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放:用镜头记录平山抗战老兵精神
7年时间,400多个村落,200多位抗战老兵……这一串数字记录的是我省摄影师李君放的人文摄影足迹。
从2011年起,李君放以平山抗战老兵为拍摄对象,用光影记录下平山县境内抗战老兵历尽战火洗礼后归于平静的生活,用相机展现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永不熄灭的爱国热忱,为他们“画”出一幅幅珍贵的人生肖像。
“当初选定这个主题,是想为抗战老兵拍一张他们当下生活的环境肖像,希望用影像的方式观照老兵们的生活。”平山是革命老区,西柏坡见证着“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在这块英雄辈出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李君放,将目光聚焦在了家乡的抗战老兵身上。7年时间里,李君放走遍了平山400多个山村的沟沟坎坎,在太行山的褶皱里寻访了200多名抗战老兵的足迹。
抗战老兵史悦三在《平山老兵》摄影展现场凝视着自己的照片。 李君放摄
“我想为这些老兵建立一份属于他们自己的档案,探寻这些老兵的戎马足迹,记录他们的生平往事。”李君放说,每一个老兵都是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里他看到了历史,也看到了不灭的革命精神。把这些记录下来,是对革命精神的传承,更是对历史的铭记。
2012年,探访王震三五九旅下辖的718团(即平山团)老战士刘增英,对李君放的触动非常大。刘增英是个孤儿,1937年10月平山团组建时,14岁的刘增英参军。从部队返乡后一直在村里务农为生。时年91岁高龄的刘增英告诉李君放,在著名的上下西腰涧战斗中,他曾缴获了日军军旗、一支手枪和一把指挥刀,受到嘉奖。那些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震撼往事里,老人的爱国情怀及军人品质让人肃然起敬。
“希望通过这些影像唤起更多的人关注老兵群体,传承红色记忆,弘扬革命精神。”李君放说,应该留下革命先辈们的印记,作为后辈们永世的纪念和激励。
7年来,随着寻访的不断深入,李君放从拍摄延伸到了寻访、关注、记挂,进而成为融于血脉的情愫。如今,李君放除了为老兵们拍摄肖像外,还会为他们搬上一袋米,送上一桶油,递上一点钱。老兵过生日,他会送上祝福;老兵离世,他会去抬棺。
“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了时间。昨天回访五名老兵,四位过世,他们是崔付庆、柴同英、焦俊英、李英青……”近日,李君放在微信朋友圈写下了让人痛心的留言。7年间,李君放寻访过的200多位抗战老兵,仅有不到30位健在。然而,抗战老兵的精神力量,却通过照片传递下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他们,继承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平山老兵》摄影作品已在国内外多个城市展出,引起各界广泛关注。
“我会继续用镜头传递革命文化、弘扬革命精神。”7年的坚持,寄托了李君放对抗战老兵、对家乡平山的深深眷恋,一张张陶冶情操的作品,诠释着摄影人的文化坚守和社会责任。
(时间:2018年4月2日 来源:河北新闻网 记者:曹铮)