和老头一商量,没想到老头大力支持,说:我也捐!
2016年春节,趁着儿女回家过年,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填写了遗体和眼角膜捐献志愿书。当时101岁的程绍庭成了浙江年龄最大的遗体捐献志愿者。程绍庭夫妇和程瑞云、程真祖孙三代(如图)也因此上了“浙江好人榜”。
(时间:2017-08-24 来源:金华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